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璐
摘 要:“習作難,教習作更難”,這是語文教師在長期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共識。所以初步接觸作文,就要多引導,結(jié)合生活精訓練,鼓勵評語激興趣,讓學生輕松邁進習作“入門”。
關鍵詞:小學生;習作“入門”;三年級
“習作難,教習作更難”,這是語文教師在長期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共識。然而,三年級的起步習作,那才叫難上加難,難于上青天。學生要從以往的寫話一下子過渡到寫習作,往往“沒的寫”、“不知怎么寫”,既好奇又畏懼。面對學生的困惑,我們教師又如何才能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巧妙地把學生引進習作之“門”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引導。
一、巧引自然過渡,消除畏懼心理
學生初次接觸習作,既陌生又好奇,既有激情又感到畏懼。什么叫習作,我能寫出習作來嗎?這高不可攀的習作真令學生望而卻步。教師也頭疼找不到好辦法把學生引上習作之路。這時我們不妨回頭再研讀研讀《語文課程標準》,《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具有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特點,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情景,開展豐富有趣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先說后寫,由說到寫,從說話自然過渡到寫作,把學生輕松地引進習作之“門”。
例如教學生寫第一次習作“介紹自己”時,我事先讓學生準備一面小鏡子。上課時,先創(chuàng)設情景把學生帶入實踐活動。師:真高興這學期又認識了你們這40多名新同學,你們想和老師一起合作學習嗎?生:想。師:看著天真可愛的同學們,我真想一下子都把你們記住,可這么多同學,怎么記呢?你們愿意幫老師想個辦法嗎?生甲:用相機照。師:可老師沒有相機呀?!鞍Γ 鄙鷩@氣。生乙:同桌互相看著畫像。師:圖畫畫得好的可以畫,那畫畫得不好的同學怎么辦呢?生丙:還可以把自己的樣子寫出來,拿給老師課后一個一個地看,就很容易記下來了。師:同學們真聰明,為老師想出了這么多好辦法,這樣吧,為了省時高效,同桌互相說自己(先說外貌,再說性格或愛好),同桌認真聽,仔細觀察,如有說得不象的地方就提出來糾正。再把自己說的話寫下來,面對鏡子仔細看,如還有不象的地方再進行修改,改好后寫上學號交給老師。全班同學來玩“猜猜我是誰”的游戲,老師從中抽出一張,交給一位同學讀出來,其他同學猜是班上的哪一位同學。如有猜不出來的,老師揭曉謎底,學生集體找出那些地方寫得不象,幫助修改。游戲結(jié)束后把作品還給學生,學生再進行補充修改。最后老師點題,今天我們就上了一節(jié)習作課,把你們剛才說的話寫出來就是習作了。寫習作難嗎?生:不難。師:想寫嗎?生:想,寫習作真有趣!
二、結(jié)合生活精訓練,積累素材尋方法
學生拿起筆,總找不到寫的,“沒的寫”、“不知怎么寫”是學生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可從以下兩方面訓練。
一是以日記為紐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習慣和積累寫作素材的能力。要求學生寫日記,三年級的學生常出現(xiàn)“起床—穿衣、洗臉—吃飯—上學—放學—回家—吃飯—做作業(yè)—睡覺”這樣周而復始的流水帳日記,論文網(wǎng)無任何作用,還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觀察時機,指導學生觀察,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讓他們從身邊的人、事、物開始觀察,同時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并讓學生把觀察到的東西在日記中記下來,作為以后的寫作素材。這學期是秋季學期,在秋剛剛來臨時,我就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尋秋,并寫入日記。日記中,學生都能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秋,寫出秋的一些特征。有時我還抓住學生生活中剛發(fā)生的一些事按排學生寫主題日記,既有利于引導學生尋找寫作素材,又避免了學生記流水帳日記或隨便從課文中抄一段文字充數(shù)。
二是讓學生從課文中尋找寫作方法。如第二次習作寫景,在那個單元中就有幾篇寫景的文章,在引導學生品讀、體會文章的內(nèi)容的同時滲透寫作方法。如《托木爾峰》先總寫景色特點,再分寫雪山(略)和冰川(詳),最后寫動物(略)和植物(詳)。讓學生了解到寫景要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中華世紀壇》又讓學生理清作者是按游覽順序來寫的,滲透寫作順序教學。所以在寫第二次習作時,學生就有內(nèi)容寫,能抓住景點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能按一定的順序來寫。
三、降低標準細心評,鼓勵評語激興趣
三年級的學生由于受觀察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的限制,寫出的習作往往空洞不具體,平淡無新異,錯別字多,語句不通順等等。老師批改起來很難、很煩,一筆否定嘛又傷學生的自尊,打擊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我認為評改起步習作應注意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起步習作要強調(diào)生活化,只要學生能寫出生活中的真實事例,表達對某人、某事、某物的真實感受即可,不必強求新異。否則會迫使學生說謊話,或者盲目抄襲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語段。如“深沉”“有幾分空靈”等類似的詞句,學生并不理解意思,放到自己的習作中鬧了不少笑話,評改時不要過于強調(diào)章法,技巧,只要學生能把事物敘述清楚就行,重點放在語句上,加強訓練學生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完整的意思,扎實打好寫作基本功。盡量保留學生原意,少作大面積的修改,尊重學生的感受、理解。在評語中要具體為學生指出成功在什么地方,那里存在不足,要怎樣修改。
二是多挖掘鼓勵學生的成功之處和閃光點,激發(fā)寫作興趣。哪怕是一個標點,一個詞語,或某句話中成功地運用了一個修辭,我都會用紅筆勾畫出來,注上“用得真好!”“寫得真棒!”等鼓勵性語言,讓學生醒目地看到自己的成功之處。我在評改起步作文時,只要學生習作文字通順,有真實感受,或有所進步,我都會毫不吝嗇地評上優(yōu),并附上鼓勵性評語,使學生真正獲得成功的體驗,在習作之旅中滿懷興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