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武陟縣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文黃新生
剖宮術(shù)竟始于楚國
河南省武陟縣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文黃新生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音:yì)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這是《詩經(jīng)·周南·漢廣》的第二章,關(guān)于《漢廣》的旨意,歷來眾說紛紜,有周文王“德廣所及”說、鄭交甫“神女遺佩”說等,不同說法,有不同的理解。如拋開這些說法,單從字面翻譯出來也是很優(yōu)美的。
“雜樹叢生長得高,砍柴就要砍荊條。那個女子如嫁我,快將轅馬喂個飽。浩浩漢江多寬廣,不能泅渡空惆悵。滾滾漢江多漫長,不能擺渡空憂傷?!?/p>
在詩中,主人公除了惆悵感嘆,有一個很重要的動作,就是“言刈其楚”,《漢廣》的句式結(jié)構(gòu)與屈原的《楚辭》有相似之處。清代人廖元度說:“然則楚何以無風(fēng),‘漢江游女’‘錯薪翹然’,楚風(fēng)之洋洋盈耳,沨沨乎入人深者”,認(rèn)為《漢廣》就是一篇“楚風(fēng)”。并且,楚國國名的由來,就和詩中主人公砍伐的“楚”密切相關(guān)。
按照傳統(tǒng)說法,楚國國名來源于其地多產(chǎn)“楚”這種植物。對于這個說法,李時珍有著精辟的論述:“古者刑杖以荊,故字從刑。其生成叢而疏爽,故又謂之楚,濟楚之義取此。荊楚之地,因多產(chǎn)此而名也?!背囟喈a(chǎn)的植物有很多,為什么單單以“楚”這種植物命名呢?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作出了解釋。
新發(fā)現(xiàn)的“清華簡”中的《楚居》(由楚國史官所寫),對于楚國的國名的由來,給出了一種比較可信的解釋。據(jù)《楚居》中一段對楚先君鬻熊的記載:鬻熊的妻子妣厲,生子熊麗時難產(chǎn),剖腹產(chǎn)后妣厲死去,熊麗存活。妣厲死后,巫師(古代巫醫(yī)不分)用荊條(荊和楚是同一種植物,原文中為“楚”)包裹其腹部埋葬。為了紀(jì)念她,后人就稱自己的國家為“楚”。
楚國國名的由來不但和“楚”這種植物有關(guān),還和剖宮產(chǎn)有關(guān)。楚國人很早就掌握了剖宮產(chǎn)技術(shù),這雖然聽起來讓人難以置信,但卻可以從《史記·楚世家》中得到印證?!皡腔厣懡K。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chǎn)焉。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后也。”原來,楚國的老祖宗季連,也是剖宮產(chǎn)出生的,并且季連的母親要幸運的多,并沒有因剖宮產(chǎn)而去世??脊虐l(fā)現(xiàn)和史書記載同時證明,楚國人很久以前就掌握了剖宮產(chǎn)技術(shù)。妣厲死后為什么用荊條包裹腹部呢?因為荊不但用途廣泛,還是古楚國人日常廣泛使用的藥材。
牡荊子有化濕祛痰、止咳平喘、理氣止痛的功效,用于咳嗽氣喘、胃痛、泄瀉等癥的治療。
楚又叫牡荊,為馬鞭科牡荊屬植物,高1米~5米,分布于向陽山坡或灌叢中。牡荊在古代用處極廣,可用來作刑杖(負荊請罪用得就是它)、箭桿;可以用來編織生產(chǎn)工具荊筐;還可以當(dāng)柴燒,是為“翹翹錯薪”(古代楚國的娶親的儀式)。除此之外,牡荊還廣泛用于中醫(yī)藥,它的果實(牡荊子)、根(牡荊根)、莖(牡荊莖)、葉(牡荊葉)、莖汁(牡荊瀝)均可供藥用。
牡荊子有化濕祛痰、止咳平喘、理氣止痛的功效,用于咳嗽氣喘、胃痛、泄瀉等癥的治療?,F(xiàn)代臨床常用于小兒咳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治療。牡荊子炒黃研末,每次6克~9克,每日3次,開水送服,有治療寒咳、哮喘的作用;牡荊子配伍地膽草、一枝黃花,水煎服,有治療哮喘的作用;牡荊子配伍樟樹二層皮、生姜,水煎服,有治療胃痛的作用。
牡荊葉有解表化濕、祛痰平喘、解毒的功效,用于傷風(fēng)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暑濕瀉痢、腳氣腫脹、風(fēng)疹瘙癢、腳癬、乳癰腫痛、蛇蟲咬傷等癥的治療。牡荊葉配伍鮮紫蘇葉水煎服,有治療風(fēng)寒感冒的作用;牡荊葉水煎代茶飲,有預(yù)防中暑的作用;鮮牡荊莖葉水煎服,有治療急性胃腸炎的作用;牡荊鮮莖葉加冰糖,沖開水燉1小時,飯前服,有治療久痢不愈的作用;牡荊葉配伍絲瓜絡(luò)、紫蘇、水菖蒲根、艾葉,水煎熏洗,有治療腳氣腫脹的作用。
牡荊莖用于感冒、喉痹、牙痛、腳氣、瘡腫、燒傷等癥的治療。牡荊莖同荊芥、蓽茇煎水漱口,有治療風(fēng)牙痛的作用;荊芥于壇中燒煙,熏涌泉穴及痛處,使汗出,有治療腳氣病的作用。
牡荊根用于感冒頭痛、牙痛、瘧疾、風(fēng)濕痹痛等癥的治療。牡荊根水燉服,有治療感冒頭痛、關(guān)節(jié)風(fēng)濕痛的作用;牡荊根水煎服,有治療瘧疾、牙痛的作用。
牡荊瀝有除風(fēng)熱、化痰涎、通經(jīng)絡(luò)、行氣血的功效。服荊瀝有治療中風(fēng)口噤、頭風(fēng)的作用;燒荊汁服之有治療喉痹的作用;牡荊瀝加竹瀝,開水沖服,有治療高熱痙攣、痰鳴氣急的作用。
牡荊不但用于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腹瀉、中風(fēng)等常見病的治療,還可用于荊楚地區(qū)多發(fā)病如中暑、瘧疾、風(fēng)濕痹痛、腳氣病的治療,在楚地廣泛使用,堪為楚地良藥。妣厲死后用荊條裹腹,或許是古楚人希望牡荊這種楚地良藥能治療好妣厲的所有疾病,使妣厲的靈魂得到安寧。
牡荊對于楚地有這么大的作用,“言刈其楚”,可能是象征主人公追求心上人披荊斬棘的不易,也可能是主人公用來當(dāng)做藥材使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