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春
摘要:語文也是小學生最早接觸的一門語言,從開始咿呀說話時,都涉及到母語的運用。語文是一門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成分,除此之外,語文還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chǔ)。只有學好語文,才會為學習其他學科埋下鋪墊。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討
語文是中國人的母語,學好母語是每個中國人的義務和責任。毫無疑問,每一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語文。首先,每一學科教科書都是以語言文字的形式編寫的,并且每一學科的講解也是以文字的形式進行的。由此可見,語文在我們生活和學習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接下來,我將闡述一些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探討。
一、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課堂氣氛的重要性
小學生比較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善于與人交流。活躍是孩子的天性。并且,學生的這種天性就應該在學校里,在教室里得到釋放。設(shè)想一下,一個整天以苦瓜臉面對學生,冷冰冰地講課,課堂氣氛沉悶的教師能受到多少學生的喜愛,尤其是小學生。再對比一下,一個滿臉微笑,課堂氣氛活躍,說話和講課語氣都充滿親和力的老師是何等地受學生的喜愛。小學生不像高年級的學生能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因此,高年級的學生即使不喜歡任課教師,課堂氣氛,他們也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努力學習這一學科。但小學生就不同于此,他們并不能意識到學習所帶給他們的作用。大多數(shù)小學生只會根據(jù)自己的喜惡來選擇性地學習。如果,他不喜歡任課教師,不喜歡此門課程,不喜歡課堂氣氛,他就不會去學習或盡心學習這門課程了。因此,課堂氣氛何等重要,只有課堂氣氛活躍了,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怎樣活躍課堂氣氛
活躍課堂氣氛,首先,教師要對新課標課堂氣氛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教師要能意識到課堂氣氛對學生的學,老師的教的重要作用。課堂氣氛就好像是一根紐帶,連接著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也就是說,學生的學習是靠自己的努力完成的,老師的作用是輔助。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個教師講解一篇課文,從頭到尾都是那些陳辭濫調(diào)的講解,并且沒有對學生提問,學生沒有進行任何的思考,也沒有機會發(fā)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那么,很明顯,這一堂課完全是老師自己的自編自演,學生并沒有參與其中,他們并不會以自己的方式收獲任何的知識,并且,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會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甚至討厭語文老師。如果一個教師,用生動,傳神,富有感染力的語調(diào)講解這篇課文。并且,他意識到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學習這篇課文,并給學生布置幾個學后問題,學生學習后,可以小組討論問題,并選取代表回答問題。針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老師可以給予相應的補充和講解。相信,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學生能通過自己的方式達到學習目標,學到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讓語文走進生活
只有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他們才會傾其精力去學習語文。語文所涉及的范圍比較廣,不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還有很多和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知識,常識。如果把語文教學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如果涉及到講解植物,昆蟲和野外生活的課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野外觀察植物,昆蟲并體驗有趣的野外生活。這樣才能充分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且和在封閉的教室里陳辭濫調(diào)地講解學生看不到,摸不著的植物,昆蟲相比,野外實地觀察,學習顯得有趣,有效多了。讓語文走進生活,融入生活,學生們才能意識到語文的生活性,實際性。認為語文學習不再是一項枯燥,單調(diào)學習,而是和生活息息相關(guān),必不可分的一種有趣的學習活動。
(二)開展有趣的語文學習活動
科學研究表明,在活動中進行的學習才是最有趣,最有效的學習。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語文學習的形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再局限于教師照本宣科地在課堂上講解,而體現(xiàn)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生才能卸下各種壓力,負擔,輕松,愉快地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開展這樣的活動——話劇表演活動。一些課文,話劇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jù)課文題材或話劇開展話劇表演活動。通過話劇表演的準備,演出,學生可以全身心地再學習一遍課文或話劇。并且配有自己充分,生活,有趣的表演,他們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才會更深刻,更透徹。并由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過話劇表演活動,學生不僅能學到和語文相關(guān)的知識,也能讓他們的才藝得到充分的展示和鍛煉。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早期階段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都比較端正,學習能力也強于那些沒有形成良好習慣的學生。
(一)培養(yǎng)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的習慣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取決于課堂紀律的維護。如果,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課堂紀律沒能得到有效的維護,整個教室亂成一團糟。很明顯,這一堂課即使教師講得再精彩,學生也不會收獲任何知識。相反,如果課堂紀律維護地好,教師和學生才有足夠的空間,精力去發(fā)揮。
(二)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通過多年的學習和教學經(jīng)驗,我們都知道預習對學習的重要性。但很多老師和學生為了節(jié)省時間,直接忽略了這個重要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每一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深淺不一,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如果,一個教師,在學生沒有任何預習的情況下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是千差萬別的。有些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能輕松地掌握課堂教學的知識。而有的同學由于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匱乏,無法理解教師課堂上講解的內(nèi)容。因此,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時間去預習。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補充自己不足的知識,可以對即將學習的新知識有深度的理解。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新知識的學習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學好語文等同于鋪墊了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每個教師都應意識到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教師就應有好的教學方法,并充分轉(zhuǎn)換自己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讓學生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作用。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