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君瑜
摘 要:道德教育是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對小學德育教學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文章分析探討了情境教學法在小學德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以及應用策略,旨在提高小學德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品德;情景教學;有效性;應用探討
品德教育是一種基礎性的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素質,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主觀主動性,不斷發(fā)展智慧,完善學生的個性。目前,品德教育是我國現代教育的重大改革。道德教育是我們素質教育體系的一部分。是教授學生道德和情感的基本功能之一。特別是2004年“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的決議,各部門要認真落實中央精神,把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德育教學對小學生未來發(fā)展會起到積極的影響。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采取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深化學生對道德要求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質。然而,傳統的小學道德教學落后,教學方法呆板,教學觀念不成熟,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就將情境教學法應進教學中。所謂的情境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課堂上的理論觀點,運用實際情境進行描述,增強課堂教學的樂趣,充分發(fā)揮情緒感染,加強功能,引起學生情感體驗,激活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效果。
一、情境教學法在小學德育教學中的功能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各個領域建設的不斷完善和改進,教育產業(yè)也發(fā)生了翻天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課程提出的素質教育已成為新時期教育的重點。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我國也高度重視起基礎教育的發(fā)展,對小學生進行了高度的關注。僅教授基礎課程還源源不夠,它強調的是小學生要保持德,智,體和美全面發(fā)展。注重小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對小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小學道德教育現狀的分析,發(fā)現傳統小學道德教育課程的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方法是灌輸理論的方式,教師按教材和內容安排的順序進行教學,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效果不好,影響小學道德的效果教學。
二、情景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情境教學方法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之中,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小學道德教育教學中,情境教學方法可以描述道德課堂道德教學中的知識點,提高道德教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對持續(xù)改進道德教學有積極的影響。情境教學法應用在道德課堂教學上,其作用是廣泛的,可以創(chuàng)造出新鮮有趣的場景設計,實現場景再現,讓學生在情境中有所感悟,以達到道德教學的目的。
1.創(chuàng)造一個更貼近教學距離的生活環(huán)境
將情境教學方法應用于小學道德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一個富有趣味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放松心態(tài),也能縮短課堂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實際的生活過程中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教師也可以進行一些自我探索的活動,使學生發(fā)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小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學生使用知識的能力,例如,在“購物有學問”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現代教學多媒體設備來展示學生的現實生活,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正的購物環(huán)境,然后讓學生自我介紹自己的購物體驗,讓其他學生進行評論,這樣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購物”方面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拉近了課堂教學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品德和社會學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
2.創(chuàng)建一個表演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先決條件和基礎,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享受到學習的帶來的樂趣,教學將獲得倍數效應。在小學教育階段,好奇心是小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體現。小學生對他們周圍的所有新鮮事物都很好奇。一旦對一個問題產生了質疑,就一定要弄個明白。因此,老師在小學道德和社會科學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征和年齡特點,創(chuàng)造出一些實際的展示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通過自己的實踐獲取知識,有效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整體發(fā)展。例如,在“我的家”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注意家庭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如父母做飯時的樣子,一起談話的表情,然后組織學生表演出來,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 “家”的印象,也促進了學生的情感發(fā)展。
3.品德課體現趣味性,實現教育有效性
在傳統的道德教育中,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主,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的解釋,教學非常無聊,學生的學習熱情相對較低,而在道德教育中設定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更好的道德知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習慣。所以我認為,通過道德課實現教育的有效性,必須表現出課堂的趣味來。小學生的年齡一般較小,對外界的了解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喜好,如果對此反映強烈,那么學生就能夠把他們想要知道的知識想法獲取,反之,如果不感興趣,就不會積極主動地去設法了解它,。因此,從學生興趣的入手是進行道德教育的開始,例如在學習“綠色行動”時,教師可以將一些有趣的教學游戲帶入課堂,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看一件物品來形容綠色,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很容易就能激發(fā)學習興趣。
三、結語
情境教學的有效性被廣泛應用于小學德育教學中,它能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探索。要實現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師導向教學,將道德知識和場景的內涵作為一種積極的道德力量融合在一起,觸動了學生的思想和內心感受,激發(fā)學生追求美好,追求正義和崇高的意識形態(tài),促進他們勇往向前,創(chuàng)新和進取的學習觀念的形成,為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何國安.農村小學品德課情景教學模式初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06).
[2]宋文.淺談小學品德課堂“對話”教學的有效性[J].基礎教育,2010,(07).
[3]黃國玲.淺析思想品德課程中的情景教學[J].珠江教育論壇,2014,(01).
[4]相永昌.情景教學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幾個注意點[J].網友世界,2014,(07).
[5]束彥.獨立不慚影,膽怯失先機: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探析[J].考試周刊,20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