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理論模型與評價標準的構建

      2017-06-24 14:19肖洋陳靜勉
      江蘇教育研究 2017年16期
      關鍵詞:理論模型評價標準

      肖洋 陳靜勉

      摘要:教師工作時間的合理性可能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通過梳理國內(nèi)外的相關研究,明確了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不應只包括教學工作時間,還應包括為教學提供支持和輔助的工作時間。在此基礎上,圍繞教學工作構建了三層次的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理論模型?;趪鴥?nèi)外的調(diào)查研究和教師訴求,從工作時間總量和分配兩個維度建立了相應的評價標準。

      關鍵詞:教師工作時間;理論模型;評價標準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06A-0010-06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基礎教育規(guī)模的不斷擴張,教育財政壓力的不斷增大,許多國家都提高了對教育績效的關注?!秶医逃綄蟾?008(摘要)》就以關注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為主題,對義務教育教師的規(guī)模結構、能力水平、權益保障進行了分析。其中關于教師工作時間的調(diào)查顯示,教師工作時間長,周平均工作時間均超過法定的40小時,90%的教師在周末都需要加班。[1]教師工作時間總量過長背后的原因往往是教師工作時間分配缺乏合理性,在行政管理等輔助工作上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導致用于教學或與教學直接相關的時間過少。[2]過長的工作時間總量和失衡的工作時間分配對教學效果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都存在影響。[3][4]

      國內(nèi)外的調(diào)查和研究都傳達出了大家對教師工作時間合理性的關注。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的總量是否合適?科學、合理的工作時間分配結構應該是怎樣的?又該如何對教師工作時間進行評價?本文試圖通過綜述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對教師工作時間加以界定,提出相應的理論模型和評價標準,從而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

      一、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理論模型的構建

      隨著社會對教師期望的提高和教師工作職能的發(fā)展,教師工作時間的內(nèi)涵也在不斷豐富,由單一的教學工作時間走向了多元化時間,并且教學工作時間也呈現(xiàn)出一定的層次性。

      (一)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的內(nèi)涵

      早期的研究單純地把教學工作視為教師工作[5],但尤克認為,教師工作時間不應僅局限于教學,而應更寬泛地涵蓋從事與教學工作相關的事項以及教師自身感興趣、可提升其專業(yè)能力的所有活動的時間總和。[6]近年來,關于教師工作時間的研究將教師工作時間進一步細化。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2003年的報告指出,教學工作和非教學職責(nonteaching duties)都是教師工作環(huán)境的成分,教師工作時間也應包括和教學直接相關的時間以及和教學間接相關的時間,具體涵蓋了學生常規(guī)課程活動時間、測試作業(yè)時間、備課時間、指導學生時間、批改試卷和作業(yè)時間、專業(yè)發(fā)展時間、會見家長時間、教師大會時間和常規(guī)學校事務時間。[7]蘇格蘭2006年的一項研究報告也將教師工作時間分為課堂教學時間、準備時間、批改作業(yè)和評價時間、管理時間、專業(yè)發(fā)展時間、課外活動時間、與家長和社會機構協(xié)作時間和與學校同事協(xié)作時間,共8個類別。[8]加拿大阿爾伯塔教師協(xié)會2012年關于教師工作負荷的研究將教師工作時間劃分為教學活動、非教學工作、自由性質(zhì)工作及個人時間4類,下屬18個子類別。[9]英國教育部2013年的一項研究則將教師的工作時間分為教學時間、計劃準備和評估時間、與學生和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時間、學校和人員管理時間、一般行政工作時間及個人和專業(yè)時間6類。[10]

      教師工作時間國內(nèi)研究者早期往往也只考慮到與學生學習相關的時間。如邱曉婷、劉電芝和袁海泉將教師一天的工作時間劃分為學科教學時間、教學管理時間、備課時間和閑暇時間4類。[11]李新翠則將教師工作時間分為課堂接觸和非課堂接觸兩類,課堂接觸是指課堂或實驗室教學,而非課堂接觸則廣泛地包括了制訂教學計劃、備課、批改作業(yè)、與學生家長溝通聯(lián)系、參加學校會議等,共19個子類別。[12]

      通過對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的回顧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工作時間的內(nèi)涵已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時間,開始從課堂內(nèi)走向課堂外、從教學走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從學生走向家長和社會、從校內(nèi)走向校外。這些研究較為一致的地方體現(xiàn)在以教學工作時間為核心,同時也考慮到了支持或輔助教學工作的時間。因此,我們認為,從廣義上來說,教師工作時間應該包括教師教學的時間和為教師教學提供支持、輔助的相關工作時間。

      (二)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層次模型的構建

      教師工作時間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圍繞著教學工作展現(xiàn)出了一個有層次的結構。但以往大部分的研究對教師工作時間的結構劃分顯得不夠清晰,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如加拿大阿爾伯塔教師協(xié)會將教師工作時間分成了四類:第一類是教學活動,包括了教學、計劃、報告與交流、評價;第二類是非教學工作,包括會議與咨詢、參加學校舉行的活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監(jiān)管學生、專業(yè)文書工作、行政工作、文員工作;第三類是自由性質(zhì)的工作,包括個人選擇專業(yè)發(fā)展、課外活動;第四類是個人時間,由一些與教學核心活動無關的工作組成。[13]這種結構劃分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劃分標準不清晰,如非教學工作與自由性質(zhì)工作就存在部分重疊;二是包括了一些存在爭議的時間,如在個人時間中算上了通勤時間、休息和放松時間、午餐時間等。

      李新翠則以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否接觸為標準對教師工作時間進行劃分:第一類是教師與學生直接接觸的工作,即教書和育人,這是教師的核心工作任務;第二類主要是教師與學生的間接接觸,是直接為第一類工作服務的相關工作,包括設計教學計劃、備課和教學評價;第三類主要發(fā)生在教師群體之間,是支撐前兩類的保障性工作,包括專業(yè)發(fā)展、專業(yè)合作、溝通交流和學習現(xiàn)代技術;第四類主要發(fā)生在教師與其他群體之間的行政性和輔助性的工作,包括參加有關會議、對外聯(lián)絡、輔導和組織學生課外活動以及參與有關決策等。[14]雖然這種劃分方式提出了明確的標準,但是仍然存在其不合理之處:盡管第二和第三類關涉人員不同,但是這兩類工作事實上都是圍繞教學(教書和育人)這一核心工作的不同方面的支持性工作,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重疊。例如,當教師在一起制訂公開課的教學計劃時,既存在教師與學生的間接接觸,又有發(fā)生在教師群體中的專業(yè)合作。

      對教師工作進行評價的政策價值取向上要以達成“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最終鵠的,并以“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基本價值取向。[15]在“學生發(fā)展”和“教師發(fā)展”的政策指引下,我們以教學工作為教師工作的核心、以具體工作與核心教學工作之間的相關度為標準,構建了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的三層次模型(見下頁圖1),分別是教學時間、教學支持時間、行政和輔助工作時間。

      第一層的教學時間是教師完成核心教學工作所付出的時間。對于科任教師來說,往往指的是學科教學時間;對于班主任教師來說,則還包括班會課教學時間。第二層的教學支持時間是保證教學工作良好運轉的保障性工作時間。從教師與學生的角度來看,包括制訂教學計劃與備課時間、教學評價時間(批改作業(yè)、測試卷)、課后輔導時間、輔導和組織學生課外活動的時間、監(jiān)管學生紀律時間;從教師個體或群體的角度來看,則包括持續(xù)專業(yè)發(fā)展時間、科組教研時間。第三層是行政和輔助工作時間,包括參加學?;蚪逃纸M織的事務性會議時間、參與常規(guī)學校事務時間(如課間操、晨會)、文案工作時間、與家長聯(lián)系的時間、與社會團體聯(lián)絡的時間等。三層次模型以教學時間為核心,同時又強調(diào)教學支持時間及行政和輔助工作時間都是圍繞教學工作而不可或缺的成分。

      二、國內(nèi)外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的總量與分配現(xiàn)狀

      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理論模型以教學時間為核心,展現(xiàn)出了一個有層次的結構?;诖藰嫿ǖ脑u價標準既不能只考慮教學時間,也不能只考慮教師工作時間總量,還應考慮到不同層次時間的分配,即教師工作時間的分配結構。因此,我們嘗試以國內(nèi)外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總量與分配的現(xiàn)狀為依據(jù),從總量和分配兩個維度構建評價標準。

      橫向來看,近年國內(nèi)外的調(diào)查都顯示當前教師工作時間總量過長。王建軍等人2010年對全國11個省市的問卷調(diào)查顯示,高中教師周平均工作時間為57.88小時。[16]李新翠2014年對福建、河北、吉林等省1154名中小學教師的問卷調(diào)查顯示,教師周平均工作時間為54.5小時以上。[17]國外的調(diào)查也非常相近:英國教育部2013年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教師周平均工作時間超過了55小時[18];加拿大阿爾伯塔教師協(xié)會2012年的調(diào)查顯示教師周平均工作時間為55.7小時[19];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市2015年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教師周平均工作時間為54.4小時[20]??v向來看,教師工作時間總量在增長:北京市2005—2007年的調(diào)查顯示教師周平均工作時間居于41~45小時之間[21],少于近年的調(diào)查結果;英國2006年的調(diào)查則發(fā)現(xiàn)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5小時[22],也少于前述的2013年調(diào)查結果。

      從國內(nèi)外的相關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工作時間總量周平均值已經(jīng)達到55小時左右。在如此長的工作時間總量中,分配給核心教學工作的又有多少?從層次性的教師工作時間模型出發(fā),有必要厘清教師工作時間的分配結構。

      王建軍等人2010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高中教師周平均工作時間的分配如下:備課20.65小時(占38.25%)、授課8.80小時(占16.30%)、批改作業(yè)或試卷13.44小時(占24.89%)、會議等行政事務2.60小時(占4.82%)、參加培訓和從事教研科研活動3.26小時(占6.04%)、學生管理工作3.31小時(占6.13%)、指導學生課外活動1.93小時(占3.57%)。[23]按照三層次模型,授課所歸屬的層次一(教學時間),不足教師工作時間總量的1/5;如果加上被視為與教學高度相關的各項工作時間,層次一和層次二的總時間則高于4/5。在相近的工作總量下,國外教師工作時間中分配給前兩層次的總時間占比與國內(nèi)相近,但教學時間占比更大。英國教育部2013年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小學教師用于課堂教學的時間為19.0小時(占32.0%),中學教師為19.6小時(占35.0%),技校教師為20.2小時(占36.6%)。[24]加拿大阿爾伯塔教師協(xié)會2012年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教學工作(學校活動課程教學和學科課程教學)時間占總時間的40%左右,教學工作與教學支持工作(備課、評價等)時間共占80%以上。[25]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市2015年的調(diào)查也有類似的結果,教學時間為19.0小時(占34.9%),教學工作與教學支持工作時間共43.8小時(占80.5%)。[26]

      國內(nèi)外的教師工作時間的總量接近,但分配結構卻不盡一致。其相似之處在于,教師工作時間中前兩層次的占比都在4/5以上,第三層次的行政和輔助工作時間占比一般少于1/5。不同之處在于,我國教師工作時間中相當大的比例用于第二層次中的教學評價,即課后作業(yè)或試卷的批改,而層次一教學時間的占比卻過低。這可能與我國當前考試評價體系的激烈競爭有關,學生進行的大量紙筆練習和測驗,既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又使教師工作時間的分配結構失衡。教師工作時間內(nèi)涵廣泛,結構復雜,應更全面地考慮如何對其進行評價。

      三、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的評價標準的構建:二維化的嘗試

      在三層次模型的基礎上,結合國內(nèi)外教師工作時間現(xiàn)狀,我們嘗試從教師工作時間的總量和分配兩個維度去考量,構建二維化的評價標準,以倡導高效、高質(zhì)的教師工作時間投入。

      (一)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總量和分配的確定

      二維化評價標準的構建,首先需要確定合適的教師工作時間總量和合理的工作時間分配。對于工作時間總量,英國教師協(xié)會曾在對教師工作量進行深入調(diào)查的基礎上,提出了教師周工作時間的公式。首先,基本工作時間=22小時教學+5小時批改作業(yè)與備課+5小時其他工作=32小時;其次,實際每周工作時間=32小時基本工作時間+5小時個人時間(往往也用于批改作業(yè)和備課)=37小時。英國教師協(xié)會提出的公式中,批改作業(yè)與備課的時間與教學時間的比值約為1 : 2。李新翠則認為這一比值應為1 : 1,即如果教師每周教學時間為20小時,那么相應地也要配備20小時用于備課、制訂教學計劃和批改作業(yè)。另外,還需要4小時的專業(yè)發(fā)展時間和2小時的其他工作時間,共計46小時。[27]但國內(nèi)外教師工作時間普遍在55小時左右,顯然超出了法定的工作量和以往研究者提出的理想工作時間,這是由于教師實際上都在加班。教師往往也認可加班,但是希望加班有度。調(diào)查顯示,較可接受的加班模式包括以下三種:一是每天學生到校前或離校后在學校多工作1小時;二是在一周五天工作日中,每天晚上用2小時批改作業(yè)、備課;三是在必要的情況下每個周末用1~2小時工作。[28]

      基于國內(nèi)外對教師工作時間的設想和教師的訴求,我們可先行確定教師工作時間總量。理想情況下,按照每天法定工作時間8小時計算①,每周5天,故法定的工作時間為40小時。在此基礎上,加上教師認可的三種加班模式:第一種模式每周合計5小時;第二種每周合計10小時;第三種每周合計2小時。如果加上三種模式的加班時間,教師周工作時間總量為57小時,據(jù)此可以設想教師工作時間的總量大分布在40小時到57小時之間。但考慮實際情況,教師不可能每天、每周末都加班,前兩種加班模式是更為常見的。如果只取第一種,周工作時間為45小時;如果只取第二種,周工作時間為50小時;如果同時取這兩種,周工作時間為55小時。由此可以大致劃分出四個工作時間區(qū)間,分別是40小時以下、40~45小時、45~50小時和50~55小時。

      教師超負荷工作不應該得到提倡,在工作時間總量一定的前提下,更應該科學地分配工作時間:保證一定的教學時間,留下相應的教學支持工作時間,避免過多的行政和輔助工作時間。教師對于行政、文案工作認可度非常低,非常希望降低這類工作的比例。有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68.1%的教師都希望教學工作與非教學工作時間比例能達到3 : 1及以上。[29]而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都表明,教師用于前兩個層次的時間大多超過4/5。實證數(shù)據(jù)和教師訴求都顯示,前兩層次總時間占比應大于4/5,相應的層次三行政和輔助工作時間占比應小于1/5。對層次一教學時間占比的估算可以按照教師的周課時量進行,按每節(jié)40分鐘計算,教學時間大致為9~10小時。②如果取前文四個工作時間區(qū)間的中間值(45小時)為工作時間總量參考值,第一層次工作時間的占比應大于1/5,則第二層次工作時間占比應小于3/5。如果要更為細致地對第二層次工作時間占比進行考察,需要從兩方面考慮制訂教學計劃與備課時間占比和教學評價時間占比:一方面,李新翠和英國教師協(xié)會提出的批改作業(yè)與備課時間與教學時間的比值應在1 : 1和1 : 2之間,另一方面需要保障充足的制訂教學計劃與備課時間以支持教師的日常教學,同時適當降低教學評價的占比?;诖?,制訂教學計劃與備課時間應和教學時間占比基本一致,即大于1/5,相應地教學評價時間占比應小于1/5。由此可以大致提煉出合理的教師時間分配應該滿足四條原則:首先,教師工作核心是教學工作,教學時間的占比應不少于1/5(≥1/5);其次,為了充分地保障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教學支持時間中的制訂教學計劃與備課時間占比也應該達到1/5以上(≥1/5);再次,不應讓教師的教學支持工作落入頻繁的作業(yè)和試卷批改中,教學評價時間不應該超過1/5(≤1/5);最后,行政和輔助工作時間占比也不應該超過1/5(≤1/5)。

      (二)二維化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評價標準的構建

      在確定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總量和各層次工作時間分配的基礎上,我們也將從這兩個維度構建評價標準。

      前文將周工作時間總量劃分為四個區(qū)間,可以相應地劃分為“差”“中”“良”“優(yōu)”四個等級。首先,未達到法定工作時間的,即小于40小時的,顯然應該被評為“差”。對國內(nèi)外研究的梳理顯示,法定的40小時工作時間內(nèi)教師往往無法完成既定的工作,教師需要加班才能完成工作。如果以第二種加班模式進行計算,工作時間為50小時左右??梢栽O想,50小時左右的周工作時間總量被評為“良”或“優(yōu)”較為合理,因此可以將45~50小時和50~55小時分別評為“良”和“優(yōu)”。因此,工作時間總量的評價標準為:40小時以下為“差”,40~45小時為“中”,45~50小時為“良”、50~55小時為“優(yōu)”。如果以此來對北京市2005—2007年進行的調(diào)查研究結果進行評價,可以發(fā)現(xiàn)四個等級的教師人數(shù)分布比較均衡,同時大多數(shù)教師都會被評定為“優(yōu)”和“良”兩個等級,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這種工作時間總量評價標準具有其合理性。[30]

      然而,周工作時間總量不應是唯一的評判標準,還需考慮教師工作時間的分配。前文對評價教師工作時間分配的合理性提出了四點原則,按層次模型來看,這四點原則也存在從前到后的優(yōu)先級??紤]到這四點原則的優(yōu)先順序,結合專家咨詢的意見,制訂了教師工作時間分配的評價標準(如表1所示)。優(yōu)的標準為:教學時間占比為大于或等于1/5,再至少滿足其余任何兩點原則。良的標準為:教學時間占比為大于或等于1/5,再滿足其余任何一點原則;或教學時間占比為1/5以下,再全部滿足其余三點原則。中的標準為:教學時間占比為大于或等于1/5,但不滿足其余任何一點原則;或教學時間占比為1/5以下,但滿足其余任何兩點原則。差的標準為:教學時間占比為1/5以下,也不滿足其余任何兩點原則。綜合周工作時間總量和分配兩個維度的評價標準,可以進一步確立教師工作時間總的評價標準:將任何一個維度為優(yōu)、另一個維度為良或以上總評為優(yōu);將一個維度為優(yōu)、另一個維度為中或差,或兩個維度都為良總評為良;將一個維度為良、另一個維度為中或差,或兩個維度都為中總評為中;將任何一個維度為差、另一個維度為中或以下總評為差。最終二維化的教師工作時間評價標準如圖2所示。

      四、總結與展望

      教師工作時間的內(nèi)涵在不斷豐富,但一直都強調(diào)以教學工作為核心?;诖耍覀兏鶕?jù)與核心教學工作的相關性,提出了三層次教師工作時間的理論模型。第一層強調(diào)了教師教學時間是教師的核心工作任務;第二層明確了教學支持時間為教學工作良好有序地進行起到的保障作用;第三層的行政和輔助工作時間則與教學工作相關度最低。從層次性模型出發(fā)構建的評價標準,也嘗試從工作時間總量和分配兩個維度對教師工作時間進行評價,目的是在一定工作時間總量的前提下,提倡更科學、合理的工作時間分配。

      當前我們已經(jīng)基于該理論模型和評價標準,以廣東省教育質(zhì)量監(jiān)測為依托,對中小學教師進行了初步調(diào)查。未來進一步的研究將基于教育質(zhì)量監(jiān)測的調(diào)查結果,對層次性模型和二維化標準進行深入的論證和修訂,分析教師工作時間總量和分配的影響因素。

      注釋:

      ①如廣州地區(qū)大多數(shù)中、小學正常上班時間為早上7:20—12:00,下午2:10—5:30,共8小時。引自:李紅青,盧光.廣州地區(qū)中小學教師職業(yè)壓力和幸福感的調(diào)查研究[J].教育導刊,2012(03):29-31.

      ②在中小學,教師的課時量一般是10~12節(jié),再考慮到一些教師承擔選修課和/或班會課各1節(jié),故教師周課時量一般是10~14節(jié)。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督導團.國家教育督導團關于印發(fā)《國家教育督導報告2008(摘要)》的通知[N/OL].(2008-12-03)[2017-02-05].http://www.moe.edu.cn/s78/A11/s7057/201410/t20141021_178950.html.

      [2][12][14][17][27][28][29]李新翠.教師真的需要這樣的工作嗎?[N].中國教育報,2014-9-16(6).

      [3]陸璟.PISA測評的理論和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41-146.

      [4][8][22]Menter I, McMahon M, Forde C, et al. Teacher Working Time Research[R]. Final Report to the Scottish Negotiating Committee for Teachers. Glasgow: Glasgow University, 2006: 25, 46.

      [5]Yuker H E. Faculty Workload: Facts, Myths and Commentary[J].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1974(6):4-8.

      [6]Yuker H E. Faculty Workload: Research, Theory, and Interpretation. 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Report No. 10, 1984[M].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 Department PR-10, One Dupont Circle, Suite 630, Washington, DC, 1984:1.

      [7]OECD Publishing. Education at a Glance: OECD Indicators 2003[M].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3:25-32.

      [9][13][19][25]Gordon R Thomas. The New Work of Teaching: A Case Study of the Work life of Calgary Public Teachers[R]. Alberta: The Alberta Teachers Association, 2012: 8, 29.

      [10][18][24]TNS BMRB. Teachers Workload Diary Survey 2013[R]. England: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2014:12.

      [11]邱曉婷,劉電芝,袁海泉.中學理科教師在校一天工作時間分析[J].教育科學,2009(06):55-57.

      [15]孫翠香,范國睿.教師評價政策:美國的經(jīng)驗和啟示——以美國中西部地區(qū)教師評價政策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3(3):57-65.

      [16][23]王建軍,陳寅,吳海燕,等.我國普通高中教師專業(yè)生活狀態(tài)調(diào)查[J].基礎教育,2010(08):3-14.

      [20][26]Bailey C, White C, Morrison R, et al. Understanding and Exploration of Teacher Time and Workload Intensification[R].Saskatchewan: Saskatchewan School Boards Association,2015:10-11.

      [21][30]周玲,洪瑾.北京市中小學教師工作狀況調(diào)查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5):112-115.

      責任編輯:楊孝如

      猜你喜歡
      理論模型評價標準
      現(xiàn)行研究生教育評價體制下的優(yōu)秀學位論文培育策略思考
      小學英語教學的普遍現(xiàn)狀及對策
      淺談廣告攝影的創(chuàng)意與發(fā)展
      間接技術進步效應的獲得途徑和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高職軟件技術實訓考核評價標準構建
      建筑工程綠色施工指標體系評價標準的研究
      動機和態(tài)度對學生考試作弊的影響模型研究
      老年生活質(zhì)量的理論模型構建和驗證
      如何構建中美兩國大學的國際合作關系
      詞匯飛躍的本質(zhì):命名洞察力的實證研究
      望奎县| 绥化市| 姚安县| 隆安县| 马龙县| 崇阳县| 根河市| 伊通| 佛山市| 平利县| 上高县| 崇义县| 元朗区| 攀枝花市| 汉寿县| 襄垣县| 惠东县| 开封县| 梓潼县| 马龙县| 荣成市| 九龙坡区| 视频| 大田县| 宜黄县| 禄丰县| 桃江县| 射洪县| 平定县| 福州市| 巢湖市| 宜兰市| 皋兰县| 华宁县| 洪江市| 荔波县| 桑日县| 蛟河市| 贵溪市| 德州市| 正镶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