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亮
教育界當下最熱門的詞匯就是——“核心素養(yǎng)”(OECD)。核心素養(yǎng)將成為未來基礎教育改革的總的指向,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體系是一種綜合取向,將由學科中心轉向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關注。小學的學科教學,怎么順應這一重大變化?筆者是一名兼教品德與語文兩門學科的小學教師,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可以利用語文陣地,來豐富與補充品德課堂。比如詩歌教學是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所說的詩歌包涵民謠、兒歌和童謠等。在小學品德課堂上采用詩歌教學的方式,可以以短小的形式、淺顯的內容、瑯瑯上口的韻律,表達出不同的情趣。小學生天真爛漫,充滿幻想,如果在小學品德課堂中能充分利用詩歌進行教學,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有助于學生知識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美好情感的培養(yǎng)。
一、詩歌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只有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投人到品德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的東西才能記得住,記得牢,才能使德育課堂的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因此在品德課堂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詩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使品德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我也想當升旗手》(蘇教版一年級上冊)一課中,教者用詩歌導入:“國歌唱,國旗揚,少先隊員心歡暢;抬起頭,挺起胸,小小心愿埋心中;愛學習,勤鍛煉,爭當光榮升旗手。”學生在整節(jié)課的學習中興趣盎然,激情飛揚。詩歌導入不僅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創(chuàng)設了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想當升旗手的愿望。再如在《我掉了一顆牙》(蘇教版一年級下冊)一課中,教者將教材中一則謎語進行了改編和延伸:“白衣兵,像玉米,守城門,緊相依;若要他們忠心你,先將他們保護好,快來課堂聽一聽,竅門秘訣真不少!”學生在拍手吟唱中了解了牙齒的重要性,激發(fā)了他們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詩歌簡易學習難點
小學品德課內容豐富,涉及學生在學校、在家庭、在社會的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讓繁雜的知識變得簡單易學,讓教學中的難點變得淺顯易懂,使學生學得輕松,學有所得?簡易學習難點不是繞開難點,而是要求教師化解難點,將抽象的知識和生硬的道理變得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讓學生輕輕松松掌握。在實際的小學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詩歌來化難為易,化繁為簡。
例如在《快樂的國慶節(jié)》(蘇教版二年級上冊)一課中,教者引導學生根據學習內容,創(chuàng)編出諸如“十月一日國慶節(jié),五星紅旗迎風飄,小朋友們拍手笑,祖國媽媽生日好?!薄皣鴳c節(jié),是十一,五十六個民族聚一起,扭秧歌,跳鍋莊,雪白的哈達獻給你,祖國祖國我愛你!”“十月一,是國慶,全國人民真愉快,升國旗,唱國歌,齊對國旗把禮敬,舞兒美,歌兒甜,神州大地多安寧,吟心曲,繪美景,我與祖國心相映?!钡痊槵樕峡凇⑼な愕膬焊?、童謠,用詩歌激發(fā)了學生們心中的愛國主義情感,增添了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
三、詩歌貫穿學習全程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最閃亮耀眼的一顆明珠,我們的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數(shù)以萬計的光輝詩章,處處都能與我們的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若能將古詩詞化作春天的甘霖,滲透到我們的品德教學活動中,我們的教學定會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品德課堂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定會妙不可言。例如在《中秋與重陽》這篇課文中(蘇教版二年級上冊),教者第一課時以中秋節(jié)為主題,將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所寫的《水調歌頭》貫穿全課教學: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苯涣髦星锕?jié)的風俗習慣;吟“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學習關于月亮的小知識;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绷私庵星锕?jié)的傳說和故事。第二課時以重陽節(jié)為主題,通過吟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王維)、《九日登巴臺》 (唐代白居易)、《九日齊山登高》(唐代杜牧)等名詩,在“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薄笆蛳憔瞥跏?,菊暖花未開?!薄敖镉把愠躏w,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钡脑姼枰馓N中了解到重陽節(jié)又稱“登高節(jié)”“老人節(jié)”“重九節(jié)”“茱萸節(jié)”“菊花節(jié)”等,在重陽這一天有登高、賞菊、佩茱萸、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等民間習俗。
四、詩歌總結學習內容
課堂總結是對一堂課的回顧,每節(jié)成功的課堂都少不了教師的精彩總結。如果教師能適當運用詩歌對本節(jié)課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點進行疏理,猶如畫龍點睛,從而使品德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游戲快樂多》一課中(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教者以一首自編兒歌總結全文:“跳皮筋、玩陀螺,游戲王國成員多;守規(guī)則、不耍賴,安全二字記心頭;動腦筋、有創(chuàng)意,自編游戲快樂多!”學生們在吟唱中再次回顧了一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在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小學生活開始啦》一課中(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者自編一首結課童謠:“太陽瞇瞇笑,我們上學校,見到老師問聲好,遇到同學微微笑。輕輕進教室,安靜不吵鬧,書包課本擺放好,家庭作業(yè)及時交。上課認真聽,小手常舉起,下課先去洗手間,文明安全做游戲?!弊寣W生在誦讀中牢記小學生在校的文明安全禮儀。
綜上所述,兒童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旺盛時期,他們求知欲強,充滿好奇心,他們期待著在課堂的學習中尋得快樂,獲得愉悅,釋放天性。我們的教學要在無限廣闊的時空之中,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天性,激活學生的思維,馳騁學生的想象力,開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正如陶行知先生所主張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嘴,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小學品德教師也應該用“解放”的視角和心態(tài),課程的有效整合為我們打破學生與生活世界交往的屏障,把孩子們引進火熱的現(xiàn)實生活,在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的過程中,我深信這些可愛的孩子一定能變得更真、更善、更美,道德之花也定能在生活這片沃土之中處處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