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麗
【摘 要】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一些數學知識,同時也需要學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并且使用這些方法探究一些數學問題,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能力,鍛煉他們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此來不斷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既體現(xiàn)在學習知識方面,而且對于提高小學生們的良好綜合素質也是很有幫助的。因此,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也顯得尤為重要了。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 數學思維 整合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109-01
數學思維是“人腦和數學對象相互作用并按照一般的思維規(guī)律認識數學規(guī)律的過程”。是一種理性化的高級心理活動,數學思維的研究是與思維客體,即數學內容本身密切相關的。由于數學的嚴謹、抽象及應用的日益廣泛等顯著特征,決定著小學數學對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智力有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中至關重要的,而在數學教學中教學結構直接影響著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優(yōu)化數學教學結構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數學思維的局限性及成因
由于小學生生理的、心理的和知識的發(fā)展水平的局限,反映在數學學習上思維活動的水平層次不高。因此從思維角度來看數學教學,無論是拓廣學生的思維空間也罷,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也罷,都必然涉及到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這一重大問題。
分析學生數學思維的局限性,判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方式上所暴露出來的主要弱點。在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構成的障礙特別要引起教師重視。本文就學生數學思維的局限性簡單分析如下:(1)客觀依靠性:自覺與不自覺地對直觀形象的過于依賴。對既有思維模式的依賴,拿到問題,一味企望能套用某一現(xiàn)成思維模式,這是思維定勢引起負面影響。(2)主觀偏離性: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呈孤立、片面、間斷的狀態(tài)。表現(xiàn)在:①對概念、公式、定理等滿足于表面上的理解、記憶; ②對各種數量之間或形體之間的邏輯關系缺乏整體的認識;③對各種數學思想和方法之間的共性與異性缺乏深入了解。這就不可能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地建立和完善思維的系統(tǒng)化的整體結構,因而也就不可能在解決問題時保證思維通道的順暢,當然也阻障著對新知識的間接理解。(3)單向無序性:①單向——不善于從多角度、多方面多維度去考慮問題。②無序——主要是指不能正確把握有關數學知識之間的因果關系。
造成以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問題的原因可以簡單的歸納為下面三個方面:(1)知識涵養(yǎng)與實踐經驗方面的原因。(2)數學思維發(fā)展的內在特征方面的原因。(3)課堂教材及教師教學方法方面的原因。
二、優(yōu)化教學結構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出思維局限困擾進而提高數學思維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發(fā)散課堂思維改變學生思維方式;教師引導提升學生主觀;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提升學生數學思維。
1、發(fā)散課堂思維改變學生思維方式。教學的平臺是課堂,教師要抓住課堂有限的時間,從思維認知本身把握思維提升的契機,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熱情。
首先,要設計探索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反思中成長。只有經過學生自身的反思和建構學習的知識才能真正為自己所接納和靈活應用。其次,要大膽質疑,經常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最后,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總之,當教師在課堂上充分關注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發(fā)展時,當學生在學習中敢于不斷地提出自己的思維困惑時,課堂一定是生機勃勃。只有我們的數學課堂在擺脫平淡、乏味之后,才能真正吸引學生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才能讓數學教學擁有生命的活力。
2、教師的導學與學生的主觀學習結合提升數學思維能力。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是學生建構意義的促進者,是學生良好情操的培養(yǎng)者。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的原則:擇優(yōu)而導,導之有效;有法而導,導到實處。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必須抓住數學思維訓練的內容、類型、水平與層次,數學思維訓練的敏捷性、獨立性、邏輯性。排除學生定勢思維的障礙。教師將這些落實到位,體現(xiàn)在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滲透,以及對學生的對待數學的態(tài)度培養(yǎng)上,讓教師的示范作用和人格魅力發(fā)揮到最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自定學習步調,可以檢索、查閱、獲取學生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資源。進而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舊知識、舊經驗,進行分析、綜合、歸納、類比、演繹、猜想,認知和構建新的數學知識。
教師的導學作用發(fā)揮在實處,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落實到位。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定會更有效、更快捷的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提升學生數學思維。信息技術的運用,包括圖像、文字、聲音、動畫、網絡等,使之發(fā)揮在教學環(huán)境中,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對于文字無法充分說明的復雜信息,更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并獲取知識;同時利用信息技術的特性可以克服教學在時間、空間與人數上的限制。
信息技術整合數學教學能產生良好的學習成果:①數學內容更精細;教師在組織教學媒體的過程中,就必須先對內容給予仔細的思考和認識,而思考過程促使教師構想內容的結構與安排,以便學習者易于了解和接受。②教學可以更有趣;媒體的特點之一就是能夠引起學生注意并保持敏銳的學習狀態(tài)。尤其在數學教學中,生動的圖形變換更能使學生產生對知識的探求。③學習更具效率;和傳統(tǒng)的教學相比,信息技術整合教學使知識信息傳遞快,而且感染力強。
信息技術整合數學教學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注意力,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性;
本文首先分析學生數學思維的局限性以及成因,其次從教師的導學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最后將信息技術整合數學教學升華學生數學思維。同時建立數學觀念,通過教師優(yōu)化數學教學結構達到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錢建國;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J];基礎教育參考; 2010(01)
[2]邱詠梅;善用“四動” 培養(yǎng)數學思維能力[J];中小學教學研究;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