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賀娟
摘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明確要求幼兒園教育中要以幼兒為中心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本文先對相關概念進行了界定,明確研究內容的范圍,接著闡述了創(chuàng)建以幼兒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的理論依據(jù),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創(chuàng)建該方式的策略。希望能夠對從事幼兒教育的研究者和一線教師提供部分參考。
關鍵字:探究;幼兒;主體;教學方式;創(chuàng)建
【分類號】G612
瑞士教育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認知的發(fā)展是一個他們主動建構的過程,是兒童和環(huán)境積極作用的過程。目前他的這一觀點得到普遍認同,而在關于教學的看法上,中西方學者雖無統(tǒng)一定論,但都認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活動。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堅持幼兒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建以幼兒為主體的教學方式。
一、概念界定
(一)幼兒的主體性
主體性,指的是人們在其社會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地位、作用以及能力。簡而言之,就是人們活動中自己是否自主、自由、主動、能動、有目的。
幼兒的主體性,顧名思義就是幼兒在其社會活動中,所表現(xiàn)的自主和主動。本研究所探討的幼兒的主體性,則僅指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幼兒的地位和特性,教師能以幼兒為中心,能考慮到他們的身心發(fā)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需要。
(二)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為了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情緒情感以及過程方法等方面的發(fā)展中所使用的方式。它包括談話法、實驗法、講授法、示范法等等很多種。適合于幼兒的教學方式則有游戲法、直觀法、觀察法、操作法、發(fā)現(xiàn)法、口授法、電教法等等。
二、創(chuàng)建以幼兒為主的教學方式的理論依據(jù)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師生地位問題,是教學史上一直討論不休的焦點。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tǒng)教育”提倡教師中心說,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需要服從。而以杜威為代表的“現(xiàn)代教育”主張兒童中心說,認為學生是中心,教師要圍繞學生轉。這兩種觀點都較為絕對和偏頗,當代教學理論一般認為,在教學活動中,應堅持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結合。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相對于教學活動而言的,因為教學活動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規(guī)律以及社會的要求來進行專業(yè)的設計和組織,教師決定著教學方向、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等。學生的主體作用則是從教學認識的方面來說的。因為教學活動一種個體的認識活動,學生是認識的主體。如果沒有學生這一主體,教學活動便沒有意義,也自然不會存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是教師有效展開教學的重要因素。
認知主義教學理論的代表人之一的布魯納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刺激聯(lián)結的過程,而是學習者內部心理結構的形成和改組,他強調學習過程中學生積極探究的過程,所以他主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發(fā)現(xiàn)法的教學方式。只有幼兒自己積極地參與,去思考,才能真正獲得認知發(fā)展,才能取得進步。
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羅杰斯提倡非指導性教學,非指導性教學的核心觀點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自己發(fā)起學習,而教師只是作為一個促進者,給學生提供必要的環(huán)境、資源等。羅杰斯特別強調學生的意義學習,即必須是學生全人參與的、學生自己發(fā)起并評價的。他反對無意義學習,他把無意義學習稱之為“頸部以上的學習”,這種學習就是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沒有情感,也沒有學生個人的意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是指導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它也多次提出要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作用。它所強調的教育理念之一便是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特點,支持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獲取經(jīng)驗,真正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尤其是在社會方面的發(fā)展中,著重突出幼兒的自主、自信等方面。
(三)如何創(chuàng)建以幼兒為主的教學方式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建以幼兒為主的教學方式,更好地發(fā)揮幼兒的積極性和主體性,使得幼兒按自己的意愿主動的參與活動,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創(chuàng)建這種教學方式時,教師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1、堅持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幼兒園的教育要以幼兒為本位,根據(jù)幼兒的需要來制定教育目標并且切實實施。在新教育理念中也主張,確立幼兒為主體的教育觀念,重點發(fā)展幼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有其獨特的個性、想法、需要以及特點,這些都是應當受到尊重的。作為教師必須要認識到這一點。因此,為了幼兒的健康發(fā)展,我們首先要給孩子更多的信任。教師可以采取探索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幼兒去思考問題,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其次,教師應該給予幼兒更多的活動空間。不要僅僅局限于教室,可以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如社區(qū)資源和社會資源??梢詭е⒆尤ジ惺艽笞匀?、去參觀博物館、科技館等,讓孩子通過多種感官去了解事物。這樣他們所獲得的信息就會更多,也更全面。再次,教師還應該給幼兒創(chuàng)造更多可供選擇的環(huán)境。幼兒可以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和水平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環(huán)境,并在其中自由、大膽的表現(xiàn)。
2、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強調幼兒的主體地位,并不代表忽略教師的地位,相反,我們應該重視教師的作用,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毒V要》指出,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幼兒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他們在能力和水平上存在著差異,在活動中也許會存在困難或不足,因此教師需要及時對部分幼兒進行指導。但是這種指導要適當,不要過多干涉幼兒的活動。
3、全面促進幼兒的主體性發(fā)展
泰勒認為,真正的教學是讓幼兒學會如何主動學習,而不在于教師做了些什么。畢竟幼兒是學習者,沒有他們的主動的、意愿的參與,任何學習都是沒有意義的。正如皮亞杰所說的,學習必須經(jīng)過幼兒主動的同化和順應,必須是幼兒主動的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純粹的外界刺激并不能引起幼兒認知結構的變化因此,幼兒教師在其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他們充滿求知欲和探索欲,始終處于積極的活動狀態(tài)中。
結語
當前國內外學前教育方面的學者和專家,都在倡導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主張一種以幼兒為主題的教學方式。但是在我國大部分幼兒園中,這種教學方式并未被推廣,即便有的幼兒園在采用,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廣大從事于幼兒園一線的教師應認真思考并探索如何能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更好的激發(fā)幼兒的自主性。
參考文獻
[1]徐萬萍;;挖掘各種生活資源,對幼兒進行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A];整合科普資源 優(yōu)化科教環(huán)境——第十五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論文征集活動論文匯編[C];2007年
[2]劉麗;讓興趣真正成為幼兒最好的老師[A];中國珠算心算協(xié)會學術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王桂枝;努力探索 勇于實踐 搞好珠算式心算教學[A];中國珠算協(xié)會學術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04年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