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梅
摘 要:通過對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解讀,可以清楚地看到,標準不僅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應用等提出了明確的改革要求,而且還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提出了新的轉變。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受尊師重道理念的影響,常常將自身的教作為一切活動的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作用。而新課程改革中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來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參與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落實到小學語文教學即為教師由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知識傳授者變?yōu)閷W生語文學習的引導者,由語文教材的使用者變?yōu)檎Z文課程的開發(fā)者,由課堂管理者變?yōu)閷W生身心和諧發(fā)展的調適者……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角色;引導者;參與者
課程改革中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新要求主要是在教師教學理念、角色轉變的基礎上得以實現(xiàn)的。因此,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完善自身的教學,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從自身的教學角色入手,拋棄傳統(tǒng)的教學權威的角色定位,對自身在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給予重新定位,以此為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需要扮演以下幾種角色:
一、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受應試教育和師道尊嚴等觀念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為了能夠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維護自身“權威”,常常會“面無表情”地向學生傳授教材中已有的知識,自認為嚴厲對待學生則會產(chǎn)生好的教學效果,正所謂“嚴師出高徒”,這要嚴格把控學生的學習,那么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聽從教師的指揮。這種錯誤的理念,使得教師和學生長期處于一種不平等的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學生的內心深處對教師的排斥隨著教師控制程度的加深而不斷加重。為了能夠有效開展教學活動,教師確實需要發(fā)揮調控作用,但是這種調控作用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控制或管理。新課程改革中大力倡導學生的作用,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需要將語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吸引學生,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在活動參與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角,在師生雙向互動的作用下進行多樣化的語文教學。
二、語文教學知識的構建者
李政道說:“要開拓創(chuàng)新路子,最關鍵的是你會不會自己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能正確地提出問題,就是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痹趥鹘y(tǒng)教學中,知識灌輸+提問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教師常常利用提問的方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或鑒定學生的學習成果,但是這些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的質量合格嗎?這值得我們深究。通過對本校大部分語文教師的課堂提問進行分析,我發(fā)現(xiàn)教師的提問只局限在淺層問題上,沒有對教學內容做深入的研究,無法提出具有“i+1”(i代表學生的實際語文學習水平,i+1代表稍高于學生實際的語文水平,夠一夠就能摘到桃子)性質的問題,學生只需要翻閱教材就能找到答案,沒有挑戰(zhàn)性,而且學生的回答是以教師的評判為標準的,這種提問流于形式。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且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知識動態(tài)構建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而不是傳統(tǒng)的知識復制過程,因此教師需要將傳統(tǒng)的單向知識傳授轉變?yōu)槎嘞虻幕咏涣鳎箤W生能夠在交流中得到高層次的發(fā)展,以此幫助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者
眾所周知,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構成的。但是從上文所談及的內容可以看出,教師主導課堂的現(xiàn)象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常態(tài),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親自為學生制訂自認為合理的學習計劃成為教師教學的一種習慣。這種強制性地踐行所謂的教學計劃的教學行為,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反之會削弱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訂切實有效的計劃,在學生制訂計劃的過程中對其給予指導,為其撥開迷霧,在師生雙向互動中制訂出合理的學習計劃。
四、語文教學活動的研究者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嚴格遵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的理念,日復一日地將教材知識照本宣科地傳授給學生,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新課程改革倡導構建動態(tài)生成的語文課堂,教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書匠的角色,在提高自身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上積極開發(fā)各種有利的教學資源,開發(fā)語文課程,以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學習。
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轉變自身的角色,“以學生為中心”為理念來扮演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構建者等角色,以此給予學生充分參與課堂的機會,使其能夠在課堂活動參與中實現(xiàn)個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勇.淺談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扮演的角色[J].學周刊,2012.
[2]顧純偉.論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扮演的角色[J].中國校外教育,2015.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