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全
摘要 小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小學數學分組合作學習”,旨在通過對現行的以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傳授為主要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fā)展。
關鍵詞 小學數學;分組創(chuàng)新合作
一、 創(chuàng)設良好的小組合作氛圍
(1)轉變觀念,迎接“合作”: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對教師而言,決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上的簡單轉換,而是一種教育觀念上的深刻轉變,是對學生主體性的進一步的認識過程,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潛能,對學生們參與未來社會競爭能力培養(yǎng)的一種積極有效的做法。對學生而言需要其認識到交往合作的必要性及感知模式轉變帶來的學習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最大程度的投入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去。
(2)優(yōu)化組合,增強合作信心:分好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基礎,應根據學生的認識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搭配成若干異質學習小組,通常為四至六人一小組。這樣,縮小了組際差別,便于小組之間的競爭,從而真正體驗在合作的基礎上競爭。小組長為輪換制,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有鍛煉和展示的機會。
二、小組合作學習貫串教學始終
1.復習中創(chuàng)設情境
復習中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地創(chuàng)設氛圍,一方面使學生盡可能多的參與到復習中去,通過對舊知的喚醒,為新知的學習作知識上的準備;另一方面也創(chuàng)設了一個較為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盡快進入到新知的學習狀態(tài)中,以一種更為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進入新課的學習。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知識的獲得是一種主動的認識活動,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這一結論盡管已正被廣大教師日益接受,但往往體現在新授比較多,而復習中依然是一問一答的基本模式,學生的參與率比較低,興趣也不濃,對舊知與即將學習的新知之間的聯系不大感興趣,更難以激發(fā)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了。而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則有效的避免了這一點。如筆者在教學“比的認識”時,通過出示一面長3分米、寬2分米的小紅旗,要求學生提出問題用以前學習過的方法進行比較長和寬的關系,經過小組討論,使學生明確在比較數量的意義和方法上有兩種關系:比差和比倍。這樣通過全體同學的討論參與,一方面復習了比較的方法,完善了原來的認知結構;同時在熱烈的討論中進入了一個新的環(huán)節(jié)――新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為提高。再如在教學“體積”這一概念時,在通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導下討論為什么烏鴉能喝到水,得到了“石塊占空間”,這樣“占空間”就成了新知的起點。情境導入越來越在課堂中得以體現,而適時引入小組合作進行討論、發(fā)現與解決問題,從形式上更為活潑,從心理上也是一種促進。
2.新授中啟發(fā)心智
新授中針對重難點,有步驟、有目標地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是課題的研究重點。學習交往理論認為,多項交往的組織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積極的課堂氣氛,有利于課內信息的溝通,有利于學生們間互幫互學,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適時引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使師生、生生之間相互補充,相互啟發(fā),相互評議,以達到訓練思維品質,發(fā)展學生智力的目地。
3.練習中提高效率
“精講多練”一直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努力實現的教學形式,其實,這里的“多練”不僅指練習的數量上,更多是在質量上的要求。而小組合作學習,一方面加大了學生的參與率,另一方面也是實施分層教學思想的有效形式,從而保證了練習的有效性。合作學習中,教師就要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其重、難點,結合班級學生實際,選擇和設計能激起學生參與學習認知功能的思考題、討論題,提高同伴間合作的效率。比如在學習組合圖形的計算中,教師選擇了隊旗這一幾何圖形,讓學生對于計算的方法在小組中進行討論。由于解法的多樣性,不同的學生就有了不同的思考方向,同時在小組討論中,還能互相啟發(fā)與提示,增強其學習的信心與積極性。再如在學習了“圓的認識”以后討論,車輪為什么都是圓的,學生們有的放是,討論中能把新知與日常生活相聯系,并進行了發(fā)散性的推廣。
4.小結中評價提高
教師的期待與評價對學生有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班級人數較多,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評價又是不現實的。因此,合理運用小組成員互評與自評,對于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尤為有效。而正確的評價與被評價也正是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所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之一。如在教學“比的性質”中,教師提問:在相等的幾個比中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小組討論及交流中先后得出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經評價補充成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討論評價后又補充出“零除外”這一重點詞。這樣一個討論、評價與補充的轉化過程,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聽取別人發(fā)言的良好品質,也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邏輯性,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討論,體驗成功的積極性。又如教學中對新授進行小結時,往往可以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既讓每一位學生回顧了新知,又培養(yǎng)了學生概括及口頭表達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情況,對教學情況不佳的原因做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最后指出了開展小組互動互助學習的方式,以提高小學數學低年級階段的創(chuàng)新學習。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共同解決新問題、掌握新知識;又能尊重學生的意愿,滿足學生的需要,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與人合作、與人競爭、與人溝通等現代意識。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成功的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不斷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