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雪霏 馬雷蕾
內(nèi)容摘要:小說《春》的藝術(shù)手法很大程度借鑒了《紅樓夢》,尤其是對于人物形象的語言和行為描寫。在這兩部以反封建精神為核心的小說人物中,賈迎春和周蕙如這兩個“逆來順受”的形象并不很引人關(guān)注。盡管她們姿容豐滿安分守己心地善良,卻成為封建包辦婚姻的犧牲品,最后遭受夫家的虐待而暴命,她們的悲劇人生與自身的性格缺陷值得關(guān)注和借鑒。
關(guān)鍵詞:賈迎春 周蕙如 女性形象
《紅樓夢》成書于封建社會晚期,借助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勾畫出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興衰史;而現(xiàn)代小說《春》在藝術(shù)手法上借鑒了《紅樓夢》,講述了沒落的高家大院里深受封建勢力壓迫的女孩在眾人幫助下如何鼓起勇氣逃出家門的故事。這兩部作品中,賈迎春和周蕙如都著墨不多,但非常具有代表性,即逆來順受的懦弱形象。她們安分守己心地善良,但被眾人輕視,只能逆來順受任人宰割,甚至最后被折磨而死。本文試從生活環(huán)境和人性特點等方面,就賈迎春和周蕙如的悲劇色彩談?wù)勛约旱睦斫夂托牡谩?/p>
1.美麗恬靜的讀書人
賈迎春乃賈赦小妾所生,賈府姐妹中位居第二,被稱為二小姐或二姑娘?!都t樓夢》第三回交待出場,“不一時,只見三個奶嬤嬤并五六個丫鬟,簇擁著三個姊妹來了。第一個肌膚微豐,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從簡短的描述就可以看出迎春姿容豐滿,皮膚細白,是一個性情溫柔的美麗女子。第七回周瑞家的給大家分送宮里頭做得的堆紗花兒,順路先往小姐移居的小抱廈內(nèi),看見迎春和探春正在下圍棋。周瑞家的送上花并說明緣故,兩人忙止住棋起身道謝。迎春喜愛擅長圍棋,待人接物有禮有節(jié),兼?zhèn)浯蠹议|秀的形象和素養(yǎng)。她性情柔弱安靜,寂寞時獨在拿著花針穿茉莉花,正如劉心武先生所言:那些喜愛《紅樓夢》的現(xiàn)代年輕女性們啊,你們當中有誰會為悼懷那些像迎春一樣的,歷代的美麗而脆弱的生命,像執(zhí)行宗教儀式那樣虔誠地,在柔慢的音樂聲中,用花針穿起一串茉莉花來呢?至于她的詩書才華,雖然不能與大觀園詩社的眾多才女佳人相提并論,但第十八回元妃省親時候迎春奉命即興創(chuàng)作的《曠性怡情》:“園成景備特精奇,奉命羞題額曠怡。誰信世間有此境,游來寧不暢神思?”表達了她尋求安靜生活的純真理想。
周蕙如是高家大院覺新的繼母周氏娘家大哥周伯濤的女兒,又稱蕙表姐。她首次提及是在《家》第十九章,通過淑英和覺新的對話,交待了她的身份是周外婆家的表姐。不過,蕙的真正出場則在《春》第七章,她“一張瓜子臉,鳳眼柳眉,細挑身材,水蛇腰,穿一件滾邊玉色湖縐短襖系粉紅裙子……腦后垂著橢圓的發(fā)髻……”,短短幾句白描足以勾勒出蕙的容顏美麗和婀娜身姿。在傾聽周氏講自己的事情時,蕙的嘴角露著微笑,臉上表情依然端莊,但悲憫于自己婚事的愁思卻掛在了眉尖和眼角,足以體現(xiàn)蕙的禮貌和溫順;遇到眾人偷偷送來的眼光,蕙感覺更不好意思,“頭埋得更低,兩眼望著自己的膝頭,兩手微微翻弄著衣角……”嬌羞內(nèi)斂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在等待迎親的日子里,可憐的她沒有絲毫的喜悅,整天躲在房里靠幾本舊詩詞和舊小說消磨時間,其中的苦悶和悲痛讓人唏噓不已。
顯然可以肯定,迎春和蕙都應(yīng)該是知書達理的美少女,具有一種恬靜的味道。
2.忍氣吞聲的受氣包
迎春性情較為木訥,《紅樓夢》第六十五回小廝興兒的說法是“二木頭”,“戳一針也不知噯吆一聲”。在第七十三回中賈母得知有人斗牌賭博十分震怒,下令“為首者每人四十大板……從者每人二十大板……”,其中恰有迎春的乳母。對迎春來說,乳母因聚眾賭博獲罪是很丟人的事兒,所以別的姐妹都起身向賈母求情,迎春卻無動于衷。邢夫人看不過眼,責備她也不說說奶媽,迎春“只低頭弄衣帶”,半晌才答道:“我說他兩次,他不聽也無法。況且他是媽媽,只有他說我的,沒有我說他的”,足以看出迎春的懦弱和老實。至于自己的攢珠累絲金鳳首飾被下人盜去典當后賭錢,迎春心中明知是乳母所為,但并不追究免得生事。平兒知道后設(shè)法要替她追回,她卻說寧可不要那金鳳,權(quán)當是自己弄丟了。從這些行為可以看出,迎春的確心活面軟,愿意忍氣吞聲息事寧人求得自己一方清凈。
蕙在出嫁之前的情況沒有具體交代?!洞骸返诎苏峦硇置糜瓮婧芡硪膊桓以诟呒疫^夜,因為“不先跟父親說好是不行的”,就不難想象她對于父親的懼怕?;楹笤卩嵓业纳钍虏蝗缫?,公婆嚴峻而刻薄,丈夫脾氣古怪不懂得體貼。偶爾因身體不大舒服沒有陪同大家吃飯,就被婆婆教訓一頓,委屈了半天還要遭受丈夫的責備。按照女傭楊嫂的說法,“就連做個書簽,都要躲著別人”,因為丈夫看到就會發(fā)脾氣?;啬锛易哂H,也不能隨意逗留,連一向疼愛她的周老太太,也忍不住悲聲道:“可憐的蕙兒,叫我怎么忍心放你回去?我們都在這兒過得好好的,卻喊你孤零零一個人去受罪……”。身處如此境遇,她一聲不響,等屋里沒有人的時候偷偷哭幾聲,軟弱性格可見一斑。
3.聽天由命的宿命者
賈迎春之所以只知退讓任人欺侮,固然與她的庶出身份、從小就失去母親、又得不到父愛有關(guān)[6],但更主要的恐怕在于她與世無爭的思想觀念。第七十三回王熙鳳帶領(lǐng)奴仆抄檢大觀園,在司棋箱子查出一雙男子的錦帶襪和緞鞋以及寫有男女傳情的字帖兒,致使司棋和表兄潘又安私會之事被揭穿,并作為“罪證”受辱被攆出大觀園的時候,面對司棋的百般央求,情義頗深的主仆關(guān)系也沒有讓迎春開口求人,聽之任之。其實迎春不是冷漠無情之人,她也傷心難過,安慰司棋說人終有一散不如各自先去,可見她的內(nèi)心懦弱隨波逐流。迎春信奉“天運”,最喜歡閱讀《太上感應(yīng)篇》,堅信“天人感應(yīng)”和“因果報應(yīng)”。嫁到孫家如同進了虎穴狼窩,時常被毆打甚至不給飯吃。王夫人惦記她打發(fā)人看望,她竟藏在耳房里不肯出來,大冷天還穿著幾件舊衣裳。即便是娘家送點衣服過來,她不僅拿得不到受反遭一頓毒打。所以迎春不愿意給別人訴苦,在遭受精神摧殘和物質(zhì)貧乏的雙重壓力下,她都是聽天由命的。
蕙的宿命論更為明顯?!洞骸返谑聦懙溃八幌朐僬f什么,只想躲在一個無人的地方哭一場”,但她極力抑制住悲傷,只是輕輕一聲嘆息。因為“對于不公平的命運她唯一反抗的表示便是眼淚和嘆息?!北M管琴表妹竭力勸慰她想開些,蕙卻認為自己是沒有希望了只能隨波飄去,“沉進了苦海的人是難得超生的。”第十九章在準備婚事前夕,“她把一切的希望都拋棄了。她的心是平靜的。她只是默默地、順從地做著別人要她做的事。她不笑,但也不落淚?!碑斈赣H陳氏哭訴道:“都是你爹心腸硬,害了你。這門親事我原是不答應(yīng)的……”蕙的悲反倒而止了,勸母親說:“這都是命。我的命是這樣,怪不得你……”。蕙沒有想象,怕看見花謝,“總記得《葬花詩》里面那兩句: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固然如是……其實人又何嘗不是這樣?”聽天由命任人擺布,這就是蕙的生存哲學。
4.遭夫虐待的薄命婦
迎春的命運悲慘,既為庶出又生母早亡,父親賈赦好色貪財,女兒的婚姻任憑他獨斷專行自作主張。雖然賈母不十分愿意,賈政甚至深厭,但賈赦眼中的世交之孫相貌魁梧、體格健壯、應(yīng)酬權(quán)變,忘了孫紹祖“一味好色,好賭酗酒”的風聞,最后居然為了五千兩銀子,急急將迎春嫁了過去,其實就跟賣差不多。出嫁不久回娘家,只有哭哭啼啼向王夫人訴委屈,粗暴荒淫的丈夫一開始就把她當成出氣筒。好不容易在賈府住兩天,因為懼怕丈夫的殘暴,也只得忍氣吞聲跟著孫家人的回去,眼淚成為她發(fā)泄痛苦的唯一方式。一味的委曲求全換來的是凄清悲慘,不到一年光景,可憐的千金小姐迎春就被折磨死了。
蕙的命運大抵相似。《春》第五章從周氏和覺新談話得知,“蕙姑娘的親事是從小就定下的。男家是她父親的同事,還是上司做的媒,當時就糊里糊涂地定下了。后來才曉得,姑少爺人品不大好,脾氣壞。外婆同大舅母都不愿意,很想退掉這門親事。但是大舅又不肯丟這個面子……”。作為長輩的周氏對于此事也只是嘆一口氣,認為“人世間的事情就是這樣安排的。不如意的事多得很。一切全憑命運,誰也怨不得誰”。父親周伯濤對姑爺鄭國光很賞識,比如在第二十四章,他同女兒的對話不超過五句,只顧同國光說話,甚至散席后“還把國光和覺新邀到對面他的書房里去,對著覺新不斷地稱贊國光的文才……”。這樣的“乘龍快婿”,在楊嫂看來,實際上卻是“只曉得耍脾氣、擺架子……后來親家老太爺說了閑話,姑少爺晚上還發(fā)過一頓脾氣,打爛了一個茶碗……”。蕙懷孕后患上膀胱炎,本來只需要請西醫(yī)做個小手術(shù),但是丈夫不相信西醫(yī),理直氣壯地認為“中醫(yī)的陰陽五行之說有理”,結(jié)果在庸醫(yī)的誤導下,一天天消瘦下去,發(fā)燒腹瀉嘔吐不止。等到中醫(yī)已經(jīng)不肯開方了,可憐的蕙才被送進醫(yī)院,第二天晚上就靜靜死了。
這兩個年輕的女性,都是被父親強行許配,婚后遭受丈夫的凌辱,時隔不久即悲慘死去。正如《紅樓夢》對賈迎春的判詞所述:“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zhì),一載赴黃粱”,封建觀念的壓制,家庭無情的束縛,讓美麗善良的青春少女最終走向死亡,讓人不免“嘆芳魂艷魄,一載蕩悠悠!”
參考文獻
[1]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
[2]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M].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3年.
[3]劉心武.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第二部[M].北京: 東方出版社,2005年
[4]巴金.《家》[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2年.
[5]巴金.《春》[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2年.
[6]王舒.試論賈迎春性格及其成因[J].當代小說, 2009, (5):30-31
(作者單位:天津市南開中學;渭南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