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亞絨
摘 要:因經濟、社會、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形成了大量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這種情況在農村更加明顯與普遍。因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增加與社會問題的不斷涌現,導致出現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從社會保障角度而言,因各種條件的缺失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社會保障等多個方面缺乏保障。兒童是我國未來發(fā)展的希望,而農村留守兒童作為城市在發(fā)展中的附屬產物,想要確保農村留守兒童更加健康、順利的成長,只有在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社會保障問題的基礎上,建立各種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保障機制,才能有效促進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農村兒童;留守兒童;社會保障
中圖分類號:C91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9-0035-02
引言
社會的發(fā)展以及我國整體工業(yè)化發(fā)展的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去城市維持生計與謀求發(fā)展。加上城市在快速發(fā)展過程中需要大量勞動力滿足其生產,更多的工作崗位也吸引了大量農村勞動力。2015年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1.2億農民因常年在外務工或經商產生近2 000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兒童占到了86.5%。這些兒童缺失了父母的庇護,成長和學習上面臨“失管”“失教”“失衡”。由此引發(fā)很多社會問題,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農村留守兒童一般是與父母中的一人或者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親屬在一起生活,一般都缺乏一定的生存能力與必要的家庭關愛教育,加上社會保障機制存在問題,導致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越來越嚴重。
一、農村留守兒童社會問題分析
第一,農村留守兒童存在心理問題。主要是經濟方面的原因,農村留守兒童的家長一年能夠回家的次數很少,大多是在春節(jié)才回家。農村留守兒童很少有與父母相處的時間,這種長期的分離特別容易影響到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成長,很多家長因文化水平不高,無法理解子女的心理變化。長期的分離會讓家長對農村留守兒童有愧疚,不知如何與子女相處,總是用物質彌補[1]。另外,農村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不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忽視了兒童的身心健康與全面發(fā)展。在這種長期的情感缺失下,越來越多的農村留守兒童會出現情感與心理上的問題,繼而容易出現自閉、冷漠、逆反等性格,甚至嚴重存在性格缺陷與心理障礙。
第二,農村留守兒童存在教育問題。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包括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兩個方面。從家庭教育角度而言,因農村留守兒童的家長長期在外工作,長時間的分離直接導致家庭教育的缺失[2]。雖然很多農村留守兒童都是與外祖父母、祖父母生活,但是大部分監(jiān)護人文化水平比較低,家庭教育基本沒有。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很難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得到正確的引導,學校教育的重要性愈加明顯[3]。但是,農村基礎教育不管是在設施還是師資力量方面都存在問題。加上父母與教師對農村留守兒童存在同情與內疚的心理,也不會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很嚴格的管束,導致問題明顯。
第三,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生活問題。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關心與照顧,在飲食與健康狀況、成長方面都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加上農村的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有限,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營養(yǎng)不良的情況。甚至還有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因農村公共文化建設不夠,課余生活簡單,一些網吧、游戲廳的存在很容易讓農村留守兒童迷失心智,沉迷游戲,染上賭博或沉迷網絡游戲等惡習。兒童作為我國的希望,加上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嚴峻,必須從多個方面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保障問題。
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社會保障問題的措施
(一)政府方面
1.建立與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目前,我國普遍存在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遷移的現狀。正是由于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與農村剩余勞動力之間存在的不良循環(huán),使得城鄉(xiāng)的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加上在城市生活成本高,大部分的進城務工人員會將子女留在農村,逐漸出現留守兒童。針對數量逐漸增加的農村留守兒童,政府最需要做的就是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建立與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4]。從立法角度而言,我國目前仍然沒有關于留守兒童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但是已經有政協委員提交了《關于為農村留守兒童建立成長保障制度的提案》,這項提案說明我國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開始重視留守兒童問題,也認為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了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因此,我國需要盡快加快關于留守兒童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出臺,切實保障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
2.我國政府不僅要在立法方面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保障,還需要各級政府,特別是縣鄉(xiāng)政府要將管理變成服務。為農村留守兒童建立長期的社會監(jiān)測系統(tǒng),通過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的情況,采取各種方式引導社會各界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縣鄉(xiāng)政府可以考慮建設“留守兒童之家”這個方案。將留守兒童之家作為民生保障,推動城鄉(xiāng)一體化的舉措,加大資源的整合,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以及社會公眾參與的工作機制,使關于留守兒童的參與面擴大。成立市、縣、鄉(xiāng)鎮(zhèn)三級政府分管領導建設小組,制定“留守兒童之家”建設方案。政府部門還需要對農村留守兒童出臺相關的傾向政策,為農村留守兒童與家長的共同生活、見面提供便利。政府還需要出臺農村留守兒童的醫(yī)療、衛(wèi)生方面的政策與保障措施,重點加強與發(fā)展農村醫(yī)療機構的兒童科室建設,還需要加強學校醫(yī)療室的建設,投入一定的經費購買醫(yī)療設備與救護設備。
(二)社會方面
1.針對社會上嚴峻的留守兒童問題,社會各界的志愿者應開展各種幫扶活動??梢越⑦m合農村留守兒童的援助機制,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可以建立一個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志愿服務組織,逐漸拓展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服務范圍,從而在整個社會中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環(huán)境。通過各種社會組織活動,讓社會各界人士都認識到農村留守兒童中存在的問題,讓更多的人能夠積極參與到幫助農村留守兒童的活動中[5]。社會還可以加強各種宣傳工作,發(fā)揮社區(qū)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保障與監(jiān)護作用,鼓勵多種社會力量參與到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中。
2.婦聯、公會、村委會可以聯合起來建立起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監(jiān)護體系??梢越ⅰ按砑议L”性質的機構,有效保證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重點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態(tài)度、情感、心理方面進行彌補,通過有效的活動煥發(fā)起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社區(qū)還可以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檔案,針對特別生活困難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必要的生活幫助。
(三)學校方面
1.學校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因家庭教育缺乏帶來的負面影響[6]。學??梢杂行Ц慕▽W校的教育設施與教育方式,通過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有效發(fā)揮出學校在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方面的作用??梢圆捎媒⑥r村寄宿制學校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學校與教師在彌補家庭教育缺失方面的作用。學校需要盡量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便利住宿,同時讓農村留守兒童在教師與同學的關愛中成長。
2.學校需要重點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與生活,針對存在問題的農村留守兒童需要加強學習上的督導與思想上的教育。學??梢愿鶕r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安排教學計劃,重點從體育鍛煉和社會實踐兩個方面培養(yǎng)農村留守兒童自立、自尊的良好品質,鼓勵農村留守兒童要正確面對挫折。學校還可以積極組織、開展與農村留守兒童父母的聯系,通過學校電腦的視頻定期與農村留守兒童視頻通話,讓農村留守兒童父母了解其子女的真實情況。
(四)家庭方面
1.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在外出務工之前需要為子女選擇合適的監(jiān)護人。父母需要站在長遠的角度為子女選擇責任心強、身體健康的親屬充當監(jiān)護人。監(jiān)護人想要確保農村留守兒童在健康的氛圍下成長,需要為農村留守兒童營造出一個家庭氛圍的感覺,讓農村留守兒童能夠感受到家庭溫暖,經常與農村留守兒童交流,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的內心情感與心理變化,發(fā)現問題及時進行教育。
2.不管是農村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還是其家長都需要定期與學校、教師聯系,主動了解農村留守兒童在學校的表現與學習情況。農村留守兒童家長最好能夠多與子女通話交流,注意農村留守兒童的變化,及時與子女溝通,與子女敞開心扉交流,表達自己的情感,解決子女成長的煩惱。監(jiān)護人需要擔負起相應的責任,及時與農村留守兒童家長溝通。
三、新時期背景下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社會保障的思考
在新時期背景下還需要充分發(fā)揮出輿論的導向作用,讓全社會都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目前隨著國家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重視,很多基層組織都認識到其中問題的存在,越來越多的宣傳部門開始發(fā)揮出輿論的導向作用,此舉能夠在全社會形成一個良好的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局面。
結語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面對我國目前的現狀以及后期艱巨的任務,我國需要從多個方面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心,全面做好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保障工作。這是因為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現狀以及問題都是因目前社會、家庭以及學校三個方面的因素共同導致的,想要改善、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來自整個社會的幫助、國家的重視和家庭的關愛。
參考文獻:
[1] 費文斌.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及解決對策的探討[J].改革與開放,2010,(2):91.
[2] 范先佐.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公平問題的調查分析及政策建議[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6):11-17.
[3] 董溯戰(zhàn).論作為農村留守兒童社會保障法價值的社會團結[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80-88.
[4] 侯云霞,韓梅.河北農村留守兒童社會保障問題的對策思考——以靈壽縣為例[J].河北農業(yè)科學,2009,(2):141-142.
[5] 朱習,李蔓婷.農村留守兒童社會保障相關問題探析——基于畢節(jié)留守兒童問題研究[J].管理觀察,2016,(2):30-32.
[6] 李佳圣.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關于鄂東南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J].教育探索,2011,(12):112-113.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