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錦秀
摘要:本土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整理開發(fā)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本土資源,汲取快樂源泉,來豐富幼兒的教育內容,推動幼兒教育改革進程,無疑是一件值得倡導的事情。教師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的經典,生成班級的特色課程;關注幼兒興趣,生成班級的趣味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生成本土“活”課程;發(fā)動家長,深化“班級”課程。
關鍵詞:特色課程;趣味課程;“活”課程
本土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整理開發(fā)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本土資源,汲取快樂源泉,來豐富幼兒的教育內容,推動幼兒教育改革進程,無疑是一件值得倡導的事情。本土教育資源的開發(fā)離不開教師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指導思想,如何從浩瀚的本土文化中選擇適合本班的課程內容,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一、挖掘本土文化經典,生成班級的特色課程
幼兒習慣接受文化、感受文化、享受文化給他們帶來的快樂,但在他們感受、體會“文化”的時候,卻未必就真的能走進文化,其實文化就存在于孩子自己的生活中,自己的周圍處處有文化。千百年來,如皋人攜手自然,鑄就了獨具魅力的三張名片:長江、長綠、長壽。既有那才子佳人千古佳話的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水繪園,也有被譽為中華寺廟一絕的千年古剎定慧寺;既有引人遐思的古城風光,也有讓人流連的濱江風景……如皋的美食文化更是自成一體,長壽食品馳名中外……面對如此豐厚的文化內涵,作為教師應該認真篩選,挖掘其中的“經典”,并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生成班級的特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有組織有計劃地帶孩子走進如皋的名園古剎,讓孩子感受如皋文化的歷史脈搏;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欣賞如皋盆景的婀娜多姿,品味如皋文化的清新氣息;游戲時,和孩子一起制作、品嘗長壽食品,體會如皋文化的豐富底蘊……文化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通過這些活動,我們讓家鄉(xiāng)的本土文化真正走進幼兒心中,讓孩子在家鄉(xiāng)的文化中徜佯,心靈更加敞亮潤澤豐滿。
二、關注幼兒興趣,生成班級的趣味課程
幼兒的生長與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毒V要》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兒童的生活非常切合實際的根植于他所處的文化土壤,文化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傳承性,每一個地域所特有的風俗民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個人的人格。每一種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價值和內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所以,在幼兒熟悉的本土文化中獲取教育資源,既貼近幼兒生活,又有利于擴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結合如皋的風景名勝,工藝特色,民俗風情等,組織開展教育活動.例如我班孩子特別喜歡剪紙,于是我們就給孩子們介紹了如皋剪紙藝術家陳耀的故事,讓他們觀看陳耀先生的現(xiàn)場表演,觀賞陳耀大師的剪紙作品。當孩子們看到那栩栩如生的公雞、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等各種精美的作品后,個個躍躍欲試,對剪紙活動更有興趣了。
陳鶴琴先生曾說:“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大自然中可讓幼兒接觸、認識的內容極為豐富,幼兒對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有強烈的好奇心,引導幼兒去接觸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周圍環(huán)境,觀察和關心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不僅擴展了幼兒社會認知,而且可以激發(fā)幼兒的社會情感。在進行主題活動《汽車叭叭叭》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孩子們對汽車是真的感興趣,因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正在逐漸走進千萬大眾的家庭,有很多孩子能認識不同品牌的車,比如,有的孩子能準確說出法拉利、寶馬、奧迪、老爺車等,面對這種情況,我就要求孩子們說一說自己家的車子是什么品牌的,品牌的標記是什么,接著,我們組織孩子到馬路上去看一看,認一認,孩子們站在馬路邊,對來來往往的汽車興奮不已,在觀看過程中,孩子既懂得了一些交通規(guī)則,如紅燈停、綠燈行,生活中要注意安全,又對各種各樣的車子有了非常直觀的印象,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而且每個幼兒都以愉快的情緒參與到活動中,滿足了幼兒心靈和情感的發(fā)展的需要。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生成本土“活”課程
作為祖國的未來、家鄉(xiāng)的希望,幼兒有責任了解家鄉(xiāng)的人文資源、本土文化,而作為老師更有責任讓家鄉(xiāng)的本土文化走進孩子們幼小的心田里。為此,我們開展了“美麗如皋”的主題教育活動。其中主題系列活動之一——春游,就是讓幼兒參觀游覽如皋的名園古剎,人文景觀,并要求幼兒用語言來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從而激發(fā)幼兒對古城如皋的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我們又生成了情景表演活動——我是如城的小導游?;顒又?,孩子們都能把自己了解到的用語言介紹給別人,如在講長壽園時,孩子們能繪聲繪色地描述大壽星的外形,講水繪園時能說出冒辟疆、董小宛的名字等。主題系列活動二——開展“長壽食品一條街”評比活動,并邀請家長參與,因為這項活動中包含了剪紙、繪畫、涂色、粘貼、制作、雕刻等內容,給孩子們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提供了很好的環(huán)境,孩子們樂此不彼,快樂溢于言表……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極大地激發(fā)了孩子對自己身為如皋人的自豪感和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四、發(fā)動家長,深化“班級”課程
實踐證明,家長不同的職業(yè)、不同的知識和專業(yè)背景都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他們的參與能夠大大提高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充分發(fā)揮家長教育資源的作用,會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深化,對我們的教育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本土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家庭、社區(qū)等多種資源的綜合利用,做到資源共享。如請家長走進課堂,為孩子們介紹如皋的歷史、風土人情、名勝古跡、歷史傳說等;請家長利用節(jié)假日帶幼兒去廣場、公園、街道、讓幼兒觀賞自然、建筑以及人文景觀的同時,為他們講解家鄉(xiāng)的面貌與變化;請家長帶孩子到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去參觀、旅游,增強認識。家長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積極為教學活動提供多種服務。家長資源的充分利用,不但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而且擴展了幼兒生活和學習,增進了親子感情。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認為“所有的課程都要從人生實際生活與經驗里選出來”。而本土文化正是幼兒所熟悉的,其悠久的歷史淵源,豐富的內涵,永遠是我們取之不竭的精神寶藏,因此,在班級課程的開發(fā)利用過程中,我們要結合幼兒年齡特點,根植本土,充分挖掘其快樂源泉,篩選精華,使孩子們得到本土文化的滋潤,讓他們心靈更加敞亮潤澤豐滿,讓快樂永遠在他們的心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