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雪玲
摘 要:小學生剛剛進入小學對語文學習充滿這渴望和憧憬,語文有識字課程,在識字的過程中,當今教師更加關注圖文并茂的講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階梯式教學,一步步對學生進行引導,從字到詞,從詞到短語,從短語到句子,讓學生的表達更加順暢,將學生引入語言學習的海洋中。
關鍵詞:說話訓練;一年級;識字;課文;教材
一年級的學生在記憶當中已經有了關于字詞的概念,但不是十分明確,基本是自己想什么就說什么,缺少結構性和條例性,在字詞和語句方面也不是非常搭配,使用的詞語非常簡單,因此,教師要對學生此方面的知識進行訓練,逐步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填空造句、問題引導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
在教育部審定的2016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識字課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設定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字詞識記的基礎上說話。小學一年級的識字量非常大,若只是反復地機械地讀,那么效果很有限。如果教師能夠使用填空造句方式讓學生理解字詞,在特殊的語境中使用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
(一)從造句入手
根據一個詞說一句話,要求把話說完整,說具體。如:在教學《小書包》一課時,我要求學生用“書包”一詞造句,有的學生說:我有一個書包。在此基礎上我加以引導學生:我有一個什么樣的書包,這個書包怎么樣呢?這樣以擴句的形式,逐漸訓練學生說話,由淺入深,逐步提高,從而將句子說得具體些,提升學生的說話能力。
(二)學生在能說出一句較具體的話后,要求有所提高,要指導學生會有序觀察圖畫,會說幾句通順的話
因為看圖說話是一年級教學的難點,在這階段老師要指導學生會看圖,教給學生觀察方法。面對一幅具體的畫面,要引導學生注意說話的有序,抓住說話的四要素:“何時,何地,何人,在干什么”來進行說話。讓學生先弄清楚,再引導學生想象,例如,我在教學語文園地六的看圖寫詞語時,是這樣引導學生的:“天空中、草地上分別有哪些事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教師這一問題無疑給學生搭建了說話的平臺,也自然而然地讓學生知道了看一幅圖說話時,如果有多個地方,要把一個地方的事物說完再說另一個地方的事物,這樣才能做到說話有序。如果對于表達有余力的學生,還可引導他們想象:圖中的小朋友他們會說些什么?結果怎樣?……根據學生看到的、想象到的或老師的提示和問題,讓學生組詞造句,從而把圖畫的內容有序地表達出來。
二、說話的完整性訓練
(一)給學生創(chuàng)設環(huán)節(jié),從分述到總說
在教育部審定的2016新版一年級語文識字課《日明月》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流利朗讀課文的前提下,了解會意字的結構,讓學生對漢字產生興趣,之后將不同的漢字組織成連貫的話語,以此培養(yǎng)出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詞串分類,學生關注自己的學習感受
識字課程中有涉及大自然的文章《四季》,可以讓教師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玩耍,體驗四季不同的變化?!俄楁湣芬徽n中的大海、沙灘,能夠和學生的想象和興趣產生共鳴感。教師引領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關注自己的感受,這樣可以極大提升學生學習說話的積極性,具體的練習內容也會更加生動。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假如你在海邊玩耍,會有怎樣的感覺?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學生的回答更能體現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我來到沙灘上,光著腳丫,沙子軟綿綿的,非常舒服;沙灘上有各種貝殼,有的像口哨,有的像蝴蝶,我想撿回好多好多漂亮的貝殼。在這樣的問題下,學生會爭先恐后地回答,教師做好傾聽者,適當地給學生一定的補充,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話語句子的邏輯性和結構性,并且表達內容更加傾向于自己的真實感受。
(三)自主性學習,關注學生的生活感受
在語文識字教學中有很多關于日常生活的事物,例如建筑物。因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見過哪些建筑物,這些建筑物的樣子是什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多詞匯,用更為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連貫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說話過程中要注重階梯性,如果教師直接讓學生進行語言描述,這樣階梯性的訓練更能夠達到說話的目的。此種訓練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生也需要按照學習的基本特點,豐富自己的語言,對教材進行規(guī)范,以此達到有目的、規(guī)范化的訓練。
綜上所述,本文對無處不在的說話訓練——從一年級識字課文中挖掘素材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小學語文要從字詞句子開始,逐步提升學生的說話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語言表達上,課文理解上更進一步,才能夠讓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語文學習奠定更好的基礎,同時對閱讀和寫作也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馮麗琴.小學語文“看圖說話”教學新探[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2):前插3.
[2]孫文章.關于小學語文說話教學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5(30):48.
編輯 賀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