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新秀
摘要:課堂提問是一種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為目的,在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是經(jīng)常用到的。從當前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情況來看,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相距甚遠,本文主要就當前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所存在的弊端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闡述課堂提問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新課程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必須環(huán)節(jié),但由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提問這個環(huán)節(jié)儼然已經(jīng)成為應試的一部分。在課堂上教師也是非常直接地把問題拋給學生,學生回答出標準答案后,這個提問的過程就算是結束了,之后就進入其他知識的學習。筆者以為,這種提問不僅沒有新意,而且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談不上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問的價值被大大削減了。如何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效果這方面已經(jīng)有了很多的研究,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教學應該在師生的平等對話中進行,因此,當前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無疑存在很多弊端,需要我們對于現(xiàn)在的課堂提問重新審視。
一、當前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弊端
1、提問沒有經(jīng)過設計,較為隨意。課堂提問是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重要手段,但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有效地發(fā)揮它的作用,比如提出的問題選擇比較隨意,提問的方式缺乏啟發(fā)性,或問題缺乏針對性,有些問題過于簡單,雖然能在課堂上引起較好的反響,但實際上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沒有絲毫作用。與此同時,有些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前后問題間缺乏聯(lián)系,致使各個問題相對獨立,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也不利于知識體系的構建。還有些教師設計的問題難度跨度很大,在進行提問時又不遵守由易到難的原則,先提問較難的問題,這樣容易使學生受挫,對于簡單的問題也猶豫不決,不敢回答。[1]
2、為了使提問流利而“設計”提問。有些教師在進行備課時喜歡把備案詳細寫出來,甚至把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和答案也寫在備案上,在課堂上直接按照備案進行,甚至有些教師為了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能夠進行順利,在課前就與學生進行彩排,讓學生直接對問題的答案進行記憶,這在公開課中十分常見。
3、提問面窄,不利于全體學生的發(fā)展。在課堂提問過程中,很多教師為了保證提問的效果,往往將提問對象定位于班級里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以這些學生的需求為基礎,這對于那些學習成績處于中等或者較差的學生來說,就無法參與到課堂提問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去,這樣下去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信心,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4、缺乏科學多元化的評價。在傳統(tǒng)的教學提問中,教師習慣性地以“正確”“錯誤”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當學生回答錯誤后就直接請其他學生進行回答,直到有學生說出正確答案。事實上這種評價是單一的、不科學的,這樣的回答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后內(nèi)心是渴望教師對其回答進行評價的,而教師的這種單一的評價會讓學生覺得自己的回答并沒有受到重視,從而降低學習的積極性。[2]
二、改進課堂提問的具體措施
1、創(chuàng)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和學生分屬于不同的階層,兩者的任務分配很明確:教師在課堂中進行主動教授,學生被動接受學習,這樣的課堂氛圍是壓抑而緊張的,教師絕對的權威性讓學生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在課堂提問中,學生回答出教師所設計問題的標準答案后就會結束提問環(huán)節(jié)。
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要在師生平等的環(huán)境下進行,因此,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對于學生的思想要做到尊重理解,只有這樣,才有利于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進行。
2、對所提問題做到精心設計。教師提問題是為了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一個成功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設計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最終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作為課堂提問的引導者,要對問題做到充分重視,圍繞本課知識點,選擇較有針對性和價值的問題進行提問。
3、進行科學而多元化的評價。教師往往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采用“正確”“錯誤”等單一的詞匯進行評價,學生渴望評價的情感得不到滿足,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回答問題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從多方面進行考慮,對于學生的回答進行科學、多元化的評價,即使學生的答案是錯誤的,教師也要肯定學生的積極思考,中肯的評價有利于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課堂生成處追問,追問,顧名思義就是追根究底地問,它是課堂教學師生對話的一個重要策略,通常具有偶然性,在什么時候追問?如何追問?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一定的提問智慧,才能把握好課堂追問的火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一個有生命、有思想的個體,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興趣、思想?yún)⑴c師生雙邊活動,必然會生成許多事先沒有預設到的情況,教師應該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生成資源,善于捕捉、判斷、重組從師生互動中涌現(xiàn)出來的各種各樣的信息,把有價值的信息納入臨場的設問之中,使之成為教學活動的亮點。
三、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重要性
在小學數(shù)學的課堂中進行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熱情活潑的氣氛有利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圍繞這個問題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思考,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強,在回答問題時又訓練了表達能力,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一定的作用。
四、結語
教會學生主動向教師提問,這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學生提問,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宋朝教育家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通過質疑提問,學生不僅可以真正學到知識,而且可以發(fā)展求異思維能力。教學的成敗不在于教師講了多少東西,而在于學生提了多少問題,不在于學生從課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識,而在于學生質疑、評判了多少。學生學會了提問是教師課堂提問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 高愛霞. 機智理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學周刊,2015,(19):137.
[2] 項陽. 小學語文教師理答行為研究——以五位特級教師的課堂教學為例[J]. 江蘇教育研究,2008,(16):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