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摘 要: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唯有不斷更新理念,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豐富教師自身底蘊,盤活教育資源,不斷探索閱讀教學方法,才能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閱讀教學新天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閱讀策略;探討
語文閱讀教學做為小學階段課程中的重要學科,擔任著培養(yǎng)學生的智力、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的重要任務。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書方法、分析方法、思維訓練方法的指導,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理解課文、消化課文、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獲得審美體驗的有效途徑。語文閱讀教學困惑著很多語文教師,對于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不知該如何指導。
一、閱讀教學中分析方法的指導
這是閱讀的主體階段。語文知識是深無底的,你分析得再多,體驗,學生也是一知半解,有時還會越聽越糊涂。因此,為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精讀細品,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常見的幾種以下:
1.“拋磚引玉”法
所謂“拋磚引玉”指的是用一個關鍵點詞語去謀劃寫作方案,去營造文章的建架?!皰伌u引玉”一個中心詞“玉”這篇文章要理解的精華。如《卜算子詠梅》的“詠”字,就是構建全文的引玉之磚。閱讀教學中的拋磚引玉,就是巧妙利用課文中的引玉之磚,設計教學方案,成教學任務。
2.結構分析法
所謂“結構分析”就是通過層層分析課文,剖析課文結構來把
握課文內容的內部關系和整體思想,這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方法。例如《將相和》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先引導學生理解每個小故事的內容:完璧歸趙:是寫趙國有難,藺相如勇敢出使秦國,并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寫藺相如拼死保護趙王;負荊請罪:寫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再接著引導學生理解這三個小故事之間的關系、與題目之間的關系,題目中的“和”字有什么特殊的意義?這樣學生就能迅速地通過教師的引導理解課文的內部結構與內容。
3.“投石激水”法
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是選擇課文中的重點、難點、精美點、激情點、矛盾點、信息隱含豐富點等語言的片段或者段落,進行深入的點撥、挖掘,設置能“投石激水”的問題,把學生引入整篇課文中,對其進行搜尋、探究、咀嚼、品評,從而徹底地完成對整篇課文的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中的分析方法多種多樣,如果教學時綜合運用,揚長避短,選擇符合課文特點的分析方法,根據(jù)學生接受的可能性,做到“無意于法則,而又自合于法則”,從心所欲不逾短”,那么閱讀教學中分析方法的運用就逐步從必然走向自由了。
二、閱讀教學中讀書方法的指導
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十分注意根據(jù)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眼、口、耳、腦并用,養(yǎng)成自覺讀的習慣,掌握讀的方法,獲得讀的能力。
1.指導學生邊讀邊想,理解文意
體會意境美在學習《桂林山水》一文時,我圍繞著課文設計以下問題:桂林的山是怎么樣的?桂林的水是怎么樣的?作者為什么說走進桂林的山水就像走進“連綿的畫卷”,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邊讀邊想,在讀中理解意義,體會桂林的山美、水美,為具體學文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
2.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文章內涵
教《凡卡》一文時,我先范讀課文,讓自己進入角色,為學生創(chuàng)設氛圍,把凡卡那種訴說不幸、哀求的情感,融化在痛苦悲傷的語聲之中。然后要求學生在我剛才所創(chuàng)設的氛圍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凡卡的不幸遭遇,以此激起同學們的同情心,以及對當時沙皇政府統(tǒng)治的憤恨。通過對文章的有感情朗讀,學生觸摸到文章的靈魂,與作者共鳴,從而感受到文章內涵。
三、閱讀教學中思維方法的指導
如果說語文是小學課程中的重要學科,那么語文學科中的閱讀教學無疑要擔當起訓練思維的重要使命。訓練思維的方法有很多,在這里,我主要談談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想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方法。
1.想象思維
(1)運用插圖,啟發(fā)想象。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這篇課文有幅插圖,畫的是一團烈火把邱少云整個包圍住了,他像千斤巨石一般,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我在教這篇課文之前,先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平時在生活中,偶爾被火、開水燙著的表情、語言和動作,然后指導他們一邊看圖一邊展開想象。作為一名志愿軍戰(zhàn)士,寧愿犧牲自己,也要嚴守紀律!”想象力量不但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而且作用于我們的心靈,使邱少云這個熠熠生輝的高大形象進一步在學生幼小的心田里聳立起來,成為他們終生難忘的遵守紀律的楷模。
(2)結合課文,展開想象。如《誠實的孩子》這一課有一段話:“媽媽叫列寧給姑媽寫信,承認自己說了謊。”在這里我有意讓學生思考:列寧在信中是怎樣寫的?誰能結合課文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想象出列寧給姑媽的信的內容呢?學生們的思維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他們爭著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受到了生動活潑的思想教育。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是靈活的、多樣的,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從而達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2.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的容器,而是有個性的、生動的、充滿活力的生命體。那么,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學到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我采用以下指導方法。
(1)教會學生大膽質疑。質疑是創(chuàng)造思維的起點。錢夢龍老師曾說過“我們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老師從中精選出若干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再交給學生討論?!?/p>
(2)提倡學生合作探究。在教師的參與和誘導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通過討論,學生很快地掌握了本篇課文的內容,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又訓練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很多,采用的教學方法也因人而異,雖然如此,但它還有很多值得探索與研究的地方。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唯有不斷更新理念,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豐富教師自身底蘊,盤活教育資源,不斷探索閱讀教學方法,才能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閱讀教學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