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彥
摘 要: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想中求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以保證實現(xiàn)主體性教育,從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主體性;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3-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3.102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指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也就是說,課堂教學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教學的過程變成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學習的過程,力求讓學生通過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取知識。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
一、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想中求知
課堂引趣,一要“精”。對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情設置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認識圖形”這一課時,我先拿出一個書包,然后告訴學生:我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恍┎煌螤畹亩Y物,誰能猜出來就給誰,你愿意試一試嗎?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趣,想知道老師到底帶來了什么。然后,我請幾位學生上講臺用手伸入書包中摸一摸。二要“妙”。即開課引題,要具有延伸性。這樣導入新課,既能激發(fā)興趣,又能創(chuàng)設懸念,使學生自然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為探究學習巧設鋪墊。
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是主要的,教師的教學都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的。因此,優(yōu)化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最根本在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通過各種主動積極探索學得知識,增長技能。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的參與創(chuàng)建條件。如教學“認識圖形”這一課時,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教師首先出示若干個物體,讓學生對它們進行分類,并敘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2.教師拿起一個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盒子和一個長方形讓學生觀察、比較,從而得出長方體的特征。
3.同樣,讓學生觀察正方形和正方體,圓形和球。與此同時,讓學生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
4.通過學生的總結、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正確區(qū)分形和體,區(qū)分正方體和長方體。
5.最后出示實物,讓學生說出物體的形狀分別是哪個立體圖形,讓學生嘗試用所學知識描述所處的生活空間,體現(xiàn)數學的應用性。
這樣的教學安排使得學生最大限度參與了教學,使學生能用眼觀察,用手操作,用腦思考,用口表達,從而使得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既增長知識又增長技能的教學目標。
三、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實現(xiàn)主體性教育的保證
在教學的過程中,和諧的教學氛圍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只有在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才能夠得到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夠被激發(fā)出來。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币虼耍覀冊诮虒W中要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一)帶著微笑進課堂
微笑只是一個小的肢體語言,但是我們不能小瞧了微笑的力量。把微信帶進課堂是一種信念,是教師對自己的自信,是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是師生可以有效開展平等合作的有力幫助。從名家的課堂上,我們找到和得到最多的是微笑。那微笑是睿智,是磁石,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不難發(fā)現(xiàn)是微笑伴隨他們成功。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用微笑面向學生,學生會感到如沐春風,心情愉悅,注意集中,奮發(fā)向上;如果教師的臉色不好看,學生則會產生畏懼,自卑心理,情緒低落,甚至導致逆反心理,喪失信心和上進的。
(二)帶著競爭進課堂
學生都有一定的好勝心,如果我們能適時適當地引入競爭機制,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煥發(fā)出生機和活力。
(三)帶著鼓勵進課堂
鼓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鼓勵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學生由于年齡心理等特征,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甚至會破罐子破摔,從而會放棄學習。因此,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鼓勵、安慰。如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給予及時而積極的評價,譬如“真棒”“很好”“不要著急”“慢慢說”“真聰明”“真了不起”……作業(yè)批改寫激勵性評語,或者畫個笑臉、大拇指……此外,對于課余時間認真完成書上習題的學生,教師要在課堂上當著全班學生的面進行表揚鼓勵。教師這樣做,相信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越來越高。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是一門具有挑戰(zhàn)性的藝術,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研究,與時俱進,以生為本,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讓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成長。這才是數學教學的最佳歸宿。
參考文獻:
[1] 沈亞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培養(yǎng)[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4):16.
[2] 鄒彩虹.優(yōu)化教師教學行為,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J].學苑教育,2015(17):49.
[3] 馬志剛.淺析新課程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J].新課程(小學),2016(5).
[4] 馬愛華.我與新課程同行——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J].教育,2016(11):57.
[5] 張紅.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3):215.
[6] 佘定兵.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J].科學咨詢, 2016(28):71.
[7] 高樹君.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J].南北橋,2016(8).
[8] 賴舒迪.初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凸顯[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8):101.
[ 責任編輯 張翼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