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琳
摘要:大學語文課程定位首先應該是課程本身的特性,其次才是體現(xiàn)其社會屬性。因此,當代大學語文課程定位應該更側重體現(xiàn)課程本身的功能——弘揚國學,傳誦經典,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能力以及就業(yè)時的競爭力。
關鍵詞:大學語文;經典誦讀;課程定位
大學語文課程是專門為高等學校非中文專業(yè)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從上個世紀80年代復開課程至今,大學語文課程在不同歷史時期,其課程性質、教育功能以及所要實現(xiàn)的教育目標都具有其特殊的時代性。
無論是哪一個時期,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都體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性,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首先應該是課程本身的特性,其次才是體現(xiàn)其社會屬性。因此,當代大學語文課程定位應該更側重體現(xiàn)課程本身的功能——弘揚國學,傳誦經典。通過大學語文課程的重新定位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能力以及就業(yè)時的競爭力。
一、傳誦經典的當代價值
閱讀經典著作對于提升大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無論哪一學科,哪一工作種類,在工作中都應該具備理解文字——邏輯分析——合理處理文字的能力。因此,大學語文作為通識教育課程,詣在提升各行各業(yè)的職業(yè)漢語處理的能力。經典作品的閱讀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對于優(yōu)秀作品的感知能力,隨著閱讀量的增大,大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也會得到更好的改善。
二、經典誦讀的內容選擇
在篇章的選擇上,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一)選擇典型的經典篇章
在篇章的選取上,采用的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讀本》中大學篇、壯歲篇、晚晴篇。其中大學篇作為重點誦讀內容,其中所收納的篇章包含了智仁勇、砥礪情操、誠信、安貧、謙抑、治學、孝親、改過等方面。大學生在誦讀經典的同時,不僅傳誦的是我國古代經典作品,更能在誦讀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家國情懷,增強國家榮譽感,培養(yǎng)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的高尚品質,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
例如:選取砥礪情操中的篇章《禮記·大學》,通過學生的誦讀,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要告訴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需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斷培養(yǎng)、鍛煉出來的,最終達到一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胸懷。
(二)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擅長的領域進行選擇
大學語文作為面向全校開設的一門通識教育課程,面對的是不同地區(qū)、不同專業(yè)的學生,由于生源地不同,生活習慣、風俗習慣、地方偏好都有所區(qū)別。由于專業(yè)的不同,學生們所學專業(yè)內容及就業(yè)方向也有所區(qū)別。因此,大學語文課程中要有相同部分的教學內容,同時也要針對各專業(yè)性質的不同,就業(yè)需求的不同在內容上有所側重。這樣才能使大學語文課程起到輔助做好為各專業(yè)服務的作用。
三、經典誦讀的形式
采用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
(一)第一課堂誦讀
步驟:學生進行分組訓練,組內成員分工為一人查找資料,對作品的作者、寫作背景、文章進行分析,然后進行評述;一人負責制作PPT;一人負責選擇合適的配樂進行朗誦。
以《詩經》中描寫愛情的篇章為例,學生可以通過古人對愛情的闡釋,分析,鑒賞。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探討大學生如何在大學期間既收獲甜美的愛情,又可以通過愛情的力量互促互進,讓大學的學習生活錦上添花。這樣的經典誦讀,不僅歌頌了美好的愛情,還樹立了大學生正確的愛情觀,對大學生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第二課堂誦讀
在軍訓結束時,組織全校大一新生在操場上舉行“誦讀中華經典 傳承中華文明”經典誦讀活動。為大學生選取了三篇經典作品《禮記·大學》、《滿江紅》、《沁園春·長沙》。由兩位教師在前面領誦,所有的新生身著軍裝,朝氣蓬勃的一齊朗誦,這一活動的不僅是傳誦經典這一單一的行為,更為莘莘學子們鼓足了繼續(xù)努力學習奮斗的勇氣,讓大學生今朝在學校立下志向,明朝更好地報效祖國。
四、情境教學法的融入
以《史記·項羽本紀》為例:這部分內容記載了1.鉅鹿之戰(zhàn):項羽勇冠三軍,成為天下英雄。2.鴻門宴:項羽坐失良機,埋下悲劇種子。3.垓下之圍:項羽烏江自刎,英雄末路悲愴。
步驟:通過分組進行以下訓練,每組同學5人。
1.《鴻門宴》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內容,學生們已經了解了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性格,歷史淵源及人物之間的關系。在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布置以下作業(yè):首先,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司馬遷的生平、思想。司馬遷與作品中各人物的關系,以及對他們的評價。其次,通過查找資料了解項羽的生平,從讀書到習武再到學習兵法,無一堅持不懈的學完,包括項羽看到皇帝時出言不遜都展現(xiàn)了哪些性格特點,項羽在用人方面有哪些局限性,暴露他哪些性格缺陷,通過所有的資料客觀地分析出項羽的性格。(由1-2名同學負責)
2.由一名學生負責制作PPT,課件的內容不做統(tǒng)一要求,只要能起到輔助講解和表演的作用即可。
3.學生通過自己查找資料,學習歷史,對文學作品已經有了充分的了解。學生自己制作道具、服裝進行歷史重演,表演的時候首先會尊重歷史,其次也會加入一些新鮮的血液——大學生對歷史的當代解讀。以他們獨特的方式將歷史重現(xiàn),學生表演的淋漓盡致,觀看的學生也會受到很大啟發(fā),最重要的收獲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表演增強了學習的興趣。
通過多種形式增強大學語文課程的實用性,讓通識課程真正的為專業(yè)課程服務好,提升大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姚臻.情景教學在大學語文課堂上的應用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01).
(作者單位: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