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敏
(西南民族大學 藝術學院 四川成都 610225)
摘要:《海風陣陣愁煞人》是中國歌劇《紅珊瑚》中的經(jīng)典曲目之一,被人們廣為傳唱。此曲大膽吸收了戲曲音樂的元素,使歌劇更具有藝術和戲劇性。從而將人物形象的特點表現(xiàn)極為突出,把主人公珊妹的性格表現(xiàn)得很鮮明。這篇文章主要從演唱風格特征和演唱技巧兩方面來分析,希望能給喜歡這首歌劇的音樂愛好者提供一些幫助,更好的欣賞該曲。
關鍵詞:風格特征;演唱技巧;歌劇魅力
《海風陣陣愁煞人》這部經(jīng)典唱段是歌劇《紅珊瑚》的選曲。它最具個性化的特征在于吸收了民間小調與河南豫劇的音樂元素。王錫仁在編曲中將河南的地方戲曲音樂特色融入其中,使作品的個性化特征更加突顯?,F(xiàn)在人們聽到《海風陣陣愁煞人》這首歌曲時,也會被它扣人心弦的旋律而為之感動。
一、歌劇的創(chuàng)作背景
民族歌劇《紅珊瑚》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60年代,故事主線簡單清晰,歌劇中的音樂大多取于形象突出的優(yōu)秀歌劇作品。《海風陣陣愁煞人》是一部極具藝術、戲劇和欣賞性風格的佳作。講述了從小生活在貧困家庭的漁家女孩珊妹,從小與父親相依為命,年邁的父親每天辛苦的捕魚,也交不起漁霸的房租,為此生了一場??;情人阿青哥被逼逃亡大陸,孤獨而無助的珊妹,為了救父親,忍著內心的悲痛去漁霸家為爹爹賒藥救命的故事。
二、歌劇演唱的風格特征
歌唱是聽覺藝術,它的藝術感染力最終要靠演唱來體現(xiàn),歌唱者把音符和歌詞變成聲音的過程,是一個藝術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演唱者要唱好這首曲子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風格特征:
(1)唱腔特點的運用
歌劇《紅珊瑚》音樂采用河南豫劇的音樂為素材,在唱腔上借鑒民歌、戲曲唱腔的咬字吐字、聲腔特點。俗話說“字正腔圓”,“依字行腔”這些戲曲曲藝的發(fā)聲原則在歌劇《紅珊瑚》中大量運用。《海風陣陣愁煞人》作為經(jīng)典唱段,演唱風格綜合民歌、戲曲兩方面的特點,其中的咬字吐字、行腔聲腔很有獨到之處。
例如在開腔“海風陣陣愁煞人”的“風”演唱時狠咬重吐,采用“拋腔”的形式表現(xiàn)珊妹對現(xiàn)實的不滿。句尾“人”字重咬緩吐,,采用“拖腔”如泣如訴的表現(xiàn)珊妹內心濃濃愁緒。第一部分尾句“漁家苦難幾時盡?”是整段唱腔的小高潮,咬字吐字清楚字正腔圓,其中“苦”、“難”二字為重點,“苦”字唱的有力、豐滿;“難”字唱出哭腔的味道,氣息要完全放下來,二字要一氣呵成,有一種氣短聲不斷的感覺。
(2)歌詞的創(chuàng)作特點
民族聲樂作品由于語言特殊性,比較直接的提供了形象和思想基礎,使得歌詞成為歌唱情感里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海風陣陣愁煞人》這部作品,當演唱者拿到歌譜時,不要急著唱旋律,要將歌詞反復的斟酌,理解作品中主人公所處的時代和要表達的情感內涵。
例如,在作詞家的筆下大自然的風浪被描寫成一種具有生命力的現(xiàn)象,歌詞“風浪它不憐打魚的人”的描繪,使讀者從中體驗到打魚人生活的艱辛;從“風聲緊,浪滾滾,”中體驗詩人筆下那大海之呼嘯、風浪之洶涌,又體現(xiàn)出打魚人在驚濤駭浪之驚險。這里歌詞的描述使自然語言更加生動、使體驗者更富有想象力、形成特定情境中的心理表象,從而提高聲樂表演的藝術表現(xiàn)力。
(3)風格的掌握
歌曲的風格主要指音樂材料所形成的曲調風格,通常在民歌、地方戲里面所用的音樂語言,都是比較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海風陣陣愁煞人》就是借鑒河南地方戲豫劇的音樂風格特點來顯示它獨有的藝術魅力,使作品的創(chuàng)作更加富有個性化。
第一段落以敘事性為主,具有特定的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以敘述主人公為擺脫封建勢力的壓迫,而創(chuàng)作的具有說唱音樂特點的歌曲,抒情性較強,具有口語化的特點。
第二段落用比喻的手法,從旋律特點和節(jié)拍來看屬于進行曲風格。旋律剛健有力、情緒樂觀向上、充滿激情、具有較強的感召力。主人公高昂的情緒和樂觀的態(tài)度,對未來的生活充滿著激情和希望。樂曲旋律鼓舞斗志,號召人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
第三段落是全曲情感的升華,抒情敘事為主。以抒發(fā)珊妹豐富的感情為主,表現(xiàn)他細微的內心情感,是具體生活中的真情流露。此段旋律線條往上走,表示女主角心情激動。長時間的掙扎、忍受、情感積累才得以宣泄出來。
三、歌劇的具體演唱技巧
(1)氣息
氣息在歌曲演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歌唱發(fā)聲的動力,也是演唱的基礎。同時也是重要的音樂表情手段。要想把《海風陣陣愁煞人》這首歌劇唱好,氣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這首曲子的第一句是最有難度的一句,在唱這句的時候,氣息必須完全沉下來,要把氣息壓力轉化為聲音力度,將珊妹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內心滿滿的愁緒全部釋放出來。接下來三段的氣息運用也要和第一句一樣,氣息運用好了,想要達到的聲音效果也會出來。所以在唱每一句時,都要做到實實在在,氣息如果沉不下來,聲音也會發(fā)生變化。就達不到好的演唱效果。
(2)咬字
《海風陣陣愁煞人》是吸收了河南地方豫劇的音樂特點。豫劇很講究聲腔的吐字、歸韻等即為“字正腔圓”。一句行話叫“氣為音服務,音為腔服務,腔為字服務?!边@就要求演唱者非常注重咬字,要保證咬的準,唱的穩(wěn)。
例如第二部分“聽說是大陸上烏云散,大龍山上來了解放軍,殺漁霸,救窮人。”這段的的咬字咬輕快,干凈利落。最后一部分“擦干臉上的淚,忍住心頭的恨?!币ё忠詻Q果斷,給人以堅強不屈的印象。
(3)唱腔
河南豫劇特點為《海風陣陣愁煞人》的演唱提供了參考和借鑒,它非常巧妙的融合了歌曲與戲曲,使作品大氣,雅致又不失地方特色。唱腔流暢、節(jié)奏鮮明、極具口語化。在演唱時使用“拋腔”、“拖腔”等形式來表現(xiàn)主人公的心理活動特征。例如在最后一部分,“為了爹爹能活命吶,珊妹賒藥登豪門?!边@兩句采用“拖腔”的方式,把珊妹內心的無奈刻畫的淋漓盡致。
四、結論
《海風陣陣愁煞人》這部歌劇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吸收新的音樂元素,使歌曲藝術的形式表現(xiàn)的更加富有感染力。本文從音樂風格特征和演唱技巧兩大方面來分析,希望對演唱這部作品的表演者帶來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王一蓓.《紅珊瑚的藝術特色及其影響》,中國知網(wǎng)。
[2]怎樣提高聲樂演唱水平。華樂出版社編輯部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