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山西省朔州市懷仁縣教育科技局)
摘 要:語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交流最主要的一種手段。語言更是語文教師傳道、授業(yè)的重要工具和載體。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藝術是一種語言技能,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語言藝術;語文教學;語言技能
語言是教師最主要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工具和載體,語文教師通過語言傳遞信息、情感,去影響、塑造、提升學生純凈美好的心靈,從精神上給學生進行養(yǎng)分的供給,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教師的教學語言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情,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而語文學科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及其對語言文字的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所以,語文教學中對教師教學語言的使用能力和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有著極高的要求?,F(xiàn)根據(jù)自身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一、語文教師的語言要規(guī)范準確
作為教師,首先普通話應該達到一定的規(guī)范要求和標準。師者,為人師表,特別是語文教師,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可以說是自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文化素養(yǎng),而且教師標準的普通話很容易為學生樹立一種學習的榜樣,甚至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由衷的尊敬、欽佩之情。所以,我們提倡教師不僅是在教學中使用普通話,而且應該是從進入學校大門起就使用普通話,而且是努力做到語言規(guī)范準確,時時為學生做好模仿學習的榜樣,為學生創(chuàng)造處處可以學習的機會和環(huán)境。
二、語文教師的語言要精練親切
教師在教學中能否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好學,與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否生動有趣、親切、精準等有著密切的關系。能受到學生歡迎和喜愛的教師,他們的教學語言必定是充滿親切、柔和的力量的。
三、語文教師的語言要有節(jié)奏感和感染力
有人說:“語言可以唱歌跳舞,也可以咆哮怒號;可以小心翼翼地踮著腳尖走路,也可以雄赳赳氣昂昂闊步前進。他們像列隊中的各個兵種,就看你這個指揮官用什么樣的戰(zhàn)術,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與對手交鋒,只要你指揮得當,就能達到有機的配合與統(tǒng)一?!边@段對教師應該有所啟迪。我們應該用語言的變化去感染學生,使他們能深切感悟文章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與情感,語言要富于變化,有節(jié)奏,抑揚頓挫,做到快慢得當。
四、語文教師的語言要充滿激勵性
激勵性的語言是能給學生以力量的語言,能讓學生從中汲取到積極向上的養(yǎng)料,產(chǎn)生努力奮進的動力,使他們心情愉悅,信心倍增。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形成,特別需要教師的用心調節(jié)和營造。教師通過激勵性的語言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開闊思路,挖掘自身的潛能,使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最充分的發(fā)揮和施展。適當適時的語言激勵,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一個有力工具。
五、語文教師的語言要有啟發(fā)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帶有啟發(fā)性的語言,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想學、樂學、愛學。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的中心內(nèi)容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中能夠取得顯著的效果。此外,教師的語言要有情感性,教師需要有愛心,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才能達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的教學效果。教師還要付出真情,真情的語言是黏合劑,能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主動接受知識、內(nèi)化知識,把學習作為一種動力而非壓力。
六、語文教師的語言要有幽默感
俗話說:“話有三說,巧說為妙?!苯處煹恼Z言要富有幽默感。幽默的語言能使學生獲得一種情感的滋潤,營造一種輕松的教育氣氛,它常常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幽默的教學語言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學生記憶和理解,又能在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起到揭示批評的效果,但應該注意的是,幽默固然離不開笑料,但嬉皮笑臉并非幽默,幽默具有高雅性。我們運用幽默一定要出于愛心,不能諷刺挖苦學生,要注意分寸。
此外,教師應該學會使用應變語,應變是教育機智的表現(xiàn)。它是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靈活調整語言,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常常處于雙方活動錯綜復雜的狀態(tài),可能會發(fā)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況,如教學失誤、外部沖擊等。在突發(fā)事件面前,教師應從容不迫,敏銳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而靈活地用應變語來駕馭課堂。尊重學生,因勢利導,用畫龍點睛的話語使學生醒悟。
七、語文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形象
同樣的一堂語文課,不同的教師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教學效果。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相同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的教師卻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學語言。有的教師教學語言比較死板乏味,而有的教師同樣的一個意思,卻可以用妙趣橫生的語言表達得活靈活現(xiàn)。有的教師使用語言時平鋪直敘,缺乏情感,更感覺不到激情;有的教師卻懂得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所學知識呈現(xiàn)出來,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心理上的強烈共鳴,產(chǎn)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總之,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師生間信息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用以傳遞信息的媒體主要是語言,其次才是板書、版圖及其他教具等。因而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能不成為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應良好地發(fā)揮語言技能作用,讓學生有效地學習語文,在語文的碧海藍天中自由翱翔!
參考文獻:
[1]董菊初.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2]黃全明,陳樹寶.小學語文教育科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