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燕
摘要:試卷講評"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法,第一環(huán)節(jié):課前發(fā)卷,自主糾錯。第二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捕捉信息。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分層釋疑,追根求源。第四環(huán)節(jié):講評延伸,考后滿分。
關鍵詞:自主;互動;分層;滿分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014-01
自全縣開展"一主三元"活動以來,我校積極行動,經(jīng)過上百次上課、聽課和探討,集大家的思路和實踐,總結出了試卷講評"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使試卷講評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試卷講評"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法即:課前發(fā)卷,自主糾錯-師生互動,捕捉信息-分層釋疑,追根求源-講評延伸,考后滿分。
第一環(huán)節(jié):課前發(fā)卷,自主糾錯。每次測試之后,學生最迫切想知道的是自己和其他同學的成績。根據(jù)這一點,每次改完試卷,及時發(fā)到學生手中,讓學生一睹為快。因此,評講前教師可以先把平均分、及格分及人數(shù)、優(yōu)秀分及人數(shù)等公布給學生,重要的是安排學生拿到試卷后認真糾錯,發(fā)現(xiàn)錯因并總結。
第二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捕捉信息。老師在評講試卷前,先了解學生的糾錯情況,使評卷有扶手,有針對性地選擇課堂上的評講內(nèi)容,為實現(xiàn)實效做鋪墊。講評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如:"你認為這張試卷上你最成功的是哪里?""這張卷上令你最遺憾的在哪里?原因是什么?等等"讓學生充分討論,使學生對自己的糾錯更有信心。教師也自然抓住了講評的重點。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分層釋疑,追根求源。教師對學生不能自主糾正的試題,進行分類、講解,注重針對性、典型性的剖析。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反饋意見,篩選講解重點。那些因粗心做錯的題學生會自己糾正。這樣,老師在講評時就輕松多了,也能節(jié)省不少時間。如學生反映已經(jīng)將錯題都糾正了,教師就可以抽查平常不是很自覺或錯誤較多的學生的試卷進行落實,先讓他把錯的展示出來,找癥結,對癥下藥;也可讓作對的學生糾正后講一遍思路,這樣既教會不會的學生,也調(diào)動了其他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只有三兩個差生出錯的題目,老師可以個別輔導,或讓學生結對幫扶,就不必在全班中展開。最能體現(xiàn)教師教學藝術的一點是:部分題學生既不說會,也不說不會糾正。此題較抽象,那就要求老師在備課時,多留意,準確捕捉好學生答卷的各種信息,對學生答題的情況盡量了解清楚。
講評時,充分發(fā)揮小組的力量,讓學生先在小組中討論糾錯,老師從中指導個別問題學生,待學生們把基本的錯題糾正完畢后,再引導學生一起糾正出錯率高的難題。這時可根據(jù)學生的出錯情況,自編相應習題,引導學生拓展思路,把知識進行發(fā)散,遷移到其他知識點上去,將學到的修辭、公式能用到學習新知或解決新問題中去,提高學生觸類旁通的能力,達到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目的。
第四環(huán)節(jié):講評延伸,考后滿分。講評課還有重要的一環(huán)不容忽失,那就是講評延伸。每次講評課后,學生將答錯的題目全部用紅筆訂正在試卷上,并把犯典型錯誤的題目做好,收集在錯題本里,做好錯題的分析說明給出正確解答,以便以后復習。
考后滿分也是講評延伸很好的一種激勵方法,可利用學生好勝、渴望滿分的心理。讓學生考后真得滿分。利用評卷最后幾分鐘,教師可掛出準備好的典型錯題小黑板讓學生當堂練習,可同桌互查,糾錯是否全對,確保評后滿分。學生由于要得滿分,會糾正得更主動積極,可以刺激他們主動把錯題認真迅速糾正。
在日常試卷講評教學中,每張測試卷或練習卷中,70%-90%的試題學生都已掌握。老師應該注重學生不會的,對考試中有疑難的找出來講評釋疑,只有讓學生把不會的知識學會的教學才是最有效的教學。"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法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
[1] 2011.03《小學教學》,黃剛博客《試卷講評的有效性》,《試卷課課例研究》等
4.自主學習,讀中自悟
古人云:"書貴自得"、"書忌耳傳"。南宋理學家和顥頤兄弟說:"大抵學不言自得者,自得也;有安排布置者,皆非自得也。"得者,默識心通,意思是說,讀書要自行誦讀、思考,不斷玩味、體察,才能自悟自得;而靠別人講說解析,那就算不上真正的自得。
《林?!肥且黄吣昙壗滩乃x的閱讀課文,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就解除了學生思維上的禁錮,讓學生帶上筆邊讀邊勾畫,自讀自悟,然后匯報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異?;钴S,自讀后便各抒己見:有的說林海中綠的顏色實在多,有深綠、淺綠、墨綠……有的說林海中樹的種類多;有的說林海的樹年齡不同,有參天的古木,也有泛著新綠的幼苗;還有的說就是畫家也不一定畫得出這么多的綠色……
學生自讀的個性化行為,改變了原來課堂中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獨立鉆研文本,自讀、自悟、自得,朗讀、品味、感悟、交流、吸納貫穿始終,真正做到讀中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