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摘 要:在新課標下,隨著教育改革的實施,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問作為課堂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鞏固學生基礎知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巧用提問策略進行研究分析,以不斷改進語文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成績。
關鍵詞:提問策略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課堂提問是常見的教學方法,通過提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教師要結(jié)合實際,合理設計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改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zhì)量。
一、提問策略概述
提問策略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jié)合教材合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且回答問題,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1]。這就要求教師在對教材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有目的有計劃的設計問題,把學生引入到教師創(chuàng)建的問題情景當中,通過主動思考和參與問答,掌握課堂知識,達到教師的預期目標。提問策略的應用具有多樣性的特征,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實際靈活應用,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二、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現(xiàn)狀
(一)提問缺乏趣味性
在課堂中教師根據(jù)教材設計問題,提問的時間具有隨機性的特點,沒有經(jīng)過詳細的計劃,一方面使提問缺乏深度,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提出的問題枯燥死板,難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參與度不高,課堂氣氛沉悶,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2]。
(二)提問對象缺乏廣泛性
提問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狠抓學生成績,教師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優(yōu)等生的身上,提問基本針對優(yōu)等生,忽視了后進生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師為了節(jié)約課堂時間,自問自答,提問趨于形式化,沒有發(fā)揮提問應有的效果。
(三)問題沒有層次性
小學生年紀比較小,由于生活閱歷的欠缺,對太過高深的問題難以理解。不同學生由于基礎不同,對問題的理解能力也存在差異性。但是,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沒有考慮小學生的生理特點,也沒有考慮學生的差異性,提問缺乏層次性,讓大多數(shù)學生面對問題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策略
(一)問題新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生對新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科學設置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設計問題時,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富有情趣,應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提問,也可以利用表情、肢體語言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減少課堂的乏味感,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必要的時候可以采用情景化教學,把學生帶入到課堂情景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3]。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級古詩《所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從網(wǎng)上尋找與故事情景相符合的圖片,進行情景教學,讓學生腦海中形成立體圖像,置身于森林當中,騎著黃牛,捉蟬,形象生動的展示故事的場景,讓學生了解故事的主角牧童,提出問題“大家有沒有捉過蟬?如果你在捉蟬的時候突然有人走過來你會怎么辦?”學生對這一現(xiàn)實生活中的場景極為熟悉,為了表現(xiàn)自己,踴躍參與問答,有效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明確提問對象,尊重學生
在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教育對象,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科學設置問題,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參與度。一般而言,對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可以設置難度較大的問題,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則設置相對簡單一些的問題,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于那些在提問中沒有回答上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循循善誘,進行啟發(fā),尊重學生,讓學生放松心情,鼓勵他們回答問題。不要為了節(jié)約時間,就跳過學生讓其他學生回答,挫傷學生的自尊心。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級《坐井觀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問題,對基礎好學生可以提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你從這個故事當中學習到了什么?”“如果你是小鳥如何讓青蛙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對基礎差的學生則可以提問“你覺得小鳥和青蛙誰的話正確?為什么?”并且對回答正確的同學進行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可以促使學生參與到今后的課堂提問中?;钴S課堂氣氛,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三)按層次設計問題,堅持循序漸進原則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問題的設計上,教師要把握好尺度,太過簡單,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沒有發(fā)揮提問的教學效果;提問太難,學生難以理解,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4]。只有符合學生實際的問題,才能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在提問中掌握課本知識。在問題的設置上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表及里,循序漸進,使學生掌握知識。
例如,在《圓明園的毀滅》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要介紹歷史背景,先從文章的結(jié)構(gòu)進行分析,在問題的設置上由簡單到復雜,“圓明園的美表現(xiàn)在哪里?”“圓明園有哪些朝代的收藏品?”“圓明園被誰燒毀?”“圓明園的毀滅對我國有什么損失”,由淺及深,讓他們了解到圓明園的輝煌,再由圓明園的燒毀感受到作者的憤怒和痛惜,升華到情感,引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從小學生的特點出發(fā),結(jié)合學生實際科學合理設計問題。通過問題,教師不僅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還提高了教學水平。因此,教師要增加提問的趣味性,明確教學對象,按層次設計問題,從而實現(xiàn)提問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秦興國.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策略的探討[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3):
249-249.
[2] 倪其海.小學語文課堂教師提問策略探討[J].情感讀本,2016(8):31-31.
[3] 孫莉平.小學語文提問策略[J].中外交流,2015(31):117.
[4] 周俊.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意義與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23(23):166-1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