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美東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也迎來了新的發(fā)展階段。目前,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之外,還要整合學校的教學資源,從而做到教學資源的共享。本文論述了在“班班通”教學模式中如何挖掘教學資源,以期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實踐與研究,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班班通”教學模式 教學資源
“班班通”教學模式是一個通俗易懂的概念,其主要理念就是整合教學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班班通”教學模式不僅是學校資源的整合,還是學生資源的整合,小學語文教學可以通過這一教學模式,打破傳統(tǒng)班級授課的界限,促使整個教學環(huán)境更加多元化,從而推進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全面開展。
一、挖掘?qū)W生資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班班通”教學模式,教師必須挖掘和整合學生資源。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具,通過清晰的板書、生動的言語手勢,并依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創(chuàng)設(shè)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挖掘?qū)W生的資源和潛能,從而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
學生的學習基礎(chǔ)、智力水平、性格愛好都不相同,具有明顯的差異性,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立各自的課程資源,與其他同學實現(xiàn)資源共享,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另外,要想兼顧學生的差異性,教師必須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教師首先要全面掌握學生的信息,將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案。如對于高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提高作業(yè)難度;對于中、低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逐層降低作業(yè)難度。當學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后,教師可以重新給他們劃分層次。同時,在課堂活動中,教師也可以要求或者指導高層次的學生幫助中、低層次的學生,讓中、低層次的學生在活動中也收獲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
二、建立反饋資源
要想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點,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對自己有正確的認知。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識,明白自己常犯的錯誤及如何避免此類錯誤。然后,教師要收集學生的自我認知情況,給學生提供正確的學習方法,并將這些信息反饋給學生。這樣一來,學生能牢記教師反饋的信息,及時攻克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改正學習中常出現(xiàn)的問題,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不是一個單一的過程,而是一個靈活多變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師生間的交流互動,也需要教師的及時引導和學生的不斷思考,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以終身學習為原則,引導學生不斷充實和反思自己,及時發(fā)現(xiàn)和改正自己的錯誤,建立反饋資源,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
三、重視課堂生成資源
傳統(tǒng)機械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需要,所以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能照本宣科,而應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場反應,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生成動態(tài)課堂。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超出教師備課范圍,或者提出了與標準答案背道而馳的答案時,教師要始終秉承“文無定論”這一理念,不能一味地否定學生的自主思考,而是要具體分析和探討學生的問題或答案。如果教師無法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時,教師也應表揚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和寬廣的知識面,然后誠實地告訴學生,自己無法解答這個問題,待課后查詢資料后,再回答這個問題。這樣一來,教師把學生和自己放在了平等的地位,營造了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如果學生提出的答案不同于標準答案,但符合邏輯,那么學生的回答也是正確的。這時,教師應肯定學生的答案,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從多方面、多角度揣摩課文,尋找不同的答案,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四、結(jié)語
“班班通”教學模式是一個挖掘和整合教學資源的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校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實踐,也符合課程教學改革的理念,有助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韓山.小學語文課堂生成性資源的應用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23).
[2]秦淑蘭.“班班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