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6
摘 要:“把”字句是現(xiàn)代漢語中一種常見的基本句式,也是特有句式。本文對韓國留學生“把”字句的偏誤語料進行整理,劃分出了謂語、補語、誤用“把”、狀語和單純缺“把”這幾種偏誤類型,以期為二語習得偏誤研究提供參考,為制定教學策略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韓國留學生;“把”字句;偏誤;
一、引言
“把”字句是現(xiàn)代漢語中一種常見的基本句式,也是漢語中特有的句式,它結構復雜,語義豐富,使用頻率高,同時也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呂必松(1992)認為“把”字句是外國人學習漢語的一個很大的難點,是“難點中的難點”,李大忠(1996)更稱“把”字句是外國人“最頭疼的一個問題”。那么,“把”字句為何會成為教學難點,難又難在哪?學者也曾對此展開過多方面的探討。如呂必松曾指出“‘把字句難事因為它在語義結構上要求的條件比較多,有施動者,施動者發(fā)出的動作行為,受動者,且這個受動者是有定的。要表示這么復雜的語義結構,形式結構自然也復雜,而且要用一個介詞‘把,其他語言里沒有這樣的句型”。張寶林(2010)認為在“把”字句里受動者變化的情況需要用補語或“了”來表示,而如何使用補語和“了”恰好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這樣,“把”字句就被學界普遍認為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對此,筆者認為不管“把”字句在教學中的難度有多大,“把”字句無論是在其本體研究方面,抑或在對外漢語教學與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方面,都應得到廣泛的關注。
既然“把”字句是二語習得中的一大難點,那么對于韓國留學生來講,“把”字句的習得同樣是他們所面臨的困擾。因此,筆者嘗試在前人對“把”字句習得研究的成果上,對韓國留學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誤句進行整理分析,以期為二語習得偏誤研究提供參考。
二、“把”字句的定義
黃、廖版《現(xiàn)代漢語》將“把”字句定義為:是指在謂語中心詞前頭用介詞“把”組成介詞短語作狀語的一種主謂句,意義上多數(shù)表示對事物加以處置。劉月華的《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將“把”字句定義為:謂語部分帶有由介詞“把”構成的介詞關于作狀語的動詞謂語句。綜合兩者的說法,“把”字句指的是在謂語動詞前由介詞“把”引出受事,且對受事者加以處置的一種特殊動詞謂語句,介詞“把”構成的介詞短語在句中作狀語。如:“我們一定要把英語學好?!?、“你把那件衣服放到衣柜里。”、“弟弟把花瓶打破了。”
作為漢語中一種常用的特殊句式,“把”字句的基本格式為:主語+“把”+“把”字賓語+謂語+其他成分,即:S+把+O+V+Otherelements(O/C)。如:“媽媽把一本書放在書桌上?!薄ⅰ拔乙炎鳂I(yè)寫完。
三、偏誤類型分析
韓國留學生受其母語的影響,在習得“把”字句的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偏誤也具有其自身特點。王春輝在《對韓漢語教學中“把”字句偏誤分析》中根據(jù)偏誤性質把韓國留學生在習得“把”字句時出現(xiàn)的偏誤歸納為遺漏、使用不當以及錯序三大偏誤類型。張寶林(2010)認為“把”字句偏誤可概括為回避、泛化以及其他偏誤三大類,并在這三大類的基礎之上繼續(xù)將回避分成了殘缺和誤用,泛化分成了多余和誤用。因此,結合前人的研究,筆者從句子成分層面大致把韓國留學生“把”字句的偏誤例句劃分為謂語偏、補語偏誤、狀語偏誤、單純缺“把”和誤用“把”這幾種情況。
(一)單純缺“把”
缺“把”顧名思義就是句子中缺少“把”字,即句子無論是從語法形式上或語義表達上都已具備了“把”字句的使用條件時卻沒有用“把”字句而出現(xiàn)的偏誤。如。
1.{CJ-by把}它們放進水里,不給他們{CJba}。
把它們放進水里也不給他們。
2.首先我們應該{CJ-by把}化肥的使用量{CJ-wy減}少一點{CJba}。
首先我們應該把化肥的使用量減少一點。
3.還有汽車的喇叭聲,隨時行路人嚇[B下]一跳特別是小孩子{CJba}。
還有汽車的喇叭聲,隨時把行路人嚇一跳,特別是小孩子。
缺“把”的“把”字句偏誤數(shù)量不是很多,正如張寶林在對留學生“把”
字句的回避與泛化問題進行的探討時指出“對參加高等漢語水平考試的二語者來說,‘把字句的回避問題并不十分嚴重,以往確實把這一問題夸大了……‘回避說顯然根據(jù)不足”。筆者認為應當用“把”字句而沒有用到底是學生有意識地回避它還是根本沒完全掌握使用“把”字句的條件這一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二)謂語偏誤
主要是指在“把”字句中使用了不能充當謂語的動詞或沒有處置性的動詞,即光桿動詞或無處置性動詞,無處置性動詞包括不及物動詞、心理動詞、判斷動詞、存現(xiàn)動詞或形容詞等作謂語的偏誤情況。
1.{CP所以{CD在}各國投資這些研究,并且?guī)鸵幌仑毟F國家,[BC、]而且把一些工廠建設{CJba},[BC、]使那國家發(fā)達。P}
所以各國投資這些研究,并且?guī)椭毟F國家建設一些工廠,使那些國家發(fā)達。
2.那么我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人們應該把[B吧]綠色食品發(fā)展{CJba}。
那么我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人們應該大力發(fā)展綠色食品。
3.把20年以來一直住[B主]的地方離開{CJba},您們感覺[B學]舍不得。
離開20年以來一直住的地方,您們感覺舍不得。
上述例1、例2中的“發(fā)展、建設”是光桿動詞在句中作謂語,不能使用“把”字句,應改成一般的SVO句。例3中“把”字后的“離開”是存現(xiàn)動詞,不具備處置義,故也不能使用“把”字句。
(三)補語偏誤
主要指“把”字后面可以使用光桿動詞,但需在動詞后添加相應的補語成分進行補充說明,屬于缺補語類的偏誤。如:
1.現(xiàn)代更多的人已經(jīng)重視起{CD來}“生活質量”而不是“溫飽”,因此他們著眼于津津有味的娛樂活動、怎么保持自己的健康、把自己的業(yè)余{CC有余}時間怎么安排等[BD……]{CJba}。
現(xiàn)代更多的人已經(jīng)重視起“生活質量”而不是“溫飽”,因此他們著眼于津津有味的娛樂活動、怎么保持自己的健康、把自己的業(yè)余時間安排好等。
2.為了你們我要{CJX}一定把所有的事努力做{CJ-buy好}{CJba}。
為了你們我一定要把所有的事都努力做好。
3.我也[C]是想,怎么把病人{CC治人}殺呢{CJba}?
我也是想,怎么把病人殺掉呢?
上述偏誤句中的“安排、做、殺”都屬于光桿動詞,需要在后面加上補語為“安排好、做好、殺掉”等才能進入“把”字句。
(四)誤用“把”
韓國留學生誤用“把”字句的情況表現(xiàn)為將其他語法詞“使/讓”誤用成了“把”
如:
1.這樣的毛病不但把個人的精神失落{CJba},而且把國家沉浸{CC沉沒[B設]}沉沒在不景氣{CJ-zxy的情況}下{CJba}。
這樣的毛病不但使個人的精神失落,而且使國家沉浸在不景氣的情況下。
2.同樣,個人也通過這種人生的困難,更多地{CC的}訓練自己,把自己成為堅強的一個人{CJba}。
同樣,個人也通過這種人生的困難,更多地訓練自己,讓自己成為堅強的一個人。
3.但是,最好的辦法是把“綠[B緣]色食[C]品”和“非綠[B緣]色食品”共存{CD的}{CJba}。
但是,最好的辦法是讓“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共存。
上述例句中“把”字后只有表致使結果的謂詞“失落、成為、共存”,沒有表具體致使過程的動詞,應改成“使”而不能用“把”字句?!鞍选弊趾蟮闹^語動詞表示對NP發(fā)生致使結果的具體動作而不是表致使結果的狀態(tài)動詞或形容詞的情況時,只能用“使/讓”句而不能用“把”字句。
(五)狀語偏誤
主要是指能愿動詞、否定詞或助動詞在“把”字句中的位置錯誤,出現(xiàn)了后置的情況。能愿動詞、否定詞或助動詞等只能置于“把”字前而不能置于“把”字短語和動詞之間,即能愿動詞、否定詞或助動詞需前置。
1.這時,如果可以通過聽美麗的歌曲而使我的心里[B理]很舒服的話,我們把所有的問題能夠圓滿解決{CJba}。
這時,如果可以通過聽美麗的歌曲而使我的心里很舒服的話,我們能夠把所有的問題圓滿解決。
2.把抽不完的煙不要仍在路上{CJba},別給19以下的年青人{CJX}賣[BD]等。
不要把抽不完的煙仍在路上,別賣給19歲以下的年青人等。
3.我們把這個問題不應該輕視{CJba}。
我們不應該把這個問題輕視。
上述例句中的“能夠”為能愿動詞,“不要”為否定詞,“不應該”為能愿動詞的否定式,這些詞在“把”字句中充當狀語成分時需要前置,置于“把”字短語前。
四、結語
綜上所述,韓國留學生因母語本身的影響而在學習漢語“把”字句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缺少“把”字、誤用“把”字句、謂語偏誤、狀語語偏誤以及補語偏誤這幾種類型。在上述的幾類偏誤類型中,謂語偏誤、補語偏誤以及誤用“把”偏誤也就是過分使用“把”字句的情況,可以歸為同屬于泛用“把”字句,而狀語偏誤也就是屬于錯序類偏誤。
參考文獻:
[1]呂必松漢語語法新解[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5:201.
[2]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90.
[3]劉月華.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210.
[4]張寶林.回避與泛化—基于“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的“把”字句習得考察[J].世界漢語教學,2010(02).
[5]王春輝.對韓漢語教學中“把”字句偏誤分析[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9(02).
作者簡介:
盧敏寧(1991—),女,漢,廣西梧州,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15級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在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