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對古詩詞教學提出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闭b讀、積累是基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感悟、運用和欣賞。文章注重對古詩詞教學實踐的總結、教學方式的突破,針對教材進行再加工,統(tǒng)籌一冊書的宋詞教學,收到出乎意料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宋詞教學; 感悟; 審美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新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需要,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需要。
人教版《語文》2001版教材九年級上冊安排了不少詞的教學,分別有《沁園春·雪》“詞五首”與課外古詩詞要求背誦的5首詞。如果除去《沁園春·雪》與《望江南》,剩下9首都是宋詞,編者在九年級上學期有意識地編排如此系統(tǒng)的宋詞教學,無非是想讓學生對宋詞這種文學樣式有一個全面、深入的學習過程。所以,如何讓學生愛上宋詞,使學生不只是對這9首詞停留在記誦的層次上,本人嘗試打破教材編排的先后秩序,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把9首詞抽出來,系統(tǒng)地、有步驟地開展教學,并把它設計為“我與宋詞相約在秋季”的綜合性學習內容,歷時一個多月,教學步驟如下:
第一步,給學生列出預習資料,與作家們第一次親密地接觸。9首詞的作者按出生年代先后分別是范仲淹、晏殊、蘇軾、李清照、陸游、辛棄疾。我特意用年表將6位大家的傳承關系展示出來:范仲淹比晏殊年長兩歲,范仲淹逝世那年蘇東坡正值青春年華15歲;蘇東坡逝世那年李清照18歲與趙明誠新婚燕爾;李清照逝世那年辛棄疾意氣風發(fā)15歲;辛棄疾與陸游志同道合并肩作戰(zhàn),誓死北伐收復中原……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我設計的臺詞激發(fā)了出來,紛紛表示要查閱資料驗證。我順水推舟,布置系列人物傳記給學生閱讀。分別有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王延梯的《壯懷浩歌——辛棄疾》、向梅林的《李清照》、諸葛憶兵的《范仲淹傳》等等。
給學生兩周的時間自讀,然后我布置了第一份作業(yè) ——《我所了解的 》(6位詞作家選一)。不少學生的作品,讓我興奮不已。如陳同學寫李清照:荷花凋零,香味散去,竹席冰涼的觸感,由身下泛至全身。你孤身一人,泛一葉輕舟。偶然聽到一聲清脆的鳥鳴,仰望天空,看到那從遠方飄來的潔白的云,心中涌上一股酸澀……后來,慢慢地,你也擁有了“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誰說女子不如男。雖然你不能上陣殺敵,但貧病交加的你卻未曾丟掉做人的氣節(jié)。陳同學的感悟是深刻的。
再如,楊同學在談蘇軾的時候在結尾處寫到:我所了解的蘇軾還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這不“東坡肘子”就是這么來的。陳述沉重的貶謫人生經歷后,來一句詼諧的總結,讓人忍俊不禁。
學生在閱讀大量的詞作家傳記后,有了一定的材料積累。我把全班同學分為6個學習小組,讓他們進行交流。并把讀后感《我所了解的 》優(yōu)秀作品在全班誦讀,后傳閱張貼。力爭做到每個同學對6位詞作家的傳記資料都有所了解。
第二步,引導學生分析詞作。學生在充分了解詞作家的人生經歷,了解其不同階段的作品風格與思想特性后,再學習他們的作品,思路就非常清晰了。比如,講授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與《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點明前者寫于1075年,即蘇軾遷密州任太守時值39歲,而后者寫于1080年蘇軾43歲任徐州太守時。剛從杭州通判遷密州時的蘇軾人到中年,少年狂氣不減,挽弓射虎,射殺天狼,殺敵報國,豪氣沖天!后任徐州太守,時隔5年,治理有方,求雨成功,飲酒助興,日渴討水,展現(xiàn)的是溫馨、祥和、清新的徐州農村生活場景圖。又如在講授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與《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時,明確前者是寫于朝廷主和派當權,48歲的辛棄疾歸隱田園時;后一篇寫于辛棄疾64歲被朝廷重新起用,并鎮(zhèn)守鎮(zhèn)江時。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詞人北定中原,殺敵報國之心至死不休。無怪乎其臨死前大呼“殺賊!殺賊!”,壯志未酬,死不瞑目!再如,講授李清照的作品《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與《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時,可以把七年級時學過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起比較學習?!度鐗袅睢こS浵と漳骸肥抢钋逭兆窇浬倥畷r代生活的詞篇,“常記”二字表明是追憶往事之作,內容是詞人南渡前的生活場景,所以字里行間洋溢著青春少女的愉悅氣息?!蹲砘帯け§F濃云愁永晝》寫于1103年重陽節(jié),“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20歲的詞人與在外為官的丈夫趙明誠分隔兩地,女詞人情思難寄,以至于“人比黃花瘦”?!段淞甏骸わL住塵香花已盡》寫于詞人暮年53歲之時,此時的李清照歷經國破家亡夫死的重重磨難,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暮春時節(jié),繁華落盡,女主人公欲泛舟雙溪,聊解深愁,無奈心愁太重而折返。
統(tǒng)籌篇目,理清脈絡,比較閱讀,學生對詞人以及其作品的理解就會比較深刻,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詞的記誦,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詩詞的鑒賞能力。
第三步,在完成9首宋詞的講授后,對活動進行總結,總結方式以作文練筆的形式體現(xiàn)。所以我布置了作文題目《我與宋詞相約在秋季》。與之前《我所了解的 》相比,學生對宋詞的學習體悟與鑒賞能力明顯上了一個臺階。學生能從簡單的記誦到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直至感悟到詞韻之美。正如陳同學在作文里寫的:“命運總捉弄你這個弱女子,那一道道坎坷卻并沒有讓你從此跌入憂愁的深谷。但我還是慶幸,正因為這樣,才造就了古代第一個女才子——李清照;正因為這樣,你為文學的寶庫增添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正因為這樣,讓我們世人對你如此瘋狂地愛……”這種語句,若不是對李清照的人生經歷、詩詞作品進行深入地解讀,是寫不出來的。又如楊同學筆下的李清照:“易安居士,你溫柔可人,氣質高貴,你的詞,婉約清麗,令人銷魂。我雖與你未曾謀面,但我和你卻似知己。我隨你的‘誤入藕花深處醉了,隨你的‘只恐雙溪舴艋舟愁了,心痛你的‘人比黃花瘦了。也許真的是那不平靜的生活讓李清照成為了中國第一才女。易安居士用嫻熟的藝術才情創(chuàng)作了豐富的優(yōu)美詞作。她的詞會用輕靈自然的花草意象表達出零落,憔悴的愁情?!彪y以想象,這是一位中學生寫出的感悟作文。再如,葉同學寫的:“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鼻镲L蕭瑟,范仲淹再也忍不住,沉沉轉身,深深一嘆,“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惟有向自己遠在天邊的家鄉(xiāng),視線一點一點變得模糊,心中百感交集卻又無能而力,只能深情地望,默默地流淚。葉同學的寫作已經融入范仲淹的情感世界里了,仿佛范仲淹如臨眼前,正借酒化愁,涕泗橫流……
學生們的佳作折射出此次“我與宋詞相約在秋天”的綜合性學習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合理、高效地利用了九年級上冊教科書,對宋詞教學內容進行了統(tǒng)籌安排,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郭榮武 (1977—),男,廣州市南沙潭山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