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虹,張 丹*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30)
鼻竇球囊擴張術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臨床觀察
郭 虹,張 丹*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30)
目的 探討鼻竇球囊擴張術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23例慢性鼻竇炎患者行鼻竇球囊擴張術,術后隨訪12個月,觀察其療效。結果 23例患者治愈19例(82.6%),顯效3例(13%),無效1例(4.4%),治療總有效率為95.6%;結論 鼻竇球囊擴張術治療慢性鼻竇炎操能有效緩解竇口阻塞情況,患者術后癥狀明顯消失,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復發(fā)率低,是一種安全性和有效性較高的手術方法。
鼻竇球囊擴張術;慢性鼻竇炎;臨床觀察
慢性鼻竇炎是耳鼻咽喉科多發(fā)病,患者經常流膿涕、鼻塞、頭痛、記憶力減退,給生活、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和影響。經鼻內鏡鼻竇開放術是當前使用最多,且效果最好的方法,其是將鼻竇口周圍的骨組織、黏膜切除,實現鼻竇通氣、引流的重建。從而達到真正意義的微創(chuàng)。本文應用鼻竇球囊擴張術治療慢性鼻竇炎23例,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1年4月~2013年6月因慢性鼻竇炎經鼻內鏡下行鼻竇球囊擴張術治療23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齡15~65歲。全部患者術前都存在程度不一的膿涕、鼻塞、頭痛、嗅覺減退等表現。術前實施鼻內鏡檢查,鼻竇CT冠狀位掃描。17例慢性鼻竇炎,3例慢性鼻竇炎伴有較小鼻息肉,2例霉菌性鼻竇炎,1例鼻竇囊腫。所有患者術前接受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術前實施鼻內鏡檢查,針對伴有鼻息肉的患者,根據鼻息肉的具體形態(tài)選擇手術方式。根據鼻竇CT片判斷上頜竇口、額竇口、蝶竇口的大小以及位置,確定直徑合適的鼻竇球囊導管。
1.2 方法
選擇鼻內鏡攝像系統(tǒng)(Storz公司)、鼻竇球囊球囊擴張器械(新嘉公司,包括鼻竇沖洗管、鼻竇引導管、鼻竇導絲及光源、球囊注水加壓泵、不同型號的鼻竇球囊擴張管、引導管手柄)。 19例患者采用表面麻醉+局浸潤麻醉,4例為經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術中針對存在鼻息肉的患者,將鼻息肉切除,同時塑形中鼻道,當竇口鼻道結構清晰后實施鼻竇擴張術。按照目標鼻竇選擇合適角度的鼻竇引導導管(上頜竇選90、蝶竇選0、額竇選70)。其方法:①在鼻內鏡直視下,將與引導管手柄連接的90鼻竇引導管頭端置于目標鼻竇口上頜竇。經鼻竇引導導管在上頜竇自然竇口導入導絲,接著順著導絲將鼻竇球囊擴張管導入,確保球囊中部處在上頜竇,將導絲尾端連接的照明系統(tǒng)打開,對上頜竇前壁的透光光斑進行全面觀察,保證導管在上頜竇中;實施額竇擴張時,根據鉤突附著處的差異,選擇70鼻竇引導管順著鉤突與中鼻甲間的間隙將發(fā)光絲、鼻竇球囊導管插入,對額竇前壁進行觀察,確定有沒有光斑透照,保證導管處于額竇中;實施蝶竇擴張時,選擇0鼻竇引導導管將鼻竇球囊導管插入,確認其頭端球囊處于蝶竇口。②將注水加壓系統(tǒng)連接于擴張管尾端的接口上,打水加壓使球囊膨脹擴張鼻竇口,維持10 s,前后擴張3次。抽出液體,回縮球囊,手術完畢。抽出球囊擴張導管及導絲,換沖洗導管,選擇500 mL生理鹽水與慶大霉素注射液16 U溶合后的混合溶對鼻竇腔實施沖洗。針對伴有鼻竇囊腫、鼻竇真菌病者,先行球囊擴張,在內鏡直視下經擴張后鼻竇口邊觀察邊移動至手術位,再用鉗切除竇內囊腫或用鉗和吸引管先拑碎大塊真菌球,再沖洗[1]。對單純球囊擴張術術后鼻腔不填塞,對有息肉的鼻竇炎、鼻竇囊腫及真菌性鼻竇炎術畢鼻腔填塞藻酸鈣止血材料,手術結束后選擇抗生素治療7天,鼻腔選擇生理鹽水實施沖洗,選擇糖皮質激素對鼻內實施局部治療。
1.3 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患者術后是不是出現顱腦、眼眶并發(fā)癥;選擇1997年海口內鏡鼻竇手術療效標準,對療效進行評價:治愈:癥狀完全消除,內鏡檢查竇口呈現良好開放,竇腔黏膜上皮化,沒有出現膿性分泌物。顯效:癥狀顯著緩解,內鏡檢查發(fā)現竇腔黏膜少數區(qū)域出現肥厚水腫變化,部分形成肉芽組織,出現一些膿性分泌物。無效:癥狀沒有明顯緩解,內鏡檢查發(fā)現存在術腔粘連,竇口存在閉鎖、狹窄,形成新息肉,存在較多膿性分泌物。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23例患者行鼻竇球囊擴張術,經過12個月隨訪,23例中治愈19例(82.6%),顯效3例(13%),無效1例(4.4%),治療總有效率為95.6%。鼻內鏡檢查開放33個竇口有32個竇口開放良好,術腔完全上皮化,竇口開放率為(97%),1例(1側)的額竇口疤痕縮窄,在隨訪中予以切除瘢痕重新擴大竇口處理。23例患者22例未發(fā)生嚴重顱腦及眼眶并發(fā)癥,僅1例術后出現輕微的眶周淤斑,2周后自愈。23例患者臨床療效、術后并發(fā)癥及竇口開放情況見表1。
表1 23例患者療效、術后并發(fā)癥及竇口開放情況
內鏡鼻竇手術需要切除骨骼和組織來開放鼻竇,不過鼻竇開放期間,必須應用到切割器、鉗、剪等器械,鼻腔黏膜會受到破壞,相應損傷組織結構。鼻竇球囊擴張術手術的實施主要是實現阻塞鼻竇口的開放,經鼻內鏡的引導,能夠在待開放的鼻竇口放置承受一定壓力的未充盈球囊,經液體注入充盈膨脹球囊,施壓以及擴張竇口結構,沒有彈性的骨性結構會出現移位以及骨折,有彈性回縮力的黏膜組織通過受壓以及塑形 鼻竇口得到明顯擴大,因此保證持續(xù)通暢的鼻竇通氣引流。整個手術過程對組織黏膜很少使用鉗夾、撕扯及剪切,出血量少,不改變鼻腔鼻竇的正常解剖結構,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小,竇口引流通道破壞少,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微創(chuàng),而且恢復快,并發(fā)癥少,并且能夠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的不適感。
鼻竇球囊擴張術擴張治療阻塞鼻竇口,擴張后的鼻竇口可以使通暢長期保持,鼻竇通氣引流得以保證,有助于恢復鼻竇炎。準確的術前評估、手術技巧、術后患者隨訪依從性提高等綜合治療是提高療效的主要因素。
[1] 蕭建新,陳瑞開,何碧儀,等.鼻竇球囊導管擴張術聯合纖維鼻咽喉鏡治療鼻竇囊腫[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2,26(4):46-48.
[2] 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部編委會.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臨床分型分期及內窺鏡鼻竇手術療效評定標準(1997年,??冢J].中華耳鼻炎喉科雜志,1998,33(3):134.
[3] 陳亞權.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療效研究[J].醫(yī)學綜述,2011,17(23):3655-3656.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765.41
B
ISSN.2096-2479.2017.26.65.02
張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