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鋒
《異形:契約》是一部2017年美國20世紀??怂钩銎返氖吩娂壙苹镁拗疲@部科幻巨制踵繼2012年出品的《普羅米修斯》,而成為重新開啟的《異形》系列前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影片以“契約”號飛船因安全問題,而不得不迫降于一顆了無生命跡象的異星作為開篇,由此展開了人類、異形、生化人三者之間撲朔迷離的多元對立敘事。
一、 人類未來自我意識透視
(一)人類鏡像透視格局
《異形:契約》中構(gòu)建了三類角色,即人類、異形、生化人。這三類角色中無論是異形的短暫寄生于人類宿主,還是生化人的永久寄生于人類宿主,此二者均為人類或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造物,二者均需以人類作為其始作俑之母體。但是異形與生化人卻在其脫胎于人類之后,即成為相互勾結(jié)起來反噬人類、欲置所有人類于死地的一種多元對立,因此,片中的人類事實上已經(jīng)處于極度危險的境地。而由于異形和生化人與人類尚存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使得從異形和生化人身上仍然能夠看到人類的某種影子,尤其是生化人完全為人類的造物,是人類為其賦予了人類行為、人工智能、人類思維,因此,這些生化人以其鏡像性而成為透視人類的最佳對象。[1]影片由此三種角色架構(gòu)起了一種錯綜復(fù)雜、難辨真假的博弈與交織,從而形成了一種既復(fù)雜又撲朔迷離的多元對立格局。
(二)人類悖反透視格局
《異形:契約》一片中,虛構(gòu)了一種由強于運算擁有大數(shù)據(jù),且更擁有強大邏輯思維的生化人角色,這種角色實質(zhì)上是人類自我意識鏡像下的一種透視。生化人大衛(wèi)與沃特的接觸過程中,既實現(xiàn)了生化人讀取人類關(guān)鍵數(shù)據(jù)的表達,亦實現(xiàn)了生化人自主邏輯、自主思維、自主行為下的自我意識的擴充。而正如人類自我意識之中不僅有博愛與正義一樣,作為一種人類造物的生化人,其意識形態(tài)中的蘊蓄亦不可能超越人類。并且,人類意識中所永遠無法避免的種種劣根性亦極易由人類,以宿主直接傳遞形式、行為模仿形式、意識模仿形式等,潛移默化地傳遞給生化人。實際上,這恰恰是遠比人類更加精致利己的生化人,其自我意識的背離于博愛和正義的一種逆向化完形。同時,生化人在困境下的處境優(yōu)劣研判、自我存在與發(fā)展研判等諸多方面,顯然更易因此而成為了一種助紂為虐的人類悖反。
(三)人類回歸透視格局
《異形:契約》以生化人的創(chuàng)生為開篇,以異形的創(chuàng)生為主線,以人類、生化人、異形的關(guān)系及其演變?yōu)閿⑹戮€索,形成了一種由造物鏡像造物主,由造物及其衍生物以其異形異象異化悖反且反噬人類造物的映像表達。作為人類鏡像的生化人,以其鏡像性透視,而讓人類由這部影片前瞻到了人類未來的自我意識危機;作為人類反噬的異形,則以其無比恐怖的意象,而向人類敲響了異化危機的警鐘。從而以這種種深刻警醒,而向人類未來自我意識形成了一種深度融合式的回歸透視,并且,更以這種深度融合式的回歸透視,而形成了一種過去自我意識、現(xiàn)在自我意識、未來自我意識三位一體式的直指心靈的擘析。影片中的異形異象異化由鏡像而悖反,由悖反而回歸,形成了一種人類周而復(fù)始的未來不歸路。恰如影片中所虛擬展現(xiàn)的人類遭遇一樣,這種以先驗性為預(yù)示,以超驗性為體悟的人類未來自我意識形諸于影視藝術(shù)美學的探索,為影片劃下了一個大大的驚嘆號。
二、 人類未來自我意識表象美學探索
(一)人類未來自我意識夢臆可能
《異形:契約》以其中的異形異象異化而形成的鏡像、悖反、回歸,而向人類這一自詡為造物主的物種,展現(xiàn)了另一種人類未來自我意識下,或然遭遇危機化生存的可能性,同時,亦以人類鏡像、悖反、回歸的透視化美學探索,而為影片建構(gòu)起了一種基本的人類未來自我意識的表象。這種人類未來自我意識表象,與影片中所引入的異形和生化人等異象,實際上亦為人類建構(gòu)起了一種基于未來視角,與未來意象下的人類自我未來的夢臆。由此可見,影片實質(zhì)上以人類未來自我意識,與美學探索式建構(gòu)技法的實現(xiàn)層面的表象,而為進一步拓展影片的思辯深度,提供了基于人類未來自我意識,形諸于影視藝術(shù)美學的詮解。這種詮解顯然仍然圍繞著人類本體,只不過是將這些異形異象異化以其多元復(fù)雜化對立,而虛擬成了人類未來自我意識的一種夢臆化陪襯的可能。
(二)人類孤獨潛意識暗斑的美學映現(xiàn)
《異形:契約》圍繞著人類這一本體中心,進行了異象異化下的異形和生化人反饋下的人類自我意識表象的未來自我意識厘定,進而形成了一種未來化視角聚焦的視覺語言表達。這種未來化視角聚焦的視覺語言表達,顯然是一種由進化心理學視野,俯察人類的高屋建瓴式的前瞻表述。而若從更加進階的意義考量,影片更表述了一種人類所特有的孤獨的隱性悲愴,這種隱性悲愴從來都是人類未來自我意識中的一種潛意識暗斑。事實上,反而越是明晰的哲學意識,越容易使人類產(chǎn)生出此種孤獨的潛意識暗斑。實際上,這種孤獨的隱性悲愴,亦是人類意識與人類本體相對疏離的一種深度警醒的必然,尤其是對于觀眾而言,這種既具先驗性,又具強烈超驗性的心理體驗,已經(jīng)將人類主體精神需要 與未來可能性下的未來意識關(guān)注,進行了一種人類未來自我意識沖突,超越意識象限、超越種類象限的前瞻式預(yù)演,并由這種預(yù)演形面了一種人類孤獨意識下的獨特的美學映現(xiàn)。[2]
(三)平等時空視角下造物契約美學表達
《異形:契約》以視覺為主要觸覺,針對異形刺激下的人類自我意識的表象進行了多元化對立的述說。以美學思維探透異形異象異化本質(zhì)即可更加清晰地看到,異形和生化人的這種基于美學的異態(tài)形象化獨特表現(xiàn),實際上是以另類的形制,潛意識地將人類未來自我意識暗斑,進行了訴諸于史詩般科幻的一種委婉化表現(xiàn)。這種基于異形異象異化下的人類未來自我意識哲思的形而上的光影歷險,以其形而上的時空縱橫性,而將人類未來自我意識置諸于有限與無限之間。而如果將審美視野放諸宇宙,那么人類,甚至人類所寄居的這顆藍色星球,事實上亦只不過是浩浩蒼穹中懸浮著的一粒微塵而已。而那個至今仍神龍未見的真正的不借外力,即能獨力創(chuàng)造的自存永存且自有永有的萬靈萬有的造物主,亦從未與人類簽訂過什么保證性契約,因此,無論是異形異象異化的變異物種,亦或是現(xiàn)實世界中暫時實際擁有著這顆星球的人類,在造物主的上帝視角下都將是一視同仁。
三、 人類未來自我意識抽象美學探索
(一)具象與表象
深刻探析《異形:契約》片名中的契約一詞具象,該詞在天啟宗教范疇之中,更特指造物主與其被造之物之間的約定。隨著人類世界未來造物種類的無限復(fù)雜化,這種契約一旦被造物主選定為人類的造物,即人類而外的物種,那么人類就極有可能就此出局,而這種基于人類未來的臆測表象,也恰恰正是人類在未來自我意識的潛意識中所憂心忡忡的。事實上,影片在其開篇,即以大衛(wèi)這一唯神能恕的罪人,隱喻含蓄地向人類暗示著人類本體的自大自私自利與原罪傲慢無知的表象。相對于人類的諸多形形色色的問題,異形和生化人則以其優(yōu)異的完美運算、完美記憶、完美邏輯、完美執(zhí)行、完美大數(shù)據(jù)分析、完美復(fù)雜事務(wù)處理等諸多無懈可擊能力的無縫式介入,而徹底地將人類未來自我意識進行了全方位的解構(gòu),同時,這種解構(gòu)更使得人類不僅相形見絀,而且在異形的強大借宿生存能力之下,更加使得人類的未來自我意識生存,出現(xiàn)了巨大的邊緣化危機。[3]
(二)抽象解構(gòu)
深究《異形:契約》,片中的異形和生化人,實際上就是人類未來自我意識中,某種試圖以異象“混我”的一種淺表性的人類未來自畫像,或者說是一種人類未來自我意識混淆下的異化傾向,而將其形諸于光影的美學技法,則只是人類藝術(shù)化這種自我意識異象“混我”的一種修飾而已。影片創(chuàng)制者的這種創(chuàng)意性抽象,以其所渲染的異形異象異化,以藝術(shù)實踐實現(xiàn)了人類基于美學探索人類未來自我意識的抽象表達。片中的生化人有著對人類未來自我意識的無限接近性,因此,其實質(zhì)上是人類自我作祟的化身;而強大的異形,從心理學的意義而言,實質(zhì)上是則人類未來自我意識無限黑化,突破了人類所能管窺蠡測的一種野馬脫韁意象無極化飛揚的夢魘??此平跬昝罒o缺的生化人,從抽象的美學意義而言,實質(zhì)上是極度缺乏了精神信仰與其近乎完美形制大相徑庭的惡的靈魂的一種頡頏相隨。[4]
(三)意識意象升華
《異形:契約》中引人注目的是那首雪萊創(chuàng)作的流傳千古的十四行詩,這種“萬王之王”,以一種極度超然的視角警醒著人類的過度虛妄,同時,更以另外一種視角昭示了人類的原初本心。誠然,光與影這一對原生且相伴而行不離不棄的孿生子,在人類的藝術(shù)化美學造物之手的撥弄之下,既擅長于包容天地萬物,又擅長于聚焦吉光片羽,更擅長于以映像的深刻意蘊引領(lǐng)人類的自我意識在沉浸、移情、超驗、體悟的過程之中,實現(xiàn)人類自我意識美學探索之下的形而上的升華。異形異象異化意象芯格的注入反而因其丑惡,更令整部影像中的人類未來自我意識在美學光影的探索之下顯得更加熠熠生輝。這種美學探索與異形異象異化的既基于藝術(shù)化又基于心理黑化的基于意識的深度融合,既拓展了人類未來自我意識的時空,同時又暫時性地為這部影片中的美學探索畫下了一個大大的句號。
結(jié)語
《異形:契約》是一部劃時代的史詩級科幻大片,影片完全超越了傳統(tǒng)意義上好萊塢商業(yè)巨制的苑囿窠臼,將影視映像帶入到了一個全新的光影世界;影片所探討的問題不僅內(nèi)涵更加深刻,而且格局亦更加宏大。而其超然于光影之上的重重異象,卻在不經(jīng)意之間即已透露了人類對于未來自我意識存亡的無盡憂思。恰恰因此,影片才成為了一部具劃時代意義的、由美學探索與人類自我意識所共軛的杰作。而超乎光影之上意象,亦隱約不斷地向觀眾透露出了人類對于未來自我意識的由美學探索所掩蓋著的深沉的隱憂。
參考文獻:
[1]宋美倫.《道林格雷的畫像》之否定主義美學探索[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2(4):35-36,43.
[2]林瑋生.人類自我意識“混我”的自畫像——對斯芬克斯式神象“編圖”的破譯[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3):
100-103.
[3]田曉明.孤獨:人類自我意識的暗點——孤獨意識的哲學理解及其成因、功能分析[J].江海學刊,2005(4):223-229.
[4]JamesSantiagoGrisolía,王志學,梁曉勛.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類自我意識[J].科學對社會的影響,1992(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