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雷瓊
摘要: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語文學習中注重預習、積累與交流。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習習慣;預習;積累;交流
一、養(yǎng)成良好預習習慣的意義和作用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工人建房要備料,農民耕作要備耕,軍隊打仗要備戰(zhàn),學也是如此。講課要備課,學生上課更要備學,這也就是預習。預習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主要任務是、鞏固有關的舊,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難點,為學習新知識掃清障礙做好準備。葉圣陶先生說過:“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薄冬F代漢語詞典》就對預習解釋為:“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倍鴮嶋H上,預習應該包含緊密聯系的兩個方面,即預先學習和預備學習。預先學習以預備學習為目標,預備學習以預先學習為基礎。預習是為了更好地,以更好地掌握知識。
二、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語文學習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和成績。需要我們在不斷學習中進行積累,以達到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在閱讀書籍時,可隨時在書的重點、難點和精彩之處畫線或做各種符號。如直線、雙線、圓圈、黑點、交叉、箭頭、曲線、方框、疑問號、驚嘆號等等。有些精讀的書,還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畫線,以示區(qū)別。比如,在重點行下面畫上紅線,在難點行下面畫上藍線等等。每種線條和符號代表什么意義,應由你自己來掌握;閱讀中,在文章的其他空白處,隨時寫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體會。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以后閱讀時引起注意,也是一種靈活、簡便的讀書筆記的好形式;同時做好摘錄筆記,可摘錄在本子上,也可摘錄在卡片上,等卡片積累到相當數量時,再按不同的類別(如警句格言、景物描寫、人物描寫等)分門別類,以便隨時使用。摘錄時應注意不要斷章取義,不要改動原文的字句和標點;學會整理提綱筆記把文章的提要寫出來,力求抓住重點,概括出基本內容,文字須簡明扼要,但注意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寫進去,提綱筆記對以后自己在寫作中的資料運用會很有幫助的。
在語文學習中,積累就是不斷豐富語言和相關知識,形成語感和提高讀寫技能的過程。唐代大詩人杜甫用詩句形象地闡明了這個道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焙笕擞肿髁艘旰脱a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毙碌摹墩Z文課程標準》將積累提到一個重要位置。課程總目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要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贝送?,還具體說明了積累的來源:課內外閱讀、生活實際;積累的內容:優(yōu)美的詞語、精彩的語段、古代詩詞;并闡明了積累與閱讀體驗、生活實際、審美情趣的關系。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是學生積累語文知識、豐富語言的有效途徑。通過閱讀名著,學生能汲取人類文化中的精華,學會純正優(yōu)美的語言,提高文化品位,培養(yǎng)審美情趣。《課程標準》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要背誦古今優(yōu)秀詩文240篇。教師應當對其中難以把握的語調和句讀、難以理解的語句、難以領悟的藝術境界進行指導,以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水平和藝術鑒賞能力,逐步積累語文知識和技能。
寫作的改善同樣也離不開詞匯量的積累。在字詞備考的過程中,要注意進一步了解詞語意蘊,增強對詞語的敏感力。如“水光瀲滟”可以想象為描摹的是這樣的一幅圖景:最是那一片煙雨朦朧,輕輕蕩漾在湖水中央,淺淺的暖暖的陽光溫柔的撫摸著一切,看陽光跳躍在手心,反著美麗光芒??。知識積累的多少和運用的好壞,都在作文中體現出來。同樣也要把學會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中,現在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是學歸學,寫歸寫,把學與寫絕然分開,不會模仿名篇的構思布局,學了那么多優(yōu)美的詞語不會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內容空洞枯燥乏味。學與用是相輔相存的,常用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而學又為寫提供了源頭活水。
三、復習養(yǎng)成循序以漸進的習慣
整體的規(guī)劃做好了,局部細節(jié)才能跟得上。每一天的學習安排看似是獨立的,又能保持與整體步驟的和諧一致。保證了過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目標。天天都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干什么才最有效,這樣,復習備考雖說是艱苦的,但心底卻總能漾起快樂。
四、養(yǎng)成主動交流的語文學習習慣
“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蔽覀円鲃訁⑴c到學習的思考與討論之中,融入到學習的大環(huán)境大磁場里,主動的用口進行述說,用筆進行傾吐,把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悟表達傾吐出來,與同學分享,與老師分享,這樣也才能夠獲得大家的認可,得到進一步的討論指導與深化。特別是用筆進行交流,應該沒有任何負擔,實話實說,直話直說,完全不用去考慮怎么開頭怎么結尾,把寫作技巧章法拋到一邊去吧。只要自己的坦然真誠的,說的是真化實話心里話,就永遠是好的。
參考文獻
[1] 胡仕霞.淺談初中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1):89-89.
[2] 王迪.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J].小學科學:教師,2012(11):188-188.
[3] 王偉.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與反思[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2,2(9):148-1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