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迪林
摘要:與應試教育相對,素質教育已然成為中國現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小學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型的學科,是所有課程的基礎,推動素質教育就必然要從小學語文開始體現。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社會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為建設而奮斗,通過素質教育的實施,能夠幫助學生在德智體美全方面的發(fā)展。本文就此淺談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實施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實施
一、素質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為了順應教育改革的熱浪,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成為一大趨勢,那么何為素質教育呢?國家教委《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guī)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fā)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態(tài)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焙唵蝸碚f,素質教育不同于傳統(tǒng)的為了紙質考試而學習的應試教育,它的目標是為了提高受教育者各個方面的素質,重視其能力的培養(yǎng),思想道德素質、身心健康教育等,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核心意義。
顯而易見,素質教育遠比應試教育的重要性深遠而重大。自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國家要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水平作為一項根本任務,并且為之而不斷努力。小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接班人,未來的希望,肩上擔著民族的復興重擔。國家更需要重視教育的發(fā)展水平,將素質教育全面化推行,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勤奮好學、善于思考的能力,不斷發(fā)展自我,超越自我,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二、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實施研究
如何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推行素質教育是一個重大課題。結合現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情況,做出以下幾點結論。
第一,老師需要正確理解素質教育,與課堂實際相結合。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使得老師的教學思維根深蒂固,很難接受素質教育模式,或者不知道該如何理解素質教育。理論永遠只是理論,它來源于實際,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理論顯然是單薄的,更需要不斷地補充。學校在必要時需要對小學語文老師多灌輸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老師們一起進行教學探討,將素質教育與自身的教學狀況相結合,在原來的應試教育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出更多有現實意義的教學方式。
第二,需要豐富教學形式,培養(yǎng)小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小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這就需要老師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心理和生理特點做出分析和總結。最顯著的是,小學生都比較愛玩,娛樂性游戲成為他們最重要的生活方式。比如,在學習生字詞時,老師可以組織接力賽的小組游戲。在偏旁相同的字中,老師隨機說出偏旁,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每組每個學生就依次說出并寫下來一個,比賽出哪一組的的接力能夠完全完成?;蛘?,可以進行詩詞記憶比賽,老師說出某一個詩人如李白,每組派出學生背誦有關李白的詩句,首數最多者為勝。這樣設計一些游戲與實際小學課本內容相結合,能夠提高課堂的趣味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每一個小學生都積極投身到學習中。
第三,指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建立自信心。小學生縱使貪玩,不愛好學習,老師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能夠輕易放棄每一位學生。值得肯定的是,學生處于一個大的學習環(huán)境中,是不可能都不想要享受優(yōu)異學習成績所帶來的滿足感,從而建立自信,增強自信。對此,老師需要“授之以漁”,指導學生采用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習效率。首先是課本的預習,“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的作用是讓學生能夠對接下來的學習內容有大概的知識結構了解,學會在預習中發(fā)現問題、獨立思考問題,這樣在上課就不會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知識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甚至都不會理解老師的授課內容。其次是要認真聽課,課堂時間是學生學習最主要的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內不僅僅是學生汲取新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習新思維的過程,老師在課堂上要特別關注小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并及時警醒。最后是課后復習。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小學生在上完語文課的某一個單元時,需要及時反復地回顧舊知識,比如詩歌背誦、舊字詞等。適當適時地課后復習有利于加深學習記憶力,掌握得更加牢固,才能更有信心地進行接下來的語文學習中。
三、總結
作為學生的學習引路人、生活的指導者、人生的指向標,老師是神圣而偉大。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實施研究需要國家的支持,需要學校的推廣,更需要老師落實到深處。人生不斷學習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忘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質量,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學習和引進一些新型的教學手段,靈活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以幫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將素質教育做到細微、做到具體、做得有效,使得學生快樂學習、快樂生活。
參考文獻:
[1] 王麗娟.《全面理解素質教育的科學內涵》,學術期刊《教育界》,2012年33期
[2] 劉新軍.《淺談素質教育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學術期刊《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年10期
[3] 韓香云.《從軟法到硬法:高職素質教育法治保障之完善》,學術期刊 《江蘇高教》,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