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相群
重慶市酉陽第一中學校
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
鄧相群
重慶市酉陽第一中學校
作為閱讀教學的形式和內(nèi)容之一,朗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篇課文,學生只有去誦讀、去領會,方能得其妙處。但在現(xiàn)實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情況卻頗令人擔憂。
很多初中語文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在小學原本還能大聲誦讀、大膽表演的孩子上了初中,竟然越來越不愿開口讀書,朗讀水平每況愈下。早讀更是聲若蚊蠅,課堂上齊讀尚能有聲,但全體表情木然,字字停頓,拖腔唱讀。個別朗讀時不是結(jié)結(jié)巴巴就是索然無味。導致學生閱讀能力下降。在閱讀試題中,不少學生束手無策,以致成績平平。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第一,應試制度是制約朗讀教學水平發(fā)展的瓶頸。中學階段,在應試教育制度下,師生的心態(tài)都趨于功利,考什么學什么,怎樣得高分怎樣學,甚至有人會公開提出抗議,語文教學少些花哨,多些實在,而這里的“實在”應理解成多做點閱讀題。第二,朗讀教學缺少正確的方法指導。由于缺少方法指導,大部分學生并不懂得朗讀技巧。到了中學,他們接觸的文章情感細膩豐富,隨著智力的發(fā)展和年齡的增長,學生對其中的情感和知識的領會能力與日俱增,但卻不能用優(yōu)美的朗讀去傳達這種感受。第三,呆板的朗讀沒有讓學生體會到審美愉悅。很多時候,朗讀僅僅只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過渡,學生齊讀之后便進入文本的分析、探討,老師對朗讀本身缺少指導或者指導只停留在表面,學生只是被動參與朗讀過程,沒有心靈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蕩,也就享受不到閱讀帶來的愉悅。
1.朗讀作品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而初中語文教材都是精選名家名人的作品,它為我們提供了優(yōu)秀的朗讀模板。所以,我們應對初中語文教材進行充分的、深透的研究,對每一冊教材中關于朗讀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通過梳理,可以從教材中發(fā)現(xiàn)這樣一些朗讀訓練方面的具體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掉字,不讀破句,停頓恰當,吐字清楚,音量適當,語速合宜。在進行朗讀訓練時,教師可根據(jù)不同類型的文章,對學生提出不同的朗讀要求。例如,需在朗讀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如《這不是一顆流星》;需清楚、連貫地朗讀課文,體會一些關鍵詞語的含義的,如《背影》;需正確、清楚、連貫地朗讀課文,并要讀出感情來的,如《散步》;需注意停頓的,如《金黃的大斗笠》;可以用來練習重音、重音的輕讀、小停、中重音、拖音的,如《春》;需要朗讀與背誦的,如《〈詠柳〉賞析》等等。
2.好的朗讀,能愉悅?cè)说男那?陶冶人的情操,還能讓朗讀者有一種成功的滿足感。
我們要鼓勵學生多朗讀,大聲朗讀。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讀來感染學生,也可以通過配樂朗讀或播放朗讀錄音來熏陶學生;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以體驗情感,也可以鼓勵有朗讀專長的學生進行有個性理解的朗讀從而帶動其他學生的主動參與。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興趣,朗讀教學才能初見成效。興趣是逐漸養(yǎng)成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少到多地朗讀古代詩詞、淺易文言文、經(jīng)典名篇和短小精悍的時文美文,并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注重文化積淀,提高文化品位,唯有如此,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不斷提高。
3.朗讀和講解是語文教學中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
如果說講解是要學生鉆進文中進行分析,那么,朗讀則是帶領學生躍出紙外,加以綜合;如果說講解能使人加深理解,那么,朗讀則更能讓人加強感受。講解前的學生試讀,可以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理解的難點,確定教學的重點;講解后的學生試讀又可以大體檢查出教師講解的效果,發(fā)現(xiàn)薄弱環(huán)節(jié),以便迅速采取補救措施。寄寓在文中的某些細致的思想感情是要憑借朗讀中語音的高低強弱、語調(diào)的升降變化和速度的快慢急緩才能表達出來的??梢?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讀不能忽視講解之功能,朗讀的時候不能囫圇吞棗,草草讀完就收兵。
4.精心指導,讓學生領悟情感。
學生不愛朗讀,固然有不重視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他們朗讀能力差,特別是把握不好朗讀的姿態(tài)、情感、意境等。因此,教師要加強朗讀技巧指導,在朗讀實踐中引導學生揣摩、領悟,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對“春風圖”的描寫,一幅“春風圖”寫出了春風溫暖、柔和的特點。而春風的這一特點,又是通過觸覺、嗅覺、聽覺表現(xiàn)出來的。這一幅充滿春天氣息、充滿春的活力的畫面,需要深情的朗讀才能在學生眼前凸現(xiàn)出來。老師在教授這課時,可指導學生朗讀,讓他們不僅要注意停頓、速度、節(jié)奏,更要注意語調(diào)、語氣。如“母親的手”“撫摸”要語重而情深,令人覺得溫煦而舒坦;又如“泥土氣”“青草味兒”“花的香”“醞釀”讀重音,給人以嗅覺上的美感;還有“清脆”“宛轉(zhuǎn)”“應和”“嘹亮”讀重音,使人感到耳畔似乎響起一支充滿青春活力的春天交響曲。這樣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在朗讀、演講競賽和考試檢測中,樂于朗讀的學生語感增強了,成績進步了。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了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
5.探索制定可操作性的朗讀評價策略,以激勵學生熱愛朗讀。
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沒有有效的教學評價,學生便會感覺缺乏學習的成就感,因而探索制定可操作性的朗讀評價方式,對落實朗讀教學的有效性相當重要。在新《課程標準》中,“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評價的總要求?!睘楸苊饫首x評價的隨意性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和學生特點設計表格來嘗試對朗讀教學進行評價。
我相信,隨著語文教育界對朗讀教學的日益重視,隨著語文教師閱讀理念的加深,朗讀教學的春天一定會來到,在和風聲、雨聲、分數(shù)聲的斗爭中,動人的讀書聲一定會響徹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