梁紅偉+黃欣慧
摘要:微課是指制作者經(jīng)過精心的教學設計,以多媒體視頻的方式來展示教學中的某個知識要點的方式。微課教學的引入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效率,有利于改變課堂教學結構。
關鍵詞:生物課;微課;優(yōu)勢;應用;制作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138-01
微課是指制作者經(jīng)過精心的教學設計,以多媒體視頻的方式來展示教學中的某個知識要點的方式。所謂"微課"是教育教學領域提出來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微課"是集合多種現(xiàn)代信息技術而成的,其中包括無線網(wǎng)絡、電子白板、電視墻和微格教室等。"微課"教學是相對傳統(tǒng)教學而言,其主體是虛擬空間,而不是實實在在的教學課堂,在這樣一種虛擬的"微課"中,不論是學習的場所,還是學生學習的時間地點都是不受限制的,這樣可以使學生每時每刻都可以學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喜好而更加自由地支配學習的時間,這樣可以讓學生學習的效率大大提高。
1.微課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
1.1 符合生物學科特點,力求創(chuàng)新。生物學科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自然學科,教師只有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才能設計出精彩的微課。比如生物是一門基于實驗的學科,局限于條件和時間,但是由于教學課時、實驗設備、時空條件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有些學校在教學過程中直接省略掉實驗操作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做實驗,而單純的語言講解又會使某些實驗內容顯得抽象和枯燥,沒有說服力,學生也難以理解,課堂教學效果也不理想。該教學方式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學生對結論的提出存有疑惑,無法真正的在解題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微課時代的到來,很好解決了這一問題。生物教研組依靠學科組內各位老師,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采取分工的方法,分成若干小組設計、完成制作微課。
1.2 微課程教學有利于改變課堂教學結構。目前,初中生物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實驗法、發(fā)現(xiàn)法、探究法、課題研究、合作學習等。雖然教學方法很多,但基本的教學結構是基于教師中心、教材中心和課堂中心的"先教后練",即課堂內知識講解,課后完成作業(yè)。
1.3 微課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微課除了具有活靈活現(xiàn)的動態(tài)視頻效果和身臨其境的音響效果外,還能展示精彩的微觀世界,培養(yǎng)微觀想象力,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引入微課教學有助于學生認識精彩的生物微觀世界,有助于培養(yǎng)其微觀想象力。傳統(tǒng)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死盯黑板,使得不少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不大,更有部分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學習動力明顯不足。微課在生物教學中應用,使教材內容更加豐富、充實、科學和直觀、形象、生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微課可以充分利用零碎化的課后世界,強化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利用零碎化時間學習的理念,為初中生物教與學的優(yōu)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生物課堂中微課的制作
2.1 微課制作遵循的原則。微課在制作過程中須遵循"短小精悍"的原則是,所謂"短",指的是視頻的時長較短,一般在5分鐘左右,最好不超過10分鐘,因為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人們觀看視頻的忍耐度通常不會超過10分鐘,這也是首屆全國中小學微課大賽規(guī)定微課不超過10分鐘的主要原因。"小"一是指微課文件的容量小,因為時間短,所以微課視頻的文件容量可以大幅減少,一般只有幾十兆甚至十幾兆,這完全符合當下互聯(lián)網(wǎng)播放視頻的帶寬和速度;二是指微課的選題小,只針對某個知識點、某道習題或某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進行講解。
2.2 微課制作的選點。微課的選點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重點、難點,二是解決個性化學習的點。所謂重點、難點,就是針對學習過程中認知上存在困惑,或者學生自己看不明白的地方,制作微課進行講解或引導學生完成認知過程。但由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會對不同問題產(chǎn)生困惑,因此從個性化學習的角度來看,只要有學生可能會不明白的內容或習題,都可以制作微課。當然,在制作的順序和優(yōu)先級上,可先考慮重點、難點,這能解決大多數(shù)人的學習問題,相對價值更高。
2.3 微課制作形式。微課視頻格式包含很多種,例如常見的rmvb、flv、mv等格式都可以。而且它的容量大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很流暢的被播放、觀摩、學習。同時,因為占用容量比較小,它可以很方便的被保存在手機、平板、筆記本等設備上,進而實現(xiàn)移動學習,既方便了學生們課下對知識點的鞏固,又能夠為教師們的評課、觀摩、研究、反思提供了一定的基礎空間。生物微課的教學內容指向非常明確,主體和重點相對更加明晰,因此在解釋和傳達知識點上更加完整。微課中,將教學片段作為主線,以學案、教案、課堂多媒體素材、課件、教學反思、學生意見以及專家點評為教學資源,從而形成類型多樣、主題鮮明、結構緊湊的單元性資源主題包,為學生和教師們提供了一個更加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師生通過具體的、真實的、典型的教學情境,不斷遷移、模仿、提高隱形知識、默會知識等高新思維方式學習,進一步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們的學習質量。
由此可見,在現(xiàn)如今中學生大多覺得生物課程學習枯燥無味的背景下,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融合"微課"是促進其生物學習興趣,并提高生物學習效率的有效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