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婷婷
摘要:在素質(zhì)能力教育愈加受到重視的今天,翻轉課堂這種信息化教學方式已經(jīng)開始進入課堂,這種高效、便捷的教學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師生的歡迎。但在當下教育資源還不充分均勻、地域差異明顯、學科學情不同的情況下,翻轉課堂的運用還存在諸多問題。
關鍵詞:翻轉課堂;語文教學;學習方法
在新課改的聲潮中,翻轉課堂成為了新的教學課題。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但目前翻轉課堂理論和技術都還不成熟,翻轉課堂怎么用,怎么能用好就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本文就以《一片槐樹葉》為例,淺談在翻轉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一、思考的內(nèi)化過程被省略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學生能夠跟隨老師的引領一起思考,課堂進程雖然緩慢,但是學生有足夠的自主思考和理解的過程,長期的積累,學生會逐漸形成自有的學習思維。這也是語文學習的長久意義。
語文沒有概念性的理解,大多是對文本的解析,從文字的理解來追溯深層次的文章結構和思想主旨,在初中階段的學生,不僅需要老師的問題引導,更重要的需要內(nèi)化的理解過程。而在微課程的自主學習中,學生只是跟隨微課程上老師的講解,記下了筆記,但是視頻短小緊湊,學生很少會停下來自己思考,再繼續(xù)往下聽。程度好的學生一遍可以理解,對于學困生聽完一遍記下來滿滿的筆記但是缺少自我思考并沒有真正理解文本,這樣對于學生的學習,反而造成了困難。
在《一片槐樹葉》中,我在微課中非常詳細的講明了詩歌中各段各句的意思,以第一段為例,“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寶貴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傷心,最使人流淚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淺灰黃色的槐樹葉。”詩句中有大量的形容詞,全世界最美、最珍奇、最可寶貴指出了這片槐樹葉的特別之處,也道出了作者對這片槐樹葉的珍愛。課前學習檢查每個學生都做了十分詳細的筆記,在課堂中,對于這些基礎的學習的掌握,問他們這些形容詞有什么含義,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能答出來。
但是進一步分析理解,讓他們來自主分析一下詩歌中用這些形容詞好在哪里,基本上所有的同學都愣了一下,隨后讓大家小組討論,討論情況也并不熱烈。其實這個問題只是對上述形容詞含義的延伸問法,而換了一種問法學生便不明其就,可見雖然學生對詩歌理解不夠深入,或者對詩歌根本就行于表面,并沒有進行思考理解,吸收掌握也就無從談起了,因為大家都不是很理解,課堂上的討論也就顯得有些尷尬了。
可見在微課的學習中,內(nèi)化的思考過程已經(jīng)被學生省略了。所以,在翻轉課堂中如何做到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把微課中聽懂的進行自我思考,沒有聽懂的提出問題與同學們進行討論,進行自主的內(nèi)化性思考,就成了最重要的問題。
二、學習方法不能夠掌握運用,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語文習內(nèi)容十分豐富,而且沒有必然的規(guī)律可尋,所以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習方法就顯得十分重要。在傳統(tǒng)課堂中老師有針對性的對不同的文體類型和文本材料歸納總結不同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中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進行講解和訓練,長期的滲透和訓練,學生才有可能掌握方法,來進行自主學習。
比如在詩歌的學習中,我給學生總結了五步法,讀、譯、析、背、寫。古代詩歌的學習重點在翻譯,難點在解析,而現(xiàn)代詩歌的學習跟古代詩歌有想通之處,只是不需要翻譯這一步,所以學習重難點都在解析上。在如何解析詩句中我又總結了三步法,先分析詩句中的重點字詞,比如動詞、形容詞、名詞等,再分析詩句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最后結合整句詩來看表達效果。
在《一片槐樹葉》的第二段中寫到,“被夾在一冊古老的詩集里,多年來,竟沒有些微的損壞?!蔽以谖⒄n中運用了這個方法來進行講解,“古老的詩集”,古老的作為修飾詩集的形容詞表明詩集的意義重大,在這里可以象征古老的文化,副詞“些微”來形容損壞,寫出了作者對這本詩集的重視和珍愛。舉一反三,在課堂中,將第一和第二段連起來,讓學生用這種方法,自主分析詩句,從學生的表現(xiàn)來看,也只是將微課中聽到的再進行了復述,并沒有深入思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可見學生對這個方法并不能活學活用。
在課堂中,因為學生的課前微課學習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所以對提出的問題也并不能做到真正的自主解決,對于學習方法的運用只是生搬硬套,所以在課堂上老師任然要花大量的時間來進行講解,由此翻轉課堂的效果也并沒有預期的也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學生的差距仍然存在
在初中的學習階段,學生屬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長變化的關鍵時刻,這個階段學生的差距也特別容易形成,所以老師的有為教學似乎變得十分重要。且不說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如果學生真的能夠在微課中自主解決,在課堂上老師只是針對性的解決難點,而學生也能通過質(zhì)疑、討論解決的過程提高綜合素質(zhì),尤其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學習的傳幫帶,就能減小差距,這似乎只是一個理想化的狀態(tài)。
在《一片槐樹葉》的教學中,課前我們針對性的檢查了所有同學的自主學習單和筆記,基本上都能完成基礎問題檢測,而筆記也都十分認真和詳細,似乎在這里班里同學的差距確實減小了。而我所任教的班級確實是一個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的班級,在稍微加深的文本分析中問題就出現(xiàn)了。
以文本第三段為例,“蟬翼般輕輕滑落的槐樹葉,細看時,還沾著些故國的泥土啊。故國喲,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讓我回到你的懷抱里,去享受一個世界上最愉快的,飄著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jié)?……”,提問學生這一段寫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基本全班異口同聲寫出了作者對祖國的思念,盼歸的情感。但是讓學生聯(lián)系整首詩歌思考為什么說它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可寶貴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傷心,最使人流淚的一片”?程度好的同學還可以嘗試著回答,學困生就沉默了,而小組討論的效果也并不明顯。
而程度好的學生能夠達到學習目標,學困生對課堂上的學習目標的達成就有些困難了,提出質(zhì)疑就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學優(yōu)生確實掌握了,但是對于學困生依然存在很多問題。課堂上也如傳統(tǒng)課堂一樣,學困生回答基本問題,學優(yōu)生解決深層次的問題,整節(jié)課似乎也是學優(yōu)生是展示的主角。長此以往,差距仍然存在,而且學困生的能力也并沒有得到提高。
初中階段的學習是小學和高中的過渡過程,學生有著特殊性,而語文的學習也區(qū)別于理工科概念公式的理解運用,更多的是長期性的思維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有著學科特殊性,雖然翻轉課堂在全國進行的如火如荼,也取得了顯著地效果,但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以在語文的翻轉課堂中任然面臨著很多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也希望隨著翻轉課堂不斷的成熟發(fā)展,這些問題也能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中職立體裁剪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J].《江蘇教育:職業(yè)教育》,2015年,第10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