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妹
【摘 要】琵琶有多種演奏指法,每種指法都有其獨特的表達效果?;艏记梢虿煌谄渌阜ǖ谋憩F效果,為中國民族器樂藝術增添了新的生機。本文將從滑音技巧的分類、滑音技巧的演奏規(guī)則以及滑音技巧在音樂中的表現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琵琶;滑音;演奏;音樂表現
中圖分類號:J632.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6-0108-01
滑音技巧是中國民族樂器琵琶眾多演奏指法中最獨具魅力的一種,琵琶演奏中音樂風格展現得完美與否,主要取決于演奏者對滑音技巧掌握的熟練程度?;艏记煞诸惗?,每種分類獨具風騷,演奏者在演奏中使用不同種類的滑音技巧,便會賦予音樂不同的情感表達。本文從琵琶滑音技巧的分類、演奏方法及在樂曲中的表現力進行論述。
一、滑音技巧的分類
琵琶這種樂器的演奏技法是中華民族所有樂器當中演奏技法種類偏多的一類,所有技法加起來有上百種。而滑音技巧因其自身特色從這上百種當中脫穎而出,成為最耀眼的那一種,成為文藝愛好者青睞的對象?;艏记烧w上分為兩大類,推類和拖類。兩大類都隸屬于左手指法。
推類運用左手在原按音位,做向左、向右、向內三種指向運動,以使聲音提高,演奏出滑音效果?;艏记芍械耐祁惣毞譃椤巴啤薄ⅰ巴臁?、“縱起”、“推復”、“挽復”等?!巴啤?,即左手按音,手指按于音位,順品相位延伸,施加以腕臂之力,把弦向右方向推進,致使弦改變張力,達到演奏者所需的音高;“挽”,同樣的左手按音,將弦按于品相位后,順品位或相位做彎曲動作,此時手腕和手臂用力,把弦向左方向挽出,致使張力改變,達到演奏者所需要的音高;“縱起”,放于品位或相位的手指,用力壓弦,使弦音提高,然后馬上放開使弦回到原來音高;“推復”,第一步使用推法,接著把弦恢復到原位。在演奏中,經常結合使用“推”與“推復”;“挽復”,第一步使用挽法,接著把弦恢復到原音位。在演奏中,經常結合起來使用“挽”和“挽復”。
滑音技巧中拖類細分為“進”、“退”、“綽”、“注”、“虛綽”、“虛注”等。拖類的這幾種指法,均是左手按指,再從一音位滑拖到另一音位。在這一過程中,手指必須使弦與每個相品位接觸到,才能產生滑音效果?!斑M”、“退”是由本音滑拖到本音,“綽”、“注”是從倚音滑拖到本音,“虛綽”、“虛注”只由滑拖的動作來發(fā)音,稱之為“虛滑音”。
二、滑音技巧的演奏準則
滑音技巧的演奏方法多種多樣,不論推、挽、縱起還是進、退、綽、注各有風采。盡管這些技巧都是在左手完成,但一高一低、一快一慢、時而左時而右中變化出種種風格。演奏者要想熟練掌握滑音的技法,必須依據客觀權威的演奏方法,同時對滑音技巧的演奏規(guī)則必須熟記于心,對此,我總結如下:
(一)學習演奏前必須學會如何坐,即演奏姿勢。手、肘、臂形成一個完整和諧的整體。(二)大拇指與食指成自然的圓形,把支撐力分配給每個手指。(三)演奏者在演奏時,左手不可離開品位或相位,否則無法彈奏出滑音。(四)演奏者在演奏時,必須按照樂譜節(jié)奏進行彈奏,并注意左手用力大小的程度。(五)演奏時,演奏者必須注意樂譜上標注的音高。(六)方便手臂支撐琵琶,上臂與身體之間需保持合適的距離和角度。(七)通過左手從同一位置左右拉動琵琶弦,產生滑音效果,還可以在不同位置通過上下滑動琵琶弦,產生滑音效果。(八)滑音效果的好壞,取決于手指、手臂、手腕之間的配合,配合默契滑音效果好,配合失誤滑音效果差甚至沒有。(九)演奏滑音技巧時,不單單是手指、手臂簡單的動作連接,而是大腦對音樂對演奏技巧綜合的反饋。需要演奏者自身去感受音樂,在演奏中摸索出如何運力如何放松。遵從滑音技巧的演奏準則,堅持鍛煉,一定能彈出令人陶醉的滑音。
三、滑音技巧的音樂表現
滑音技巧不止一種類型,自然由它展現的音樂不限于一種風格。了解滑音的類型和演奏準則還不足以彈奏出完美的樂章,我們還需要深入探究樂曲外在特征與樂曲內在表現之間的關系,才能徹底弄清滑音技巧。樂曲的風格不同,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粗獷奔放,有的快樂洋溢,有的沉穩(wěn)壓抑,這些不同的音樂風格,必將致使滑音的輕重緩急不同,自然需要多種滑音來詮釋其內涵。例如,利用琵琶滑音技巧中的推挽手法,可以演奏出飛鳥的聲音?;艏记芍械耐仆焓址ǎ俣瓤?,可以模擬出飛鳥蹦蹦跳跳、自由歡唱的場景。通過對飛鳥的模擬,突出了大自然的靜謐與和諧,表現了一個快樂、輕松、自由的心境。
本文從琵琶中滑音技巧的分類開始論述,展示了滑音技巧種類繁多,演奏出的樂曲風格豐富,然后向大家展示了滑音技巧的演奏準則,演奏準則熟記于心,勤加練習,必將彈奏出優(yōu)美的樂章,最后通過舉例子,讓大家看到不同的滑音技巧,可以模擬不同的情境,滑音技巧的魅力就在于此。為彈奏出美妙的樂章,讓我們一起努力。
參考文獻:
[1]金思怡.芻議琵琶左手滑音類和推拉技巧[J].北方音樂,2015,(7):30-31.
[2]賀兆斌.淺析滑音類技法在琵琶演奏中的運用[J].校園歌聲,2010,(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