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燕文
(江蘇省宜興市豐義小學)
摘 要: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是關鍵的一環(huán),學生說、聽、寫能力能否得到訓練和發(fā)展都可從朗讀中延伸出來?!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朗讀提出了多種要求,以低年級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實際情況為出發(fā)點,從為什么要重視朗讀的審美性,如何提高審美的朗讀性及其深遠影響三方面來敘述。
關鍵詞:語文朗讀;范讀;審美素質(zhì)
一、朗朗書聲,沉吟至今
教育應本著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來進行教學的設計和課程安排,這就決定了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更多地考慮到提高學生整體的知識和能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當我們在備課時,在與文本、作者進行對話時,如果有豐厚的文化積淀,我們的視野會變得寬闊,我們關注的范圍會擴大,在課堂中,我們會補充教材中的空白,能夠旁征博引,能夠以不變應萬變,教學有一種汪洋恣肆的氣勢。就語文課程區(qū)別于其他課程來看,語文更是一種積累的長遠而深度化的學習。按學生心理發(fā)展情況來看,人文性的熏陶和培養(yǎng)在小學階段更具力量。
任何教育都是要使學生面向光明的未來,人類盡管有不同的種族、不同的視界、不同的追求和價值觀,但是存在于教育教學工作中的規(guī)律是有跡可循的。教育帶給學生一生的可持續(xù)的影響是真善美的熏陶。重視語文朗讀,重視朗讀中的人文熏陶,重視朗讀能力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朗讀對有效課堂的必要不可替代性來看,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文章內(nèi)容、情感、思想深處,體悟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情感價值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朗讀能得到的不僅是文學性的情感熏陶,還是工具性中對其他學習部分的有效輔助,朗讀中最應重視訓練培養(yǎng)的應該是審美。
二、如何提高朗讀的審美性
朗讀是身心合一的訓練和實踐活動,需要從全方位地深入教學過程中,下文將從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來看。
(一)重視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
萬變不離其宗,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朗讀說到底是學生自身的實踐和情感體驗活動。根據(jù)課文的類型不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不同,對課文的理解自然也不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笔紫纫鶕?j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分層進行教學,這對我們語文有效課堂的展開無疑是有益的。
(二)充分展示朗讀的音樂性、圖畫性、表演性
如何構建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那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著重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帶著真善美價值導向的課堂情境。
藝術是人類所有想象力的結晶,為什么不在朗讀的時候充分運用藝術的力量呢?先民在勞動之余吟唱成詩,遂成詩歌。宋人譜詞成曲,流傳至今。這不都是文學和音樂融會貫通的最好展現(xiàn)嗎?在朗讀中播放與語文有關的歌曲以調(diào)動學生的感受,比如,在《再見了,北京》一課中,課前播放北京奧運的主題曲,學生提前進入奧運的氛圍中。在《霧凇》一課,課前播放那首讓人共鳴感很強的歌曲《我的祖國》,歌曲的旋律無疑對激發(fā)學生感情起到了引導作用,而且這種引導影響更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化有形的課堂教育以無形卻又深遠的“財富”,這難道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內(nèi)心深處都會有的渴望嗎?教會學生用心地體悟世界,擁有對世界的獨特感知,這才是真正的語文,極富人文性的語文才會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
低年級學生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他們天生是一個個充滿好奇心、擁有完美模仿能力的“小演員們”。教師應該在自己的教學教育過程中利用孩子們的天性,將這股力量加以引導,運用到朗讀中是恰到好處的。朗讀結合表演,就好像把一列火力很足的火車放到軌道上,將學生的學習模仿的熱情釋放出來,在他們最珍貴的童年時代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得到最大限度的能力發(fā)展。
(三)重視朗讀的實踐以及方式
朗讀要多讀,要變著方式讀。教師所做不過是為學生開拓出越來越多的路,為每個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條通往羅馬的路。重視學生的個體性和差異性,當然在一步步的提問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時,給學生自由練讀的時間,教師的范讀也很重要。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這個示范更要傾注感情。教師自身的朗讀水平?jīng)Q定了學生朗讀水平的高度,所以教師自身要有足夠強大和厚重的朗讀能力。朗讀的實踐性更在于實踐的時間和方式的多樣性,都值得研究。
三、萌芽雖稚,歷久彌新
我們的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要生活在陽光中,人類精神的永恒之火真善美將照亮每個人的前進之路。以前我們常說這樣一句話“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得有一桶水?!蔽蚁氍F(xiàn)在這句話恐怕不太恰當了。一則現(xiàn)在的孩子知識面之廣甚至已經(jīng)超過老師了;二則社會的發(fā)展要求孩子越來越全面,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兩碗水,甚至更多的水。只有將體驗注入朗讀之中,朗讀才能歷久彌新,煥發(fā)光彩。良好健全的人格離不開理性的成長思考和感性的體悟認知。我們所有的教學都是為了培養(yǎng)這樣理性思索和感性感悟并存的對人類有益的人。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