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衛(wèi)紅
摘 要:數學較之于其他學科相比,是一門不具備生動形象寓意的科目,總的說來是一門抽象的邏輯性學科。小學生在身心方面都在初步成長階段,對于數學科目中相對抽象的問題中的理解不會像語言文字那樣容易。把抽象空洞的數學轉化成形象生動的情景模式,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使其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形象生動的理解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課堂操作能力;培養(yǎng)方向與方法
有人說:“沒有那門學科能比數學更為清晰的闡明自然界的和諧性”。數學是一門具有長久寓意的學科,在各國的數學家眼中,也許數學比文字更能描述這個萬千變幻的世界。這門能夠概括自然界的學科,不僅系統(tǒng)性強,更重要的是邏輯思維要清晰。對于身心都在成長階段的小學生來講,系統(tǒng)性的邏輯思維是需要實踐過程培養(yǎng)的。小學數學中更需要奠定思維基礎,從而循序漸進的進行學習。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相當于讓學生置身于一個實踐活動,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理解抽象的數學奧妙。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瑞士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知識來源于動作”,顧名思義,知識在汲取的過程中都是實踐的過程。
(1)課堂上的動手操作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階段是一個培養(yǎng)行為習慣的優(yōu)勢階段,這個階段,小學生對一切的認知都是充滿著好奇,恰好數學又是一個認知度比較高,數字語言充滿神秘感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動手操作,身心合一,就好像武俠小說上內功心法轉換成武功招式一樣,都需要自我實踐操作。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哪怕數學再抽象,也能由難到易,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課堂上動手操作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從而掌握新的知識。在動手達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愛好后,教學新的知識點,讓學生充滿好奇,在好奇過程中把教學知識點的相應數學習題換成學生感興趣的食物類,植物類或者其他。比如幾何圖形中運算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個數,由于小學生對于這些圖形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那么我們可以把它們換成運算蘋果,梨子,香蕉的個數,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操作熟悉的領域。再比如應用題的計算,未知數的假設,對于應用題中沒有出現(xiàn)過的事物,可以轉換成相關對于小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從而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去操作,使其在操作過程中感悟抽象到具體的理解。
(3)課堂上動手操作能夠讓學生拓展空間觀念,從而提升邏輯思維。對于小學生來說,空間概念就是一種抽象觀念,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想象,小學生也不能憑空想象,因為沒有任何依據。這方面的教學,教師需要因地制宜,在課堂上讓學生對方位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前后左右,可以讓學生在課堂討論中,自我組織對平面上的方位進行認識,然后在教室的空間范圍內,讓學生意識到“空間概念”與方位的區(qū)別。
(4)課堂上動手操作能夠讓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小時候老一輩的人經常說“用左手拿筷子吃飯的人,比較聰明”從某個層面上來講,慣用左手的人右腦發(fā)達,既是創(chuàng)新思維比較活躍。對于數學的抽象性,課堂上的動手操作,一方面可以是實踐性的創(chuàng)作能力培養(yǎng),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5)課堂上動手操作能夠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幼兒教學中,大多數的幼兒專家表明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學習探究能力。在這種能力中,只要動手操作,便能讓兒童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操作能力培養(yǎng)方向與方法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操作能力培養(yǎng)方向
以數學本身的強大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為導向,針對數學的特點進行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以教學者先入為主的特點為導向,針對教學者的教學創(chuàng)新,課堂設計進行操作能力培養(yǎng)。以小學生與生俱來的探究能力和好奇心為導向,針對學生對神秘感的認知,進行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2.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操作能力培養(yǎng)方法
(1)教學者根據數學教學大綱,創(chuàng)新挖掘動手操作的方案。把抽象的數學符號轉換成具體的數字語言。例如幾何知識的教學,需要學生自己動手認知圖形的輪廓,就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剪剪畫畫,從而提高對幾何圖形的認知。對于非幾何知識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參與動手操作的,應用題的換算,加減乘除的運算,統(tǒng)計比例的分配,都可以用相應的實物體現(xiàn)數學現(xiàn)象。
(2)教學者耐心的對學生操作過程的指導。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往往只是三分鐘的熱情,當遇到難題或者不懂得問題,學生就會知難而退或者中途放棄。避免這一現(xiàn)象,就需要教學者在學生操作過程中耐心指導,重新激發(fā)學生的操作能力,并且能夠使學生產生迎難而上的自豪感。
(3)教學者針對學生的操作,要及時反饋,合理的評價。反饋評價是對學生操作活動的分析、總結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教學者在感性中繪聲繪色的對學生進行教學,那么在學生實踐操作過程中,就需要理性的評價分析。就好比一道算數題,在運算過程中,教學者讓學生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并且也講解的最后的求解問題。學生在求解的過程中需要自我分析,當學生解答完畢,教學者要從各個方面分析這道題的知識點,從而解出答案,并且要理性的分析答案來源和評價學生求出答案的方法。
三、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局限于方式方法的論述和探討,更重要的是論述效果,小學生領域的數學領域,是一方帶著神秘邏輯思維的凈土,動手操作,可以奠定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基礎,在此基礎上繼續(xù)深化動手操作能力,把數學抽象化到數字具體化的轉換。荷蘭教育家弗賴登諾爾認為:“數學來源于現(xiàn)實,也必須扎根于現(xiàn)實,并且應用于現(xiàn)實?!苯虒W者在教學過程中,現(xiàn)代數學要求我們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世界,用數學的語言來闡述世界。從小學生數學學習心理來看,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被動的吸收過程,而是一個以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重新建構的過程,因此,做中學,玩中學,將抽象的數學關系轉化為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將使兒童學得更主動。從普遍教育目標來看,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應用等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金華.淺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3(81).
[2]百度百科.數學教育的早期階段.
[3]井萬青.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要性[J].讀寫算:教研版,2015(1).
[4]劉沛峰.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