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苗
摘要:新課標的核心理念是以生為本。這個理念也一直深扎于每個教育工作者的理論與實踐中。從早兩年的“以學定教”到現(xiàn)在的以“學為中心”,大家都緊緊圍繞這個核心理念展開一系列的培訓和教研活動,期待學生這個主體能給它們自身帶來終生發(fā)展,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廣大一線教師也在不斷去發(fā)現(xiàn)和探討“教與學”,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學為中心”的理念就慢慢滲透進去了。作為一名基層的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我也一直迷茫著,為什么我們的教學不能完全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怎樣的課堂教學設計才是符合“學為中心”的教育宗旨?本文是通過反思《豐富的圖庫》教學課堂實踐,從而談談我對“學為中心”理念的理解。
關鍵詞:課堂教學;案例分析;新課標
一、案例描述
1.故事導入環(huán)節(jié)
師: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你們很熟悉的故事。(教師播放由4張圖畫構成的“龜兔賽跑”的故事繪本)
師:森林運動會開始了,小兔和烏龜已經(jīng)在比賽了,當時聚集了很多小動物~(教師之所以講,是想引起學生注意畫中的“背景”“角色”。)
生:噢~是“龜兔賽跑”。
生:我知道,烏龜輸了。
(大部分學生似乎看得聽得都很認真,一小部分學生騷動起來,有點不耐煩。顯然,他們不明白老師為什么帶來這么一個故事。)
2.初步認識圖庫環(huán)節(jié)
教師出示任務:打開“金山畫王”,找到圖庫按鈕,圖庫里有些什么?你會用一用嗎?
不到一會兒,學生的電腦上就跳躍出了一幅幅畫,他們速度很快,用鼠標點擊來點擊去。當我來回巡視時,有幾個學生問:老師,怎么用?。颗赃叺耐瑢W馬上回答:就是這樣。(他單擊一下背景,然后再移動一個角色到背景中。)有疑問的學生連聲說:噢噢……這個我會,我會,老師是這樣用嗎?
3.深入認識圖庫環(huán)節(jié)
師:我們看有位同學做的背景。(教師出示透明疊加背景效果圖畫。)
師: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師:角色周圍有很多的小按鈕,分別有什么用呢?
大部分學生回答:我知道。這個是變大變小,這個是~
(學生嘴巴里一直在念叨,少數(shù)幾個學生不出聲,對小按鈕的操作還不熟練,顯得有點著急。)
教師出示任務二:①使兩張背景疊加,有透明效果。②選一個角色進行適當調整,并固定。
生1:透明效果,會在哪呢?(他把圖庫里的“背景”“角色”“動畫”幾乎翻了個底朝天,花了好長功夫,終于實現(xiàn)了兩張背景的透明效果。馬上舉手示意。)
生2:在換各種角色進行調整,調整僅限于放大,縮小,移動。
師:你不嘗試一下其它按鈕的操作嗎?還有背景的透明效果設置你會了嗎?
生2:(勉強嘗試操作)透明設置我覺得不會。
小部分學生開始嘀咕:“透明效果設置在哪啊?”“我怎么都找不到啊?”“喂,你會嗎?”平時喜歡鉆空子的學生,順便說起了閑話。于是,課堂出現(xiàn)了一些嘈雜聲。
4.用圖庫來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
師:在自由創(chuàng)作之前,先思考幾個小問題。同桌可以相互討論。
PPT出示:①你想畫什么?(人物活動、動物活動、自然景象等等)②選什么背景?③選什么角色?
教師給予一定的時間,并讓幾個學生說出了創(chuàng)作設想。學生們紛紛舉手,暢所欲言。
接著教師出示任務三:①創(chuàng)作一幅圖畫,能說出你畫的是什么?②把圖畫保存到桌面上,給它取一個名字,也就是圖畫的文件名。(參考書本自主學習。)
要求:圖畫要有一定的新意。(可結合畫板工具。)
課堂十分安靜,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努力把自己的想法用圖畫表達出來。當大部分學生舉手示意完成時,我忍不住找了幾幅特別有奇思異想的畫作,讓他來講講自己的創(chuàng)作,真的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感覺世界如此寬大。
大家也都紛紛舉手。“老師,我想講?!薄袄蠋?,老師~”小手舉得高高的。
在保存圖畫的時候,學生也小心翼翼地參考書本,或是用鼠標輕輕地指向命令按鈕,確保自己的畫作能萬無一失地保存到指定位置。
二、案例分析與反思
課堂當中的幾個片斷,明顯片斷4是自我感覺實施良好的。學生能滿懷熱情地投入到教師布置的任務當中,也十分愿意配合教師的教學安排,同時能有意識地監(jiān)督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為什么其它幾個片斷沒能達成這樣的教學效果呢?
(1)該場景可能課堂上較為流行,就是所謂的“導入激趣”,把學生能馬上饒有興致地進入到一堂課,無論如何也要精心設計一番。可是“徒有其表而不具其神”,為了導入而導入,看似故事還充滿著童趣,可實際這故事已經(jīng)老掉牙,沒能啟迪學生思維,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要求。他們從課一開始就進入茫然和毫無挑戰(zhàn)的狀態(tài),渴求知識的欲望因此消減。但當學生知道學習的新知識時,他們又讓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2)這一片段學生對教師布置的任務產(chǎn)生了疑問,對任務的描述沒能理解。教師描述任務較模糊,沒能清楚地表達出來。所以學生無法發(fā)現(xiàn)需要解決的問題,也無法確定解決任務的思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知識由學生主動建構起來的。雖然布置了任務,可是它的實效性沒能體現(xiàn)出來。任務驅動教學要從整體把握好教材,設計好教學任務,要創(chuàng)設好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環(huán)境。學生都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或是已經(jīng)完成任務卻不知曉,這樣的任務設計就是失敗的。
(3)這一片斷可以看出,教師急于讓自己的課堂順利地進展,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他拎出的一幅作品,也只是學生中的個例。普遍學生并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在操作時他們也沒有要想到要用。教師想讓學生會用“角色”,就自己提出了“小按鈕”的用法問題,而不是學生主動需求來提出。所以教師在引導時沒有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換作是學生,他是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繼而解決問題的呢?當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沒被驅動,他就會出現(xiàn)課堂上常見的現(xiàn)象,三心二意,做起了小動作。
“學為中心”的確切含義包括三個方面:學習目標源自學生,問題解決依靠學生,教學安排為了幫助學生。
因此,如何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如何真正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為中心”的理念如何深入到課堂教學中,還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自主建構我們切實有效的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