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為民
摘要:歷史課堂不僅帶領學生領略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還讓學生學習了世界歷史的進程,是豐富學生見識、陶冶情操的課程。在歷史教育中,教師要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找到歷史教學中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問題;解決策略;培養(yǎng)興趣
高中歷史課堂是豐富學生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愛國興趣的重要平臺,高中歷史是小學和初中歷史的進階階段,高中的學生已具備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歷史分析其內在的能力,讓學生分析歷史,并借鑒歷史,成為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傳播者和愛好者。
一、高中教學的重要性
歷史教育的實質通過對歷史知識的傳授,培養(yǎng)受教育者透過歷史表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進而深入把握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知識具有人文主義的性質,不是因為它是關于過去人類的產物,而是因為它在解放人類智力和人類同情心方面做出了貢獻,任何能達到這種結果的教材都是人文主義的,任何不能達到這種結果的教材連教育意義都沒有?!薄鴼v史教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能夠使受教育者在認識自我世界、認識和適應社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能力等方面得到發(fā)展,而且通過歷史的濡染與涵化,提高其自身的修養(yǎng)與素質,學會做人。因而歷史教育是一門每個公民都應該享有的普及教育。梁啟超看來,歷史學是喚起民族精神、激發(fā)愛國熱忱的最佳手段,必須深入普及到千千萬萬民眾中去,“本國史學一科,實為無老、無幼、無男、無女、無智、無愚、無賢、無不肖所皆當從事,視之如渴飲饑食,一刻不容緩者也”…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矛盾和問題
高中歷史教育與歷史知識的普及存在著矛盾。筆者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深刻體會到到這種矛盾。高中歷史教育中,國家教育部門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及知識接受能力,在編排歷史教材的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心血,投入了足夠多的精力。在材料的選擇和課程方式的編排上力求精益求精。現(xiàn)階段,高中歷史教材的編排分為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必修教材分為政治史、經濟史及文化史,選修教材主要是對必修教材的補充。在合理分析利用教材的基礎上,按照三維教學目標的要求,這一階段的歷史教育基本上能夠達到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及情感與價值觀的培育的基本要求,達到高中階段歷史教育的目的。
目前的高中歷史教育,教受歷史知識的范圍幾乎全部集中三本必修教材上,而三本必修教材幾乎囊括了世界通史和中國通史的全部知識要點,這就使得教材聯(lián)系性和整體性大打折扣。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在知識與能力這個授課環(huán)節(jié)中重點講授的是課程的重點與難點問題,換句話說就是高考的考點。這容易使使學生形成歷史就是知識點的組合這樣不科學的認識,感到學習歷史枯燥無味,激不起學習歷史的興趣。而且中學的歷史教學實踐中,仍習慣于或熱衷于單打一,把搬運課本知識當作根本的或唯一的任務。學生進行歷史學習就是為了升學考試,這嚴重違背了歷史教育的初衷和目的。這也是有多種原因導致的,有的是對大綱和課本“權威”的迷信,有的是因高考試卷過分強調知識點、覆蓋面以及評卷采點計分的副作用,等等。結果導致教師教得死,學生學得死,考試考得死,評分評得死,把一門豐富多采、生動活潑的學科弄得死氣沉沉。
三、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同時也承擔著普及歷史知識的責任。歷史學科包羅萬象,它記載了先人奮斗的歷程,記載中國榮耀與屈辱,記載中國農業(yè)與科技的發(fā)展,記載英雄人物在推動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等等。它本身是豐富多彩的,是一部有血有肉、活靈活現(xiàn)的人類發(fā)展史。歷史知識的普及不僅僅涉及到歷史知識點的傳授,還包括傳播豐富有趣的歷史故事,講述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傳奇,還涉及到先人留下的寶貴經驗及耐人尋味的歷史哲理。學習歷史不在于讓學生們熟知和牢記那些殘垣斷壁與僵尸枯骸,以供消閑懷舊,而在于通過利用歷史知識這個龐大厚重的載體,去認識和明曉社會變遷、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趨勢,以利于學生們形成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發(fā)育他們作為一代新人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這個道理,其實也是許多前人反復申說過的“陳詞濫調”了,諸如“以史為鑒”、“鑒古而知今”、“讀史使人聰明”等等之類,都是人們所耳熟的。
高中歷史教育與歷史知識普及的統(tǒng)一。面對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這種矛盾,筆者經過長期的反復思考及課堂教學實踐,試圖摸索出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如何在進行高中歷史教學的同時,做好歷史知識的普及,實現(xiàn)矛盾中的統(tǒng)一?筆者認為解決矛盾的關鍵在于教師。首先,教師必須具備深厚的歷史知識,在歷史知識的傳授過程中能夠做到深入淺出,能夠把握歷史知識間的聯(lián)系性及歷史知識的整體性,能夠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歷史線索,利用歷史線索把各知識點貫穿起來。其次,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在講解課程重點、難點知識的同時,應補充相關的歷史故事及英雄人物事跡,這樣就可以使有血有肉、豐富多彩的歷史畫面盡可能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激起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進而達到對歷史知識普及。再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做到靈活多變,盡量創(chuàng)設各種歷史情境,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這種歷史情曉中,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在層層設計各種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最終達到高中歷史教學目標,同時實現(xiàn)歷史知識普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世偉,《高中歷史教學與多媒體的整合》,《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3年6期
2、江紅梅,《多媒體技術與高中歷史教學深度融合的探討》,《新課程·中旬》 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