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艷
[摘要]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教師應該更新自己的教學思維,運用趣味化教學方法訓練小學生的作文,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趣味化;小學;作文;教學;研究
在我國語文教學中,作文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而從小學階段就應該重視起作文的教育,學生寫作能力的高低與其表達能力以及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重要的關聯(lián),所以教師應該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當前在真正的實踐教學中,小學低年級階段,教師對于學生作文寫作的培養(yǎng)相對欠缺,并持有一種固有的觀念,即學生年紀太小,給他們講作文寫作也會聽不懂,因而就將這份重任委以高年級語文教師,這種觀念是十分不當?shù)?。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教師也應該更新自己的教學思維,運用趣味化教學方法訓練小學生的作文,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一、以趣味方式引入寫作課程
對于小學生來說,作文的寫作是一件較有難度的任務,很多學生對寫作具有畏難情緒,因為很多人不知道該怎么寫,大多數(shù)同學難以下筆,因此很多學生畏懼作文課,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應該盡可能地運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比如以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方式引入寫作課程,這樣學生從一開始對于作文課不會過于緊張,并能夠逐漸走進寫作課程中,在打開心門的情況下,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寫作課程上的相關知識與技巧,并更好地將其融入寫作過程當中。
在具體的寫作教學過程中,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即其對新鮮事物具有極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教師在寫作開始的部分可以為其設置一些能夠引發(fā)學生興趣的點,激發(fā)其對寫作課的興趣,進而融入課堂當中。比如在培養(yǎng)學生對作文修改能力的時候,選擇例文《拔河》,使學生能通過閱讀作文《拔河》及老師的批語,明確作文怎樣做到言之有序,內容具體,重點突出。此外,能參照老師的修改意見,對作文《拔河》加以修改,謄在自己的作文本上。關于此次內容的講解,教師開門見山地讓學生進行修改,學生必然興趣不高,為此,教師可以做一定的教學準備,如準備一次拔河比賽的視頻資料,激起學生興趣,接著老師導入:有一位同學也參加了一次拔河比賽,并寫了一篇文章,我們這節(jié)課的任務就是來幫助他修改修改,這樣學生會依據(jù)視頻中呈現(xiàn)的與作文對照,“挑毛病”,實現(xiàn)作文修改訓練。
二、以有趣的全身反應法學習寫作
寫作課直接為學生布置寫作任務,學生一定是無比抗拒的,因此,教師可以選擇運用這種方法倡導把語言和行動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身體動作教授學生對一些詞語的應用,它強調指出通過學生感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領會、記憶和運用。這樣的方法對于好動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能夠調動其積極陛的重要方法,此外,還能通過肢體語言的訓練鍛煉學生的肢體表達。它能夠極大限度地活躍學生,讓學生能夠在玩樂當中積極參與語文作文的教學,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
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全身細胞,可以在每個環(huán)節(jié)將全身反應法應用其中。比如在對作文中的動作描寫之時,教師便可以應用此法。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呈現(xiàn)一段關于動作描寫的文字,讓學生們進行動作模仿,如:“媽媽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凈,又一片片摞起來,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著,把白菜切成一個個的小方塊,剩下的菜葉放在旁邊。”此時,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這一列動作進行模仿,這樣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更愿意參與作文教學,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這些動作的理解,遇見類似情景的時候,學生可以應用于自己的作文描寫當中,這能夠使得學生的寫作更加貼近實際。
三、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造有趣寫作環(huán)境
情境教學法是各學科教學中都在倡導的教學方法,但是,教師應該清楚,不同的學科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應該有所區(qū)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語文作文教學當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年級高低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不同的寫作情境當中,讓其深入體會不同教學情境中自己的感受,并將其融入自己的作文學習當中,實現(xiàn)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選擇多種方式將學生帶入寫作對象所處的情境當中,在情景當中加深學生對于寫作的喜愛之情。比如,訓練學生用一兩件事寫父母之間的愛,寫寫父母愛自己的一兩件事,也可以寫發(fā)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間的感人的事,要表達真情實感。教師可以選擇情境教學法,將學生引入環(huán)境,激發(fā)起對父母的真情:為學生播放吟誦詩文《游子吟》,接著可以選擇錄像引入,播放錄像,再現(xiàn)溫馨的家庭生活場面,激發(fā)情感興奮,在學生較為興奮的時候,我們可以帶著大家—起回憶,體會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愛,學生閉目回憶,教師為學生播放相關歌曲,讓學生在感動中回憶自己的父母,體會父母之愛的深刻感情,并將這份感動寫入自己的作文當中,這樣的教學必然為學生帶來更好的體驗。
總的來說,小學作文的學習不僅是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習任務,更是對于學生寫作技巧、表達技巧的一種鍛煉,因而教師要對此予以一定的重視。只有從小鍛煉學生的寫作技能,才不至于使作文成為高年級階段“頭疼”的版塊。小學生學習作文的興趣以及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小學生的性格特征、年齡特征、心理特征等,以多種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調動起學生的語文寫作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將寫作技能得到鍛煉,進而增強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促進其全面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