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歷史上的殺子奉親

      2017-06-14 12:24:20張泓
      尋根 2017年2期
      關(guān)鍵詞:旌表朝廷孔子

      張泓

      我國傳說中埋兒奉母的郭巨,在民間被當(dāng)作孝道的典范加以宣傳,受此影響,歷史上也發(fā)生了數(shù)起殺子奉親事件。

      《搜神記》載:“郭巨,隆慮人也,一云河內(nèi)溫人。兄弟三人,早喪父。禮畢,二弟求分。以錢二千萬,二弟各取千萬。巨獨與母居客舍,夫婦傭賃,以給供養(yǎng)。居有頃,妻產(chǎn)男。巨念與兒妨事親,一也;老人得食,喜分兒孫,減饌,二也。乃于野鑿地,欲埋兒。得石蓋,下有黃金一釜,中有丹書,曰:‘孝子郭巨,黃金一釜,以用賜汝。于是名振天下?!?/p>

      文中的郭巨似乎是孝悌之義的典范,在分家時將巨額家產(chǎn)盡數(shù)分給兩個兄弟,自己只求贍養(yǎng)母親。兒子出生后,擔(dān)心撫養(yǎng)兒子會影響對母親的照顧,又怕母親將食物分給孫子,影響母親的飲食,竟要將剛剛出生的兒子活埋,結(jié)果感動上天,不僅兒子毫發(fā)無損,而且自己得以大富大貴。

      漢代劉向《孝子傳》首次將郭巨事跡記載其中,漢代提倡孝義,董仲舒的天人感應(yīng)說大行其道。在這種情況下,郭巨埋兒故事的出現(xiàn)順理成章,盡管這個故事和儒家傳統(tǒng)的孝道觀相沖突。

      《孝經(jīng)》有言:“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于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故當(dāng)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于君;故當(dāng)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根據(jù)這種觀點,郭巨的行為明顯不是真正的孝。

      《孔子家語》中有一段孔子和曾參的對話:“曾子耘瓜,誤斬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擊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頃,乃蘇,欣然而起,進于曾皙曰:‘向也參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而聞之,知其體康也??鬃勇勚?,告門弟子曰:‘參來勿內(nèi)。曾參自以為無罪,使人請于孔子。子曰:‘汝不聞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嘗不在于側(cè);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參聞之曰:‘參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謝過?!?/p>

      由此可知,孔子對父殺子的舉動深惡痛絕,評價為“其不孝孰大焉”,他認(rèn)為子對父的正確行為應(yīng)該是“欲使之,未嘗不在于側(cè);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犊鬃蛹艺Z》的真?zhèn)坞m尚存疑,但無疑的是其內(nèi)容體現(xiàn)了儒家的主流思想。

      有學(xué)者將郭巨埋兒的故事評價為“歌頌了人子之孝,卻將為人父母者陷于不慈不義之境,無意中道出了封建家長的愚昧和殘暴”,歷代文人對它也幾乎是眾口一詞地指責(zé)。

      明人方孝孺明確反對郭巨之類的愚孝,他對郭巨嚴(yán)厲批評道:“夫孝所以事親也。茍不以禮,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況俾其親以口體之養(yǎng),殺無辜之幼子乎?且古之圣人,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忍為之……巨陷親于不義,罪莫大焉,而謂之孝,則天理幾于泯矣?!?/p>

      紀(jì)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的一則事情可稱為郭巨埋兒故事的翻版?!坝赫胸D一手抱兒,一手扶病姑涉此水。至中流,姑蹶而仆。婦棄兒于水,努力負(fù)姑出。姑大詬曰:‘我已七十老嫗,死何害?張氏數(shù)世,待此兒延香火,爾胡棄兒以拯我,斬祖宗之祀者爾也?婦泣不敢語,長跪而已。越兩日,姑竟以哭孫不食死。婦嗚咽不成聲,癡坐數(shù)日,亦立槁?!贬槍Υ耸?,時人評價為“婦雖死,有余悔焉”??梢?,即便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時人也多認(rèn)為應(yīng)該先救兒子。

      魯迅先生從兒子的角度對郭巨埋兒之事有入木三分的評論:“我最初實在替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黃金一釜,這才覺得輕松。然而我已經(jīng)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壞下去,常聽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親竟學(xué)了郭巨,那么,該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絲不走樣,也掘出一釜黃金來,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時我雖然年紀(jì)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這樣的巧事。”

      文人筆下的郭巨被斥責(zé),但現(xiàn)實生活中,郭巨的模仿者卻不乏其人。

      《南史》記載:劉宋時郭世通,“家貧,傭力以養(yǎng)繼母。婦生一男,夫婦恐廢侍養(yǎng),乃垂泣瘞之”。有學(xué)者認(rèn)為郭世通就是郭巨的原型,但從時間上可以判斷出不是同一人,郭世通或為郭巨的模仿者,他的行為舉動和郭巨幾乎一模一樣,唯一的區(qū)別是結(jié)果,郭巨感動上天,而郭世通則將兒子活埋。當(dāng)時這種行為在民間傳為美談,導(dǎo)致“散騎常侍袁愉表其淳行,文帝嘉之,敕榜表門閶,蠲其租調(diào),改所居獨楓里為孝行焉。太守孟顗察孝廉”。殺子養(yǎng)母換來君主表彰、官員推舉的事情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再現(xiàn)。

      劉宋時期,朝廷對殺子奉親予以嘉獎。此后,朝廷明確表示極力反對此類事件,但各朝各代殺子奉親的事件仍然不斷發(fā)生。

      元朝廷明確表示反對殺子奉親。元世祖下詔書,發(fā)布禁令:“諸為子行孝,輒以割肝、股、埋兒之屬為孝者,并禁止之。”但類似事件還是照樣發(fā)生,元仁宗延祜元年(1314年),“保定路清苑縣安豐鄉(xiāng)軍戶張驢兒,為父張伯堅患病,割股行孝,止有一子舍兒三歲,為侵父食,抱于祖塋內(nèi)活埋”?;奶频男袨楹凸蘼駜簬缀跻荒R粯?,此時,朝廷迫不得已再次頒下禁令:“張驢兒活埋其子,誠恐愚民仿效,擬合遍行禁約?!?/p>

      明代初年,殺子行為再次發(fā)生。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青州府日照縣民江伯兒以母病,割脅肉食之,不愈。乃禱于岱岳祠,誓云:母病愈,則殺子以祀神。既而母病愈,竟殺其三歲子以祭”。明太祖得知后大怒,于是朝廷逮捕了江伯兒,杖一百后將其謫戍海南。明太祖又令禮部頒下禁令:“人子之事其親,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有疾則托之良醫(yī),投以善藥。至于呼天告神,斯又懇切之至,此為人子所當(dāng)為也。臥冰割股,前古無聞,雖出后世,亦是間見。至若割肝,殘害尤甚。且如父母止有一子,割肝刲股或至喪生,臥冰或致凍死,使父母無依,宗祀永絕,反為不孝之大者。原其所自,皆愚昧之徒,務(wù)為詭異,以驚世駭俗,希求旌表,規(guī)避徭役。割股不已,至于割肝。割肝不已,至于殺子。違道傷生,莫此為甚。自今人子遇父母有疾,醫(yī)治弗愈,無所控訴,不得已而割股臥冰,亦聽其所為,不在旌表之例?!?/p>

      元明時期,朝廷明令禁止這種行為,大多文人也嚴(yán)厲指責(zé),但殺子奉親之類的事情仍然不斷發(fā)生,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跟朝廷的政策有關(guān)。百姓愚孝,對朝廷來說,一方面可以移孝作忠,由愚孝轉(zhuǎn)為愚忠;另一方面又可以推卸朝廷贍養(yǎng)老人的責(zé)任,將自己由責(zé)任者變成裁判。所以宋朝以前,朝廷對愚孝行為多明確持嘉獎態(tài)度,元明兩代,朝廷雖持反對態(tài)度,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是聽之任之,甚至縱容慫恿。正如清人評價的:“竊按到肝割臂,例無給獎專條,然有奏聞,無不俞允?!泵鞔罉?、嘉靖兩朝,甚至一度對愚孝行為大加獎賞?!缎⒔?jīng)》中說:“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碧岢鲎优绻写笮?,就能夠感動上天,降福于自身;反之,如果不孝,就會受到上天的懲罰。郭巨埋兒故事照樣宣傳天人感應(yīng),郭居敬將此類故事編入啟蒙讀物《二十四孝》,從小給孩子灌輸愚孝思想,在此種思想的不斷熏陶下,愚夫愚婦產(chǎn)生一種觀點:自己的殺子行為即便朝廷不嘉獎,也有了心理安慰。

      其次,百姓的投機心理。我國古代有舉孝為官、旌表孝行的傳統(tǒng),而為了引起官府的關(guān)注,必須讓自己的孝行驚世駭俗,有學(xué)者評價:“這種無條件絕對順從的孝原本具有愚孝的性質(zhì),而隨著這種孝被普遍視為美德后,不少人又競相以驚人之舉相互攀比,顯示自己的孝行超過他人,于是愚孝更愚,越發(fā)畸形,出現(xiàn)種種怪誕、野蠻以至殘忍的行為。”明太祖對此有清晰的認(rèn)識:“原其所自,皆愚昧之徒,務(wù)為詭異,以驚世駭俗,希求旌表,規(guī)避徭役?!?/p>

      在社會民間輿論普遍對孝行甚至愚孝行為予以夸獎的情況下,郭巨追隨者的出現(xiàn)就很容易理解了。

      (題圖:郭巨埋兒)

      猜你喜歡
      旌表朝廷孔子
      朝廷場域之下《左傳》中的女性審美分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清代朝廷孝行旌表探析
      ——以直省民人為中心
      三國鼎立之黃巾大起義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明清宜荊地區(qū)旌表列女探析
      ——以方志為中心的考察
      《曹母張孺人節(jié)孝序》考釋
      高考文言文閱讀的應(yīng)對策略
      孔子在哪兒
      茶陵县| 星子县| 瓦房店市| 定远县| 华蓥市| 普宁市| 如皋市| 沂水县| 伊宁市| 托克逊县| 马尔康县| 泽库县| 亚东县| 山阳县| 南投市| 图木舒克市| 林甸县| 望奎县| 集贤县| 项城市| 阳山县| 丘北县| 宣汉县| 海盐县| 临城县| 白水县| 晋宁县| 隆回县| 蓝山县| 高青县| 绥棱县| 洞口县| 桂东县| 天水市| 潼南县| 无锡市| 鄯善县| 南安市| 元江| 文昌市| 潜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