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中常常聽到“談作色變”!的確,每當學生接過作文題,總有那么些神態(tài)茫然的,有的鎖眉撓耳,有的咬破筆頭也無從落筆,顯然,他們習作中遇到了困難。長年的從教經(jīng)歷告訴我,作文教學確實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要使學生見題話開,輕松作文,老師的教法得當與否尤關(guān)。我想,讓作文教學在對話中進行,不妨一試。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卑臀髦逃腋トR雷說過:“沒有對話就沒有交流,沒有交流就沒有教育。”可見,對話就是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交流;同時說明,對話在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極其重要!作文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怎能沒有對話呢?
如何讓作文教學在對話中進行,這里,筆者撮取點滴,借以拋磚引玉。
一、在“文題”中對話
語文專家于漪說過:“一個好的作文命題,它能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打開學生記憶的閘門,開拓學生廣闊的視野?!泵刻米魑恼n,我必先進行師生對話環(huán)節(jié),通過彼此的心靈溝通,情感交流,還學生以對話者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有的話說,放松心情,自在發(fā)揮。由此,在擬文題時,我把作文題目用幾個主題相關(guān)題型有別的形式出現(xiàn),讓學生發(fā)表看法,討論選擇,從中取舍。如以“有趣”為主題的命題作文時,我同時板上幾個習題:《一件有趣的事》《我和爸媽指鼻子》《老師和我掰手腕》等。大多同學選擇后兩個,理由很簡單——直觀、有趣、熟悉。有時提出習作目標以后讓學生自選題型、自命題目,盡可能寫他們有自身體驗感興趣的作文。通過這樣的文題對話,學生心靈窗戶自然開啟,作起文來滔滔不絕,筆下有風。
二、在“下水”中對話
不管是命題作文還是話題作文,為師者必須做到胸有成竹。實踐證明,最務實的方法就是寫“下水文”。教師在親自動筆中,通過立意、選材、謀篇、譴詞造句等的過程,摸清了作文中的難易之節(jié),詳略之處……人們常說,只有下水方知深淺。葉老也認為,“下水作文”能“深知作文甘苦,無論取材布局,譴詞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這樣的時候,隨時給學生指導一下,指點幾句,全是有益的啟發(fā),最切用的經(jīng)驗?!泵看闻c學生作文交流時,身臨其境獲得的信息是啟發(fā)指導學生寫作最行之有效的資源,關(guān)鍵時“下水文”更是利器,理論實踐相結(jié)合,真正做到為師者先知先覺,有的放矢。
三、在“說寫”中對話
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先易后難,從簡到繁,凡事必須給學生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寫作也是如此。這方面我采用的是“先口后手”的辦法。葉老曾說:“我手寫我口”,話語簡單,道理深刻,其實,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說的話用文字記錄下來的過程。小學生組織、歸納、描述等能力比較有限,每當習作題確定后,我便要求學生先想,想想寫什么最切題,最有說服力,把想寫的內(nèi)容及看法說給大家聽,讓老師、同學評一評、鑒一鑒,自身也可據(jù)理參與討論,只要是有益的,皆可開懷暢談,一個目的——達到最好。然后,把經(jīng)過對話交流得到的“精髓”好好的整理下來。慢慢地學生會在一遍又一次的說寫中摸索寫作門道。
記得一次自由命題習作交流中,小錦以“燒窯雞”為題在班里交流,他通過賣窯雞的親戚所款待的窯雞外形、味道敘述了自己所見所感,說得情真意切,可謂是有血有肉。然聽后,鄰桌一位同學便問:“你見過窯雞的制作嗎?”“看過。”小錦說,“還親手動過呢!”只見幾位同學相繼開口,若能把窯雞的制作及自身參與制作的過程、感受在文章中滲透,那就更完美啦!小錦接受了大家的建議,認真擬寫《燒窯雞》,并在老師指點下反復修改,不斷完善,在送投縣教育局《春芽》文刊中,立被選用出刊。這樣的對話何樂而不為呢?
四、在“評語”中對話
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學生的心里也有自己的天地,他們最希望受社會尤其與他們接觸最多的人——老師的認可和尊重。一篇苦心經(jīng)營的小文,在他們眼里,堪比一座宏偉的建筑——大工程。老師的評語,每字每句都牽動著他們稚嫩的神經(jīng),哪里寫得好,哪里寫得不足,長處如何發(fā)揚,短處怎樣改正……每次作文本發(fā)下,他們便迫不及待地翻開紅筆的部分,逐字逐句地琢磨,也許還因一個不同的見解與你評得臉紅耳赤。在一次《我心愛的____》(橫線上填寫喜歡的一種動物)的習作中,小雨填寫的是“小不點”(貓)。文章確實寫出了“小不點”與眾不同的習性特征,繪聲繪色,十分有趣,也流露出了“我”對“小不點”的喜愛之情。但是《貓》是本單元剛學過的一篇課文,所以我在評語里其中寫了一句:“盡量避開課本里的動物,杜絕‘靠墻穿褲作文!”本子發(fā)下不久,小雨就舉手發(fā)言:“老師,我沒有抄課文里的,文章中的內(nèi)容都是我家‘小不點的真實生活!”看著她淚噙眼窩,一臉委屈的樣子,我趕緊示意她坐下。第二天早讀時,我一踏進教室,就發(fā)現(xiàn)許多同學的目光都投向了小雨。我向小雨的方向走去,小雨立馬站起來,手里提著個購物袋,對著我說:“老師,這就是我家的‘小不點,當時我有點懵。只見她從袋子里抱出一只黑白相間的小花貓,樣子怪可愛!我想,讓她把“小不點”的可愛之處展現(xiàn)也好,于是,我便讓她……只見她不慌不忙,一個動作接一個動作的,猶如人貓雜耍,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那么有趣,又與小雨所寫的文章如出一轍。整個過程,別說是同學,就連我都不舍得眨一眼!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了解了真相以后,我當眾向小雨道了歉,也借此鼓勵大家留心觀察事物,認真寫作。
評語是一種評價,是一種無聲的對話,具有較強的感召力。只有準確、尊重、鼓勵以及建設性的提議,方能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
生活處處有對話,只要我們抓住契機,靈活應用,把對話引進課堂,融入作文教學中,相信豐收總在耕耘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