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華忠
[摘 要]說理文雖然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歷練、語言生命的成長卻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語文教師應該從說理文具體的文體特點入手,讓學生了解說理文的一般特點、把握說理文的表達特質(zhì)、明了說理文的表達策略、厘清說理文的邏輯聯(lián)系,以提升說理文的教學效益。
[關鍵詞]說理文教學;價值闡述;表達策略;體驗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3-0042-01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思維逐步從形象的感性思維不斷向抽象的理性思維轉變。語文教材中文本的內(nèi)容和類型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其中說理文的出現(xiàn)就是典型的代表。蘇教版教材中的說理文雖然篇目不多,但每篇文本都有自己的特點,彰顯出與眾不同的、螺旋上升的教學價值。
一、初步體驗,了解說理文的一般特點
四年級《說勤奮》一文是蘇教版教材的第一篇說理文。因此,這篇課文所承載的任務就是要讓學生借助文本閱讀,了解說理文的一般特點。在教學時,應從學生首次學習說理文的基本經(jīng)驗出發(fā),引領學生感知文本,了解說理文的中心論點、基本結構、事例特點、語言風格,并能夠感知司馬光、童第周兩個事例除了都指向人物勤奮的特點之外,更要感受這兩個人的不同基礎,他們都通過勤奮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而理解“勤奮,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橋梁”這一中心論點。由于是首次接觸說理文,《說勤奮》一文的教學就應該著眼于說理文一般特點,感知它與其他類型文本不同的表達策略和風格,從而為以后說理文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深入感知,把握說理文的表達特質(zhì)
進入五年級之后,學生的理性認知能力有了長足的發(fā)展。編者編選的說理文也在原有的層次上有了明顯的提升,教學價值的開掘、目標的設定、內(nèi)容的研制也隨之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如,五年級《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呈現(xiàn)出以下的特質(zhì),值得引領學生深入探究。首先,作者從太極洞內(nèi)滴水穿石的自然現(xiàn)象,引出話題,避免了平鋪直敘的尷尬;其次,在三個事例的選擇上,作者兼顧了不同的時代、民族、領域,并緊扣事件核心,指向中心論點;最后,第一次出現(xiàn)了以“雨點”為代表的反面素材,豐富了事例論證的方法?;诖?,教師應該將教學的重點落在這幾個方面。一是感受以“自然現(xiàn)象”開頭的表達特質(zhì)以及形成的表達特點;二是感受作者提煉式敘述事例的方法,并借助前文《諾貝爾》的資源進行整合練筆;三是對比反面事例在論證過程中的表達效果。
三、悅納沉淀,明了說理文的表達策略
在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教材中,教材還編選了一篇說理文《談禮貌》。這篇典型的說理性文本,具備了一般性說理文的基本特點,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價值。首先,它引用名言警句來輔助表達論點。說理文重在說理,呈現(xiàn)自己的觀點。適當?shù)厥褂妹嗣?,不僅可以豐富文本的語言和詞匯,更可以借助名言警句的力量,論證自己的觀點。其次,此文在每個事例描述完畢之后,都用簡潔明確的語言對事件中人物的言行進行點評。雖然語言簡短,但字字珠璣,擊中要害。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關注這些點評式的語段,讓學生感知點評語言與事例本身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對表達中心起到的作用。這種基于事件本身的點評,是說理文論證觀點的重要方法,甚至可以成為課文的分論點,是撰寫說理文的重要方法。教師應該在教學《談禮貌》一文中有所指導,從而將說理文的教學引向一個全新的高度。
四、延伸過渡,厘清說理文的邏輯聯(lián)系
《學與問》是安排在六年級的一篇說理文,文章篇幅并不長,所列舉的事例也只有兩個。為什么會安排在六年級呢?筆者在深入研讀后發(fā)現(xiàn),之前學習的說理文的分寫部分都呈現(xiàn)出鮮明的并列關系,而這篇課文在具體分寫的過程中則有著遞進關系的特點。首先,作者從哥白尼從小愛問的特點出發(fā),指出正是這些問題打開了哥白尼的科學世界;其次,作者將論述的筆調(diào)遷移到當下社會,明確地提出“能者為師”的思想,提出了提問的方法;最后,作者再以沈括通過自主觀察思考、主動提問的方法解決了心中的困惑,指出要將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文中三個板塊的論述,并沒有停留在原有的層次上,而是隨著邏輯關系的不斷發(fā)展而走向深刻。只有厘清文本的這些獨特之處,說理文的教學才能常教常新,避免在原有層次中原地踏步。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應該從說理文具體的文體特點入手,把準說理文的教學方向,同時也從不同學段、不同文本的具體特點入手,厘清不同文本具體的教學價值,從而讓學生在每一篇說理文的教學中都能吸收積極有效的語用知識。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