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蘭
摘 要:班級活動是班主任加強班級管理,打造班級特色的重要途徑之一,對班集體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班級活動既可以使學生相互了解,彼此合作,鍛煉自己的語言溝通與交往能力,同時,又能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它對于班級文化的形成、班級健康和諧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班主任應當巧妙地利用好班級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形成獨具特色的班級氛圍與文化。
關鍵詞:班級活動;特色文化;和諧發(fā)展
一、中澳班基本概況
青島十六中學中澳班是青島市首家公辦高中澳大利亞出國留學的中外合作高中班級,它也是青島十六中學特色辦學、多元化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展現(xiàn)。中澳班引進國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將普通高中教育與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高中課程(VCE)體系有效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本土化國際高中課程。中西課程的融合,中外文化的互通,充分展現(xiàn)了新時期教育改革中發(fā)揚學生特點,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特色的新理念,它獨特的班級特點和風格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張揚個性、多元發(fā)展的大舞臺。
二、班級特色文化
中澳班的班級活動,其主要特點就是中外文化的融合,由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班級文化。依托于學科課程本身的交叉與互補,我們在課堂之外組織了許多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這些活動,既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傳統(tǒng)與深邃,又展現(xiàn)了外國文化的生動與活潑。在中外兩種文化氣息的交融下,學生用自己的智慧與頭腦、方法與特長,組織了精彩紛呈的班級活動,在活動的策劃、組織和實施中,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創(chuàng)新、獨特的班級學習氛圍與文化也漸漸地形成了。
三、開展班級活動的途徑
1.依托中外課程豐富活動內容
中澳班的學習課程不僅包括國內普通高中文化課程,還包括澳大利亞的高中課程,這兩種課程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谡n程的交叉,我們開展了許多活動,如每學期一次的遠程同步課堂,讓學生不出國門便可參與到國外課堂的討論中,領會國外課程的精髓。此外,我們還邀請了外教Daneil走入我們的英語課堂,同學生一起分享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外教Peter同學生一起走進膠州三中,開展了校本課程送課下鄉(xiāng)的活動。中外課程的交融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也豐富了他們的課堂文化。
2.發(fā)展外教的長處,拓展活動形式
學校經常組織形式多樣、內容多彩的適合外教參與的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在“校長杯”足球賽中,學生和外教Peter一起馳騁賽場,體會快樂足球的魅力;在英語演講比賽中,Daneil為我們做培訓講師,帶領我們體會激情演講的樂趣……所有的這些活動,把教師和學生的心凝聚到了一起,營造了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
3.利用社會實踐打造創(chuàng)新特色
得益于中外合作辦學的特色,我們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青青義教”英語公益課堂中,學生和外教同臺授課,為外校的學生介紹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美麗的學校,讓更多的高中生接觸到純正的英語;在澳大利亞暑期游學中,學生積極參與了澳方的高中課程,還在霍爾姆斯學院教師的帶領下,游覽了澳大利亞著名的景觀,與當?shù)氐耐鈬笥延H切地交流。所有的這些實踐活動,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語言溝通能力的鍛煉,還提高了學生在國外獨立生活、勇于表現(xiàn)自我的勇氣與自信。
四、班級活動的意義
1.班級活動增進了師生感情,健全了學生的品德性格
班級活動就像是一條愛心紐帶,連接了教師與學生、學校與家庭。在每一次的班級活動當中,大家彼此關注,用心交流,不知不覺中,大家的心就漸漸走到了一起。通過班級活動,每一位學生都變成了心中有愛、心中有情的樂于奉獻的人,這些關心與幫助、真情與熱心,豐富了學生的內心世界,也健全了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班級活動凝聚了班級向心力,增強了學生的榮譽感
“激勵成功,快樂學習”是我們學校一直打造的教育品牌,因此,在各項活動中,筆者也一直用“激勵”鼓舞著大家。每逢重大活動,筆者都鼓勵大家合作學習,共同策劃。正是班級活動把大家的心緊緊地凝聚在了一起,真正展示了中澳班大膽自信、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
3.班級活動促進了班級特色文化的發(fā)展
打造優(yōu)良向上的班級文化離不開成功有效的班級活動。通過一系列的中外融合的特色活動,學生不僅與外教結下了深厚的友情,擁有了更多的朋友,還在活動中傳遞了這份友誼與關愛。在中外禮儀與文化的熏陶下,我們班形成了具有鮮明風格和特色的班級文化,形成了一個自信向上、和諧發(fā)展的班集體。
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筆者會繼續(xù)堅持以優(yōu)化班級活動來打造班級特色文化的理念,讓班級活動成為班級文化重要的傳承者。我們要通過班級活動為學生樹立集體觀念,讓班級文化感染學生,鼓勵學生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翟廣順.班主任專業(yè)化與班級建設縱橫談[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5.
[2]石中英.關于當前我國普通高中教育任務的再認識[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