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森+徐菁
摘要:高等工程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求的實踐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但當前的大學課堂教學模式難以滿足該教育目標。探索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優(yōu)勢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型教學模式迫在眉睫。文章論述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土木工程專業(yè)建設法規(guī)課程教學中的成功應用,著重探討了“翻轉課堂”在建設法規(guī)課程教學中的操作模式,為工程教育教學方法的革新提供范例。
關鍵詞:土木工程;翻轉課堂;建設法規(guī);線上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7)02004703
一、“翻轉課堂”的歷史由來與原理
“翻轉課堂( The Flipped Classroom )”的教學模式最早由美國的兩位中學教師僑納森·佰而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提出并實踐[ 1 ]。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進行課堂講解,課后進行學生做作業(yè)、教師答疑等?!胺D課堂”課前學習課程視頻講解或其他教學資源,課堂上學生完成作業(yè)、教師答疑、師生對特定問題、課題進行討論、研究。所謂“翻轉課堂”,是指把傳統(tǒng)課堂上完成的工作“翻轉”到課下,傳統(tǒng)課堂中課下完成的工作“翻轉”到課堂上,尤其指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師生互動學習。布魯姆將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由低到高分為六個層次:知道并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創(chuàng)造[ 2 ]。在傳統(tǒng)教學中,課堂教學的大量時間用在“記憶”“理解”較低認知層次的學習,難以展開較高認知層次的“應用”“分析”“綜合”“創(chuàng)造”學習。學生具有自我學習能力,較低層次的認知學習完全可以在課下自學完成,而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應用”“分析”等較高層次的學習?!胺D課堂”教學模式的本質是“翻轉學習”,指導學生深入學習。
二、大學教學更適合“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最初在中小學生的教學中探索、實踐,取得了“震撼”效果,被稱之為“教育革命”[ 1 ]。但筆者認為大學教育更適合“翻轉課堂”。其一,大學生自覺學習意識、自控能力強于中小學生,適合課下學習。其二,大學生住校,網絡學習硬件設施較好,可通過寢室的電腦、學校的多媒體學習中心、手機視頻等完成線上學習任務。其三,大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思考能力、生活常識和社會經驗,因而
為課堂討論、深度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其四,大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將直接應用于社會,在課堂學習中進行“應用”“分析”“綜合”“創(chuàng)造”等較高層次的學習,有助于拉近知識與實踐的距離,培養(yǎng)滿足社會需求的實踐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解決土木工程專業(yè)建設法規(guī)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土木工程專業(yè)建設法規(guī)橫跨建筑與法律兩大專業(yè)。而對于在校土木工程專業(yè)本科生來說,一方面法律基礎知識薄弱,另一方面建筑技術、經濟和管理學科的知識體系還未系統(tǒng)建立,對建筑項目管理實務更缺乏親身參與、體驗的機會。不具備基本的法律知識,所學的建筑法律猶如空中樓閣,無法深入思考問題,缺乏建筑專業(yè)背景知識,對建筑法律規(guī)定“迷惑而無所得”。所以大部分本科生所學的建筑法律,即使通過了考試,所有短暫記憶的知識,也很快“煙消云散”。法律基礎知識薄弱的問題,可以通過加強學習來彌補,但建設法規(guī)課程的課堂學習時間有限,不可能消耗大量的課堂時間學習基本法律知識。通過建筑技術、經濟管理相關課程的學習,可以建立建筑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體系,但是建設項目管理實務經驗卻很難獲得。當前的教學實行課堂教學,
教師講,學生聽,只是一個“淺度”學習,是記憶與理解,甚至記憶與“半理解”的學習。這樣的教學形式,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度,更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了通過考試,學生機械記憶了很多知識,但不具備應用、分析、綜合能力。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解決上述問題。其一,法律基礎知識薄弱的問題,可通過課下線上學習解決,教師把需要具備的基本法律知識制作成“碎片化”視頻,學生可在課前的一周或前幾周集中網上學習。其二,可以通過視頻短片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項目管理從立項、規(guī)劃到勘察、設計、施工的全過程,了解項目管理每一階段的實務問題。其三,基本知識點“線上學習”,線上做題、鞏固、論壇提問、討論,課堂上教師通過總結重點教學內容、答疑、習題討論、案例研究與討論等將學習引向深入。
四、在建設法規(guī)課程教學中“翻轉課堂”的操作模式
(一) 教學準備工作
(1)分層設定教學目標,確定知識單元、知識點,編制課程內容。教學目標要明確,為其注入學習的動力。按照由低到高設定三層目標:第一,達到具備通過注冊建造師《建設法規(guī)及相關知識》科目考試的能力;第二,為畢業(yè)后從事建設工程技術工作、項目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第三,為畢業(yè)后從事公司的中層管理工作、高層管理工作樹立法律意識、構建基本的法律知識結構,同時為部分學生將來從事建筑專業(yè)律師工作點燃起航的明燈。知識單元、知識點的建立有利于知識體系化,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課程內容是學習的核心,再怎么評估其重要性都不為過。課程內容需精心編制,既要兼顧法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又要緊密聯(lián)系建設項目管理的實際情況。
(2)根據知識單元、知識點錄制教學視頻。教學視頻“碎片化”[3],教學每一節(jié)視頻內容相對獨立,15~30分鐘一節(jié),每節(jié)PPT不超過30頁。初次實施翻轉課堂時,部分視頻內容也可采用講課實錄的方式。土木工程專業(yè)建設法規(guī)融合建筑與法律兩大專業(yè),涵蓋技術、經濟、法律、工程項目管理各方面知識,在校本科生缺乏建筑工程實踐背景,可利用視頻補充一些工程建造的技術知識、工程項目管理知識 。
(3)根據知識點,將本節(jié)視頻內容編制成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問答題,以供學生網上作答,檢查學習視頻的效果。
(4)編寫學習指引,指明學生在下次課堂之前應聽講的視頻、應學習的相關學習資源、應完成的網上練習題、應預習的課堂討論案例。
(5)制作教案與課堂講義。在初步嘗試“翻轉課堂”模式時,二分之一的課堂教學依然采用傳統(tǒng)教授方式,選取二分之一的課堂時間嘗試“翻轉”,待成熟時再增大“翻轉”的比例。精心研制“翻轉課堂”的課堂教學教案,其具體內容和步驟見下述“課堂學習步驟”。課堂講義是課堂上學生要用到的書面材料,包括網上習題的精選,網上論壇中的典型問題評析,本節(jié)課要討論的案例材料等。
(二) 線上學習
學生學習網絡視頻,解答網上題目,網上論壇提問,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網上互動,學生可在網上做電子版聽課筆記[4]。
(三) 課堂學習
“翻轉課堂”的課堂學習步驟如下:
(1)總結視頻。教師用 10~15分鐘總結視頻內容,對疑難點、重點加以解釋。
(2)課堂提問與答疑。學生對基本知識點提問,教師答疑,約10~15分鐘。該環(huán)節(jié)教師也可對學生在網上提出的有意義的、共性的典型問題進行解答。
(3)選擇題練習與講解。下發(fā)載有練習題的課堂講義,學生作答并講解[5],教師起輔助作用。每一個選擇題就是一個小案例,本節(jié)工作進行約20~25分鐘。
(4)案例討論。選取容量較大的案例1~3個進行師生討論,時間約50分鐘。把要討論的案例提前上傳網絡或提前一周下發(fā)紙質講義,以便學生準備。
(5)課間休息時,由課代表下發(fā)下周學習指引和(或)講義。本次課結束時,記錄學生參與課堂發(fā)言情況,以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
(四)學生考核
通過翻轉課堂的深入研討學習,學生明白知識服務于生活、工作,課程學習和未來從事工作的緊密聯(lián)系,這樣學生感覺知識不再空洞、抽象。好課程不需要外在激勵,學生自然愿意投入熱情與精力。學生盼望每一次的線下自學,網上論壇討論,帶著思索與疑問,帶著對知識的渴盼,盼望著與老師、同學面對面課堂交流的機會,沉浸在思考的樂趣中。但由于初步嘗試“翻轉課堂”,筆者在外在激勵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通過“課程中心”記錄學生網上視頻學習情況,網上做題、網上提問和參與網上討論情況,激勵學生參與課堂提問、分組討論、課堂討論,針對課堂案例發(fā)表觀點,鼓勵學生做學習筆記,每月主動提交一次,將這些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平時成績在總成績的比例由以往的20% 提高到40%。
五、實踐總結與體會
初步嘗試階段,筆者在2015級學生中嘗試“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并行模式。32課時中,16課時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16課時采用“翻轉課堂”。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他們能按照教學指引完成線上聽課、做題并參與提問與討論。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很多,他們互相啟發(fā),很多問題學生回答得很精彩。但在“翻轉課堂”的課堂教學上,自愿發(fā)言學生的比例還較少,大多數學生更愿意“傾聽”,在這方面如何改進是今后教學模式探索的重點方向??傮w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整個課堂生機盎然,“混課”的學生、“玩手機”的學生不存在了,不僅僅表現(xiàn)在“翻轉課堂”上,即使在“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明顯提高?!胺D課堂” 使學生的“記憶、理解”式學習轉向“應用、分析”型學習,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學習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學為中心,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翻轉課堂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具備豐富的建筑專業(yè)知識、建筑司法實務經驗。教師應當參與建筑管理過程,積累法律實務經驗,從而使課程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工程實際。教育部、住建部提倡高校教師應為“雙師型”教師,《律師法》鼓勵高等院校從事法學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員申請兼職律師執(zhí)業(yè),也正是此意。改變求新的過程難免會有失誤,有阻力,會有來自于學生、教師的質疑與不理解,但只要抱著這樣的信念“做一些對學生有益的事情”,也就能坦然面對探索過程中的種種風險。如果在教學中追求提高與改進,則學生受益,而且教師的知識水平、專業(yè)能力、教學能力也在漸進式提高,何樂而不為。
參考文獻:
[1 ]
喬納森·伯格曼,亞倫·薩姆斯. 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一場正在到來的教育變革[M].宋偉,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31-36.
[2]洛林·安德森. 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M].蔣小平,張琴美,羅晶晶,譯.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2009:34-36.
[3]劉萬輝.微課開發(fā)與制作技術[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5-50.
[4]徐福蔭,黃慕雄.教育技術協(xié)同創(chuàng)新與多元發(fā)展[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3:58-63.
[5]埃里克·馬祖爾.同伴教學法[M].朱敏,等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 28-30.
Abstract: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should aim at training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o meet community, but the current university teaching model is difficult to meet it. A new teaching mode is imminent which make fully advantages of Internet, stimulate studentslearning enthusiasm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flipping classroom in construction regulations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focuses on the operating model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construction regulations course, and provides an example of teaching method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flipped classroom; construction regulations; online learning
(編輯 周 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