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春
(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昆侖石油中學)
【摘要】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引入策略是激發(fā)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學習注意力的重要措施。文章主要在探討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引入現(xiàn)狀的基礎上,提出了課堂引入新課的三種常見方法,包括溫故知新法、懸念創(chuàng)設引入法、創(chuàng)境激趣引入法等,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方法,希望通過這些引入策略,推進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 信息素質 引入 方法
信息素質是人們在未來信息社會中生存和發(fā)展,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我們必須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采取積極的措施,把小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融入到全面素質教育體系中去。通過在小學生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可以提高小學生信息檢索、信息判斷和信息利用的能力。提高小學生的信息素質,關系到全民信息素質的提高,也關系到今后自身發(fā)展。為此應該進一步完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其中課堂教學引入方法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文章對此進行探討。
一、當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引入的現(xiàn)狀
課堂教學中的課堂引入部分作為整堂課程的開始環(huán)節(jié),對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會產生直接影響。在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時,首先也是對其課堂引入部分進行說明,這說明課堂引入在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能否利用課堂引入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引學生專心聽課,是影響課堂質量的首要問題。引入成功一般有四個標準:引入是否自然合理,既是舊識的延續(xù),又是新識的開端;引入能否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聚精會神投入;引入能否讓學生初步了解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引入能否讓學生面臨一個似曾相識,己有一些感性認識,但尚缺理性,形成一個欲罷不能的追求目標。因此做好課堂引入是一門技術活。
但是,在現(xiàn)今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卻明顯存在兩種偏向。其一,忽視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引入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沒有把素質教育、全人教育、信息素養(yǎng)教育作為教育的目標,每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一開始,教師就急著向學生講解軟件使用的技能技巧,課堂大都采用教師先講解示范然后學生練習操作的形式。其二,過分雕飾課堂引入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在公開教學觀摩課上,教師想盡辦法設計新穎、精彩的引入來吸引學生,真是用心良苦。但在這些看似熱鬧、雕飾的引入中,有不少顯得華而不實,混淆了探究新知的課堂主體,消磨了學生后續(xù)學習的熱情。 因此,作為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師,要胸懷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質的大目標,充分理解課堂引入的作用,理智運用課堂引入的策略,為信息素養(yǎng)引向下的信息技術課堂高效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石。
二、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引入的方法
課堂引入要遵循簡短、高效的原則,充分發(fā)揮計算機的各種技術優(yōu)勢、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以便吸引學生盡早投入到學習的重點。課堂引入方式多種多樣,如有情境引入、復習引入、趣味引入、懸念引入、激疑引入、演示引入等等。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科教材、小學生年齡特點、當時的教學氛圍等靈活機動處理,打響開頭第一炮。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我推薦以下三種方法:
(一)溫故知新法
溫故知新引入法是教師依據溫故知新的教學原則,由已知引渡到未知,架設探求新知的橋梁,充分激發(fā)學生對所學新知的探究欲望的引入方法。根據建構主義理論,教師利用知識的連續(xù)性關系,在講授新的知識之前,通過復習已知的舊知識,對曾經學過的知識進行簡要的小結,從而引出新知識相關聯(lián)的話題或新問題,這樣就順利地引入到了新課學習。這種引課學生用舊知來理解新知,突出了承上啟下作用。例如,小學信息技術學習中文輸入一課,教師以一個中文輸入比賽為引入。先讓學生找到比賽的場地并切換輸入法,即回顧“寫字板”程序的打開以及輸入法的切換知識,接著開始“句子的錄入”的比賽,以回憶復習詞語的輸入方法為入口點,引出“句子”的輸入方法。這樣的“以舊引新”,可以幫助學生將“舊知”遷移到“未知”上,逐步建構對“未知”的理解,最終形成“新知”。
用新知識處理的作品進行前后對比,利用舊知,突出新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這也是溫故知新引入法的一種,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比較常用。
(二)懸念創(chuàng)設引入法
思考源于疑問,疑問就會形成問題,有問題才可能進行探究,有探究就有收獲。每當學生圍繞著新問題去尋找答案的時候,這時的注意力是最專注的,興趣是最高的。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有意識地設置探究的懸念,激發(fā)出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新課學習,學生的思維就處于一種活躍的良好狀態(tài),這樣的引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小學三年級學習“‘復制‘粘貼文字”這一節(jié)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設置懸念:“同學們,咱們來做個比賽好嗎?你們隨便說上幾個文字,并且要重復地說,老師用電腦輸入,比一比,看誰更快?”一名學生自告奮勇,不停地說校訓“積極向上,追求陽光”,第一遍,教師明顯落后于口述的學生,但從第二遍開始,漸漸口述的學生完全跟不上教師了。學生非常疑惑,無不驚訝的睜大了眼睛,這是什么神奇的招呀?然后,教師告訴學生是用了“復制”和“粘貼”的方法,學生馬上就非常專注的投入到研究中去了。
(三)創(chuàng)境激趣引入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就自然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了。創(chuàng)設情境是引發(fā)學生興趣最有效的方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可以選擇以謎語、游戲、故事或者與教材內容密切聯(lián)系的視頻、圖片、歌曲等為引入,也可以先創(chuàng)設一種虛擬情境,使學生通過想象、聯(lián)想、感知等來獲得生動鮮明的形象感受,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激發(fā)探求新知的熱情,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藝術性。
三、結語
總之,只有胸懷全人教育,以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為總目標,抓住因文而異,據生而別,以趣引學,以疑啟思,溫故知新,巧妙引入,為有目的、有意義地開展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起到凝聚、激發(fā)和鋪墊的作用。為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有效學習打好良好的基石。
參考文獻:
[1]劉小年,從心理學角度看課堂導入藝術[J].教學研究,2003 (10).
[2]張美.根據兒童特點進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J].考試周刊,20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