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東梅
摘 要:古詩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也是難點內(nèi)容之一。由于古詩具有抽象概括的特點,因此,小學生在理解上遭遇了不少挑戰(zhàn)。就提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質(zhì)量的這一問題展開簡單思考,嘗試提出三點意見,供諸位教師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人教版;古詩教學;融合美術
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當中發(fā)現(xiàn):古詩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一大難點,很多學生一看到古詩就頭暈眼花,全然提不起興趣。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古詩對于提升人文素養(yǎng)、審美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具有積極影響,是學生語文學習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強對提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質(zhì)量的研究,是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之舉。那么,究竟有哪些策略能有效提升古詩教學質(zhì)量呢?
一、融合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1世紀是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計算機網(wǎng)絡時代,各種新的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層出不窮,能不能玩轉多媒體設備、平板電腦等新型教育技術已經(jīng)成為衡量新時代教師職業(yè)素質(zhì)的重要標準。基于這一教學形勢,小學語文古詩課堂非常有必要融合現(xiàn)代教育技術,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多媒體教學設備具有聲、光、色、形等技術優(yōu)勢,有助于喚醒學生多感官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習興趣。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不妨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與古詩詞內(nèi)容有關的資料,吸引學生對課堂的注意,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幾幅敬亭山、洞庭湖、江南的圖片,通過形象生動的圖片展示,學生對《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江南好》這三首古詩詞所描寫的內(nèi)容有了初步感知,這樣再理解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就容易得多。
二、融合美術課程理念
古詩詞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含蓄性和精練性特征,這些特征決定了古詩詞獨有的意境美特點。“有境界則自成高格”,意境是古詩詞鑒賞的重要對象之一,縱觀小學階段學生所學習的古詩詞,無一不體現(xiàn)了意境美這一重要特征:《靜夜思》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之境;《春曉》當中描繪靜謐的雨夜,沙沙聲響下如煙似夢般的凄迷意境;《村居》營造的一幅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而安適的田園之境等等,都以最簡練的語言充分表現(xiàn)了古詩意境之美。
只有真正領略詩歌的意境之美,才能使學生感受到詩歌文化的精髓,實現(xiàn)語文學科審美的教育目標。開展小學古詩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合美術課程,鼓勵學生將詩中所描繪的意境用筆繪制出來,提高對意境美的認識。
教學一年級下冊第十三課《所見》時,筆者考慮到一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信息接受能力有限,一味采取填鴨式教學,恐怕無法促使他們真正理解詩歌所描繪的內(nèi)容,于是筆者便要求他們用圖畫的方式表達自己欣賞這首古詩的感受。學生雖然年紀小,但正是想象力豐富,表達欲望強烈的時期,一聽要畫畫,一個個都拿出畫筆,認真思考起來。有的學生畫了一幅牧童放牛圖,有的學生畫了一幅夏蟬鳴叫圖,還有的學生畫了一幅夏日秀景圖……每個人都興致勃勃,爭先恐后地解釋自己對這首古詩的看法,意境美這一教學目標不知不覺間有效達成。
三、融合經(jīng)典故事元素
針對“你為什么害怕學古詩”這一問題展開調(diào)查,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答案集中表現(xiàn)為:古詩沒意思,沒有故事書好看,還特別難懂,不想學,不愿意學。喜歡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沒有學生不喜歡聽故事,用典是古詩詞重要的文學特征之一,教師應當嘗試從古詩中的故事這一角度進行切入,融合故事元素實施古詩教學,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滲透語文知識。
例如,在三年級下冊第二十九課《乞巧》這首古詩教學過程中,講到“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兩句時,教師可以插入牛郎織女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李商隱《嫦娥》這首古詩過程中,講到“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兩句時,可以講解嫦娥奔月的故事。除了詩歌當中涉及的典故之外,教師還可以從作者入手,挖掘古詩創(chuàng)作背后的人物軼事,帶領學生知人論世、以意逆志。例如,在五年級下冊第五課《舟過安仁》這首古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楊萬里的生平做一簡單介紹,例如以楊萬里與誠齋這一事跡進行導入,激發(fā)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從而順利開展教學。
沒有孩子不喜歡聽故事,將故事與古詩教學相互結合,符合小學生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對于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zhì)量大有裨益。語文教師應當深入挖掘古詩當中的故事元素,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他們對古詩學習的興趣。
教育形勢一直處在不斷發(fā)展變化之中,除了本文提到的這三種教學策略之外,還有很多新型的教學理論。教師必須革新語文教學理念,緊跟新課改潮流,汲取他人優(yōu)秀教學經(jīng)驗,取長補短,促使古詩教學質(zhì)量的穩(wěn)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敏.淺談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審美體驗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12(3).
[2]賀淑琴.淺談增加小學古詩詞教學吸引力的策略[J].新課程,2012(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