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祥
摘要:地理教學能夠?qū)W生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初中階段地理教學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提升地理教學的質(zhì)量,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養(yǎng)成相關的思維,提升學生的相關能力,而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是其重要目標之一,因為地理離不開地圖,地理的學習必然和地圖要經(jīng)常性的打交道,因此保證學生的讀圖能力,就能夠有效地保障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仔細地思考如何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讀圖能力,為學生相關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保障。
關鍵詞:初中地理;讀圖能力;培養(yǎng)方法;思考建議
地理的學習離不開地圖,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必然要看大量的地圖,因此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幫助,同時通過讀圖,學生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比較有意思的事情,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一、初中地理教學應該加入情景教學,以吸引學生們的興趣
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要求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地理讀圖教學方面研究,讓地圖教學貫穿于地理教學的始終。地理教師應該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在講授基本的地理知識時,配合以相應的地圖,讓學生們能夠?qū)⒌乩碇R與地圖相對應,從而使得地理知識變得更家形象生動。此外,地理老師還應該適當?shù)慕M織學生們外出實地考察,增廣學生們的見聞,讓他們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將地圖所描繪的與現(xiàn)實結合,從而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我們生活的地球。
二、““名、例、圈、畫、析”五步讀圖法的內(nèi)容
“名”—第一步:讀圖名。通過讀地圖名稱,明確地圖主題,確定要從圖上獲取的主要內(nèi)容。
“例”—第二步:讀圖例。要想讀懂地圖必須會讀地圖三要素,特別是圖例,了解地圖的語言,說出圖中各種顏色符號的含義,明確該地圖中主要地理事物如何表示。幫助學生在地圖上迅速找到目標,保證讀圖過程的準確和高效。
“圈”—第三步:圈劃提取信息。按要求找到各地理元素,并將其圈劃標記出來。使找圖活動的成果在地圖上以書面形式呈現(xiàn)。
“畫”—第四步:描繪輪廓、線條或畫簡圖。一描畫輪廓、線條形狀,并認真觀察圖形的輪廓、形狀的特征。如在講授河流時,描繪長江和黃河干流并畫簡圖,觀察黃河的干流形狀像漢字“幾”字。二畫輔助線,助力觀察比較分析;三畫簡圖,記分布。如;在學習《新疆》 的“三山夾兩盆”簡圖。
“析”—第五步:析規(guī)律,探原因,明特點。綜合分析概括,得出結論。力求做到讓學生觀其“圖”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三、培養(yǎng)信息獲取能力的讀圖活動
獲取信息能力是在獲取表層信息后,通過思維從表層信息中總結出地理規(guī)律并分析原因。獲取表層信息是讀圖的第一步,十分重要且不容忽視,但僅停留于圖的表層信息則不夠。地理學的四大問題“是什么、在哪里、怎么樣、為什么”,獲取表層信息后只是了解地理實體是什么、在哪里,至于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個問題還不能回答。這就需要對“圖”作進一步的思考與分析,從圖中信息總結出該地理事物是怎樣的,該地理現(xiàn)象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進一步理解地理知識。中圖版初中地理教材設計了一部分此類讀圖活動,配合學生的課文使其更好地理解文中比較抽象、難懂的地理規(guī)律性、解釋性知識。
四、指導學生掌握正確讀圖的程序、技巧
讀圖,要看地圖名稱及所反映內(nèi)容。首先確認是否是你所需要的,然后根據(jù)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所需地理事物相對應的位置、方向和范圍,再根據(jù)地圖符號確認陸地、海洋、山脈、河流、湖泊、交通線、資源等各類事物;根據(jù)比例尺,換算實際距離;根據(jù)等高線讀懂陸地和海底地形、起伏大小、坡度陡緩、山脈走向。如讀“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先找出800mm、400mm和200mm等降水量線,用藍色筆描出三條等降水量線,這樣做的目的是強化重要的地理界限和重要知識點。經(jīng)過學生細觀察很快發(fā)現(xiàn)每一條線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圍大小,最后,對它們的特征及相互關系進行分析、歸納,從而明確我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趨勢: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通過讀圖活動,學生不僅對我國降水量的分布規(guī)律會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會形成一定的空間概念,其效果是文字敘述所不能比擬的。
五、認真繪圖
全面細致繪圖,是讀圖的繼續(xù)和深化,可以深化圖形記憶,概括圖形規(guī)律,加深對圖形的辨析。當圖在學生的大腦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學生在紙上描繪出相應的地圖輪廓,使他們形成空間觀念??梢韵茸寣W生畫簡圖,關鍵是畫出區(qū)域的特點。比如,歐洲西部,先畫出四大半島、地中海和大致三角形的輪廓,然后讓學生進一步把它畫好。這樣整個地理學習過程緊緊圍繞讀圖、用圖進行,就脫離了死記硬背,教師的教學目標也能順利地完成。
六、加強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利用多媒體教學這更有利于學生對整個地理事物變化過程的觀察。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求知欲,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地圖閱讀能力。例如在講冷暖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城市天氣的比較中,憑教師的講解一時難以講解清楚。但采用動畫,并配以比較形象的風雨聲,不僅真實的再現(xiàn)了該城市的天氣變化過程,還活躍了課堂氣氛,并能使學生牢固掌握該知識要點。把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規(guī)律以圖畫的方式印在大腦中,形成“見文生圖,胸中有圖”。這種良好的文圖轉(zhuǎn)換能力是學生學習地理的最高境界:用圖學習,用圖記憶,用圖思考。能達到這樣能力的學生,在做試題和練習時能通過這種轉(zhuǎn)換把已知條件直觀明朗化,思考過程縮短、思考難度降低、解題速度加快。學習速度和能力都發(fā)生了質(zhì)的飛躍,也會提高學習興趣。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依然要將常規(guī)課堂教學作為“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是要及時轉(zhuǎn)變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在肯定地圖重要性基礎上運用系列創(chuàng)新教學法進行學生讀圖、用圖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祝愛武;略論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率[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1996年
[2]王向陽 地圖教學三策略[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年,10期。
[3]張言順 肖文才 換一種方式來讀圖——初中地理分布圖閱讀教學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8年,0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