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芳
摘 要:高中政治學科教師必須從自身出發(fā),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因素,將所學知識與時政熱點結(jié)合起來,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利用課外實踐等方法,采取多種措施,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感恩教育。
關(guān)鍵詞:高中政治;感恩教育;健全人格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4-01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68
思想政治課是對中學生進行公民思想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的必修課,它以加強學生道德品質(zhì)教育為目標,對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zh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學科相比,在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在高中政治課的教學中如何滲透感恩教育呢?
一、 教師要從自身出發(fā),提高素質(zhì)
作為高中政治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融德育于政治教學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德育滲透意識,將政治這門學科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充分挖掘出來。同時,教師還要講究方法,使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獲得有效的發(fā)展。
首先,政治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接受系統(tǒng)化的培訓,強化時事政治與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并且要學習與教育、德育相關(guān)的理論知識以及心理學知識,積極參與到教研活動中,以便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其次,教師要將德育納入政治的教學計劃中來,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實踐德育滲透。隨著新課改的逐步實施,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德育教育中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因此,在制訂教學計劃與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現(xiàn)德育教育的目標,使德育滲透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因素,教學生懂恩
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通過學習這門課程,促進學生的思想行為健康發(fā)展。但是,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單純地講述課本內(nèi)容很難達到教育目的。因此,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里的感恩因素,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不斷拓寬感恩教育內(nèi)涵的外緣,以切實可行的感恩理論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進而提升他們的感恩意識。
政治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明確教材中的感恩素材;其次,不管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感恩因素,教師都要以所學知識為基礎(chǔ),并結(jié)合生活實例,把感恩教育講透徹,以真正感動學生的心靈為目的,增強他們的感恩意識。
三、結(jié)合時政熱點,教學生知恩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和信息技術(shù)的不斷普及,現(xiàn)代高中生對時事政治的敏感度也日趨高漲,他們經(jīng)常對一些時政熱點內(nèi)容進行評析。政治教師只有善于搜集與感恩有關(guān)的時政熱點素材供學生聚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學《要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guān)系》時,可以引用 “五名貧困大學生被取消繼續(xù)受助的資格”和“邵帥救母”的典型材料,對學生進行“知恩圖報”的教育?!拔迕毨Т髮W生繼續(xù)受助資格被取消”,是在湖北省襄樊市總工會、市女企業(yè)家協(xié)會聯(lián)合舉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學”活動中宣布的。原因是這五名學生不知感恩,他們受到資助后,別說去看望一下施恩的老人,就連打個電話說聲感激的話都沒有,這一切令資助者心寒,于是決定不再資助他們。邵帥是2010年“感動中國”中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物,他成績優(yōu)異,酷愛繪畫和書法,作品曾獲國際大獎。由于媽媽生病需要照顧,他申請休學,放棄愛好和上徐州最好中學的機會,回家照顧媽媽。很多人為他感到惋惜,然而在邵帥看來,照顧媽媽比什么都重要。他的解釋很簡單:“媽媽給了我生命,我愛媽媽,沒有媽媽哪有我呀!誰遇到這事都會這樣做的。”
兩個例子一正一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課堂上學生對邵帥的行為感動不已,有的同學甚至熱淚盈眶,而對五名貧困學生的行為強力譴責。趁此機會,針對怎樣處理與他人的關(guān)系開展討論。最后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都想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這節(jié)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教學生識恩
由于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如今的中學生一直認為自私是人的本性,主動幫助別人的人是有求于對方的,或是作秀,或是履職盡責,甚至還有的學生認為很多主動施恩于他人的人是由于以前做過太多的虧心事,現(xiàn)在來彌補過錯。學生的這些思想意識其實就是不懂得感恩的原因之一。針對這一現(xiàn)狀,在教學“堅持集體主義的正確價值觀”時,可以設(shè)計辯論會情境,將學生分成兩組,每組選出10名同學作為代表,圍繞“自私是人的本性嗎?”開展辯論,他們各抒己見,絞盡腦汁去搜集實例來證明自己的說法,并修正對方的不足。例如,父母為了子女的健康成長不惜一切代價,從未說過苦和累;教師為了教好學生,想盡一切辦法,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還有許許多多為集體、為國家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人。最終學生們在辯論中相信了“人不都是自私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值得感恩的人和事。
五、通過課外實踐,教學生報恩
思想政治課要以思想政治觀點為統(tǒng)領(lǐng),以密切聯(lián)系高中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注重教育生活化。因此,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就要從生活入手,開展生活化的“感恩”主題實踐活動。例如:學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后,可以利用周末開展一次“感恩從我做起”的主題實踐活動。要求學生為身邊的人做一件事,如做一天家庭小主人,為教師設(shè)計一篇教案,或幫助環(huán)衛(wèi)工人,等等,并寫一份實踐報告。很多學生選擇了“做家庭主人”,利用周末,擔當了一次“家長”,做飯、洗衣、買菜、收拾房間,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真正體會了父母的艱辛,感受到了父母的真愛,他們對父母的敬重之情也就更加濃烈。以此來教育學生孝敬父母從現(xiàn)在做起,千萬不能留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終身遺憾。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學生感受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艱辛和真愛,也收獲了快樂,獲得了感恩父母的快樂,感恩之心將會永遠伴隨著他們。
綜上所述,如果教師能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和所傳授的知識,選擇最佳的途徑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與滌蕩,領(lǐng)悟人生的真諦,就能真正達到培養(yǎng)學生感恩意識、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蔣學娟.論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感恩教育[J].文教資料,2010(29):155-156.
[2] 袁國才.高中政治課中的感恩教育現(xiàn)狀與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