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
摘要: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活動的基礎,是閱讀、寫作的根基,小學低年級學生處于形象記憶比較發(fā)達的階段,記憶能力比較強,學生能夠快速的投入到識字教學中。因此,一二年級是進行識字教學的重點階段,識字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往往是在引導學生認準字音字形、懂得詞語的意思,掌握孩子的筆順、筆畫、學會查字典等等。鑒于此,本文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
小小的漢字,包含著無窮的奧妙,教師需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結合小學生的思維、心理、認知、性格特點,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都參與到識字教學中,讓學生處于實際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識字活動中,多多實踐、多多想象,獲得學習的成功與喜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識字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發(fā)揮,為學生的識字學習奠定基礎與條件,讓學生自主發(fā)展。下面,將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分析與思考。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指出,在課堂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興趣是最穩(wěn)定的心理因素,是調動學生求知欲的內在動力,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積極思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學生具有識字的興趣,才會將識字看作是一種享受的活動,而不是負擔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要選擇與低年級兒童適應的話題,讓學生具有學習的興趣。低年級的孩子比較活潑、天真、好奇心比較強,教師在學習生字的時候,可以將這些生字分為不同的門類。例如,我們要認識生字寶寶,我們家里來了新客人,讓學生產生生活上的親近感,認識生字的過程就成為招待朋友與客人的過程,這些親切的稱呼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出來。教師在對課堂進行設計與提問的時候,要力求新穎與有趣,例如,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課制作一個“摘葫蘆”的活動,每個葫蘆上都要一個新的小小的漢字,當學生讀出來準確的讀音的時候,一個可愛的小葫蘆就會滑溜溜的掉下來,每個孩子都想嘗試,誰都要多摘幾個葫蘆。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與鼓勵,最好使用鼓勵性的、贊美性的語言,逐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字音、字形、字義的教學活動
1.字音教學。識字教學的基礎與工具是拼音教學,教師要抓好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小朋友們剛剛到一年級的時候,教師就要對其進行訓練,嚴格要求,讓學生熟練的掌握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等等,正確的拼讀音節(jié)。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發(fā)音部位發(fā)音方法,可以經字形讀音編成順口溜,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拼音。例如,右下圓圈b b b,兩個門洞m m m,左下圓圈d d d,一個門洞n n n,這樣的順口溜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相似的拼音。還有那些重點與難點知識,教師要反復的做口型與示范,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讀音。教師還可以利用偏旁來幫助學生認知讀音,例如平舌音與翹舌音,主字是翹舌的,帶有主字偏旁的一般都是卷舌音,例如住、注、蛀、柱等等,例如青字屬于后鼻音,情、晴、精、請等也都是后鼻音。
2.字形教學。字形教學屬于識字教學的重點,是提高識字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為了加強字形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幫助學生準確掌握字形。漢字的構成是由筆畫、筆順、偏旁部首構成,是幫助學生識字的工具,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有效的運用這些材料,幫助學生縮短識字的過程,在一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學習漢字的時候,就要加強筆畫名與筆順規(guī)則,這樣在學習識字的時候會比較有效,要引導學生學會仔細的觀察字形,還要掌握字形中的幾種結構,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全包圍、半包圍、品字結構等等。第二,教師可以按照字體規(guī)律分析字形。在字形分析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大部分的合體字都是形聲字,形聲字一般都是聲旁表示音節(jié),字旁表示字義,學生既能讀音,也能理解詞語的含義。第三,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容易犯錯、容易弄混的字詞,有的學生容易寫錯、字音、字形都非常相似教師要重點的進行指導。例如煉與練,躁與燥,做與作、向與象等等,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的觀察,比較其中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讓學生學會分辨,牢牢記住每個詞語。例如在學習渴與喝的時候,教師要幫助學生從字義上辨別,喝水要用口,因此喝水的時候需要用口,嘴干的時候需要水,所以用三點水。這樣學生比較容易記住。
3.字義教學。字義主要是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學生形象思維正在發(fā)展,教學重點還要按照字詞的意思進行教學,這樣才會理解上下句、上下文的句子,例如,在學習“愛”這個字的時候,要讓學生理解愛是喜歡、是關心、是樂于親近的意思,然后向小朋友提問,你們愛誰,小朋友紛紛回答說:“我愛爸爸”、“我愛媽媽”、“我愛同學”等等,然后進一步的問學生,你為什么喜歡他們,這樣就會加深對字義的理解,對學生加強了語言的訓練,提升識字教學的實效性。
三、識字教學要符合學生識字的認知規(guī)律。
一個人在特定的發(fā)展階段有其特定的認知水平,在低年級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好好奇的階段,這一時期要抓住時機,把握學生發(fā)展的認知規(guī)律,這一時期是學生識字的重要階段,要引導學生進行識字教育。小學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站在學生的認知水平上采取教學方法,小學生的辨別能力還比較薄弱,要降低識字的難度,漢字教學的重點主要集中在音、形、義三大面,對于小學生來說,辨別字形是一大難關。教師要根據(jù)漢字的組合規(guī)律,總結經驗,最大限度的降低識字難度,引導學生樂于識別,善于記憶。如:“日—白”,“也—他”,“公—么”等字體就要進行總結。
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就是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與主觀能動性,我們需要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開動腦筋,讓學生在實際獲得中準確的運用漢語拼音,拼讀漢字等等,學會分析字形結構,觀察字形、分析字義,學生比較積極踴躍的發(fā)言。例如,爺字與爸字的學習中,有的學生說,爺爺是爸爸的父親,因此,爺爺?shù)纳厦媸歉赣H的父字,下面的部分像是爺爺?shù)墓照?,還有人說下面像是爺爺?shù)暮樱@樣這個字就生動形象起來。在學習一些重點詞語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學生自己實踐中記得比較少恒科,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采取圖文教學方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下,對于繪畫這種形式具有濃厚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識字教學的教學方法。教師要讓學生在自己生活中收集一些美麗的圖片,將這些圖片積累到一起,然后組成一個繪畫本,一個星期教師要檢查一次學生的收集情況,并且讓學生挑出一張自己最喜愛的進行觀察,在學生觀察不明白的時候,教師精心的為學生的進行講解。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交流,教師給與指導,逐漸的弄清楚圖片上的意思,然后根據(jù)圖片上的意思進行識字學習。識字教學中的圖文寫作,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與識字能力的提升。例如有的學生展示的圖片里有河水、山、太陽、花朵等等,教師就要訓練他寫出來一座大山、一朵小花、一個太陽,一條河流等詞語,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識字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看圖寫話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識字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從字形、字音、字義進行教學,逐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識字教學更具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陳建雄.談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2(11).
[2]王珊.在趣味活動中提高學生自主識字能力[J].考試:教研版,20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