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摘 要]古詩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古詩的重要性,讓他們喜歡古詩,從而傳承中華文化。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揭題導入生活化、意境感悟生活化和主題引領生活化等方法,讓學生進入古詩、對話古詩,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古詩教學;揭題導入;意境感悟;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3-0043-01
古詩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由于小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等都不是很高,這造成他們在理解古詩時會感到困難。古詩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教師有義務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古詩的重要性,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采用生活化的方式教學古詩,能讓學生喜歡古詩,有效地提高古詩教學的效率。
一、揭題導入生活化
古詩是詩人抒發(fā)情感的一種藝術手段。每首古詩都有它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一些古詩從題目中就能發(fā)現(xiàn)它要表達的情感。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從題目進行分析,然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對古詩進行理解感悟。揭題導入生活化,不僅有助于完成接下來的教學任務,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情感,使他們對古詩的理解更加深刻。
比如,在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時,我先對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白這首詩是詩人在重陽節(jié)孤身漂泊于長安時寫下的,表達作者的相思之情。接下來,我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對此進行分析。由于閱歷尚淺,學生對“相思”這個詞并沒有太大的感受。為了激活學生的內(nèi)在情感,我說:“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過一段時間特別地想家,思念自己的親人呢?”這時有個學生受到了啟發(fā),他說道:“爸爸因為出差經(jīng)常不在家,只有我和媽媽。那個時候特別想要一家人團聚,那種感覺應該就是思念吧?!边@樣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使他們和作者產(chǎn)生了情感共鳴,更能體會到作者的那種思念親人的情感,這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揭題導入生活化,不僅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情感,而且能輕松地引入正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意境感悟生活化
分析古詩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情感時,也可以利用生活化的語言對古詩中的字、詞進行引導,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感悟,逐步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
如,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我說道:“過節(jié)應該是開心的,可是作者為什么不開心呢?”學生回答說,作者不在家鄉(xiāng),思念遠方的親人,所以感到很孤獨,就開心不起來。我繼續(xù)問:“作者思念親人的程度是怎樣的呢?能從詩中找出來嗎?”學生說,一個“倍”字體現(xiàn)出了作者的那種極度的思念之情。接下來,我又問:“哪里又能體現(xiàn)作者的孤獨呢?”有一個學生答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中的‘獨‘異鄉(xiāng) ‘異客都說明了作者漂泊在外,十分孤獨的境況。”
為了使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我開始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引導學生。我說道:“同學們已經(jīng)了解到過重陽節(jié)時,作者獨在異鄉(xiāng)時的感受,那你們有過過節(jié)時,‘倍思親的經(jīng)歷嗎?”有一個學生回答說:“有一年因為爸爸媽媽不在家,于是過年的時候我在親戚家過的。平時沒什么感受,但那一刻,我是真的思念自己的爸爸媽媽,真想和他們在一起?!苯酉聛恚矣謱Α斑b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兩句詩進行了分析,讓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精妙之處。同時,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們意識到自己不能同爸爸媽媽過節(jié),其實在同一時刻父母也是十分地思念自己的孩子。此時此刻,學生對詩人那種思鄉(xiāng)之情有了更深入的體會。
三、主題引領生活化
每首古詩都表現(xiàn)一個鮮明的主題。把握好詩歌的主題,等于對詩歌已經(jīng)理解了一半??蓪嶋H上,學生對詩歌主題的把握能力并不強。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理解詩人抒發(fā)的情感,教師應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讓不容易理解的詩句變得具體生動,提高學生對古詩主題的把握能力。
《望廬山瀑布》是一首以描寫廬山瀑布為主題的詩。多數(shù)學生對“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沒有直觀的感受。為了讓學生對詩中描寫的畫面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我說道:“同學們,你們有人去過廬山嗎?看到過廬山瀑布嗎?”這時,有幾個學生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為大家簡單地描繪了自己所見到的畫面。接下來,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廬山瀑布一些圖片和視頻,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認識。利用富有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的情感就能得到激發(fā),他們就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古詩所要表達的主題。
總之,古詩雖然“生”在古代,但是并沒有和現(xiàn)實社會脫節(jié)。要讓學生喜歡古詩,教師就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和詩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從而演繹古詩課堂教學的精彩。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