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華
[摘 要] 在開展大學生資助評選工作中,探索建立一套便于操作的可行性量化評選細則,進一步規(guī)范各項資助評選工作,激勵受資助學生,鼓勵學生提升綜合素質與就業(yè)能力,達到變“資助學生”為“獎勵學生”的育人效果,使“資助育人”工作成為新時期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職業(yè)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資助育人;量化考核;職業(y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7) 12-0018-02
高?!百Y助育人”工作,是新時期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職業(yè)能力的重要途徑。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青年大學生的關懷,是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具體體現(xiàn),對高校的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落實就業(yè)提供了有力保障。以江蘇高校為例,2010年全省落實下達的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和助學金總額就達到9.59億元,獎勵和資助在校大學生達到28.62萬人(不含中央部委高校);發(fā)放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共計6.4億元(含中央部委高校0.6億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2.07萬人。此外,安排發(fā)放勤工助學資金9000萬元、16萬名學生獲得勤工助學機會;向8萬余名特困學生發(fā)放生活費補助近3000萬元;為1.8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減免學雜費5000萬元;為3.32萬名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安排了“綠色通道”,使其順利入學。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隨著資助金額和資助項目的增加,資助對象范圍更為擴大,越來越多的同學受到資助,大大減輕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壓力。因而,在開展資助評選工作中,探索建立一套便于操作的可行性量化評選細則,將有利于進一步規(guī)范各項資助評選工作,激勵受資助學生,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就業(yè)能力,達到變“資助”為“獎勵”的效果。
一 當前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開展的基本情況
一直以來,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和關心在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上學問題,不斷制定和出臺各種政策,加大資助工作開展力度,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享受到資助政策的幫助,順利完成學業(yè)。高校也積極設立各種獎助學金,加大獎助學金獲獎比例、獲獎額度和資助額度,資助工作呈現(xiàn)出“來源更廣,額度更大”的特點,越來越受到全體學生的關注。以南京藝術學院學生資助工作開展情況為例,目前,學校資助工作的開展主要是在國家、政府和學校三個層面進行。
國家層面,教育部和財政部自2002年起設立國家獎學金,并于9月進行了首次評選,獎勵品學兼優(yōu)的優(yōu)秀學生,獎學金總額為每年兩億元;為資助更多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貧困生完成學業(yè),2007年我國首次設立國家勵志獎學金,資助金額為每人每年5000元。此外,教育部還設立了國家助學金,起初資助金額為平均每人每年2000元,現(xiàn)已調整為平均每人每年3000元。教育部還在普通高校推行了國家助學貸款免息貼息政策,幫助大學生完成學業(yè)。
江蘇層面,省委、省政府為支持和激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自2003年起,由政府相關主管部門設立“省政府獎學金”,資助金額為每人每年2000元。此外,還推出了“三農獎學金”、“省福彩愛心助學金”等專項獎助學金,并在全省范圍內面向江蘇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生源地貸款工作,提供免息貼息優(yōu)惠補貼。
學校層面,除常規(guī)設定的優(yōu)秀學生獎學金和各類名人獎學金以外,學校還積極爭取社會及企業(yè)贊助設立了企業(yè)獎學金,用于獎勵品學兼優(yōu)的在校大學生。同時,單獨支出資金用于發(fā)放特困生專項補助,以及各類貧困生補貼、新生“綠色通道”等。并通過多渠道、多崗位地開展勤工助學活動,設立勤工助學崗、學工助理等,以計時勞動工資的形式發(fā)放勞務補貼,金額一般不低于每人每月200元。勤工助學崗的設立,既鍛煉了學生實踐能力,又幫助大批貧困學生解決了日常生活的開支,受到學生歡迎。
各種形式獎助學金的設立,讓在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通過自己勤奮、刻苦的學習,獲得各級各類獎助學金,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他們的學費和生活費的困難,為他們順利完成學業(yè),落實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 資助評選工作的基本程序及存在的弊端
目前,與其他高校一樣,南京藝術學院學生資助工作在校黨委和行政的統(tǒng)一領導下,由學校學工(部)處直接指導和統(tǒng)一部署,各二級院系按照學校評選文件有關規(guī)定,統(tǒng)一時間、統(tǒng)一要求、統(tǒng)一標準開展資助評選工作。學校要求相關工作人員認真負責,嚴格評選條件,確保評選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資助評選工作主要經過以下基本程序。
1 學工(部)處下發(fā)評選通知公告;
2 二級院系召開會議,組織輔導員專題學習,做好宣傳和學生發(fā)動工作;
3 各年級、班級召開大會,傳達學習評選工作相關要求;
4 學生個人提出申請,填寫并上報材料;
5 各年級、班級召開座談會,進行民主評議,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建檔;
6 名單公示;
7 材料匯總;
8 二級院系上報材料,同時錄入資助系統(tǒng);
9 學工(部)處審核材料,全校范圍內公示后上報;
10 上級審批;
11 發(fā)放資助。
從評選程序上來看,學校資助評選工作嚴格按照評選政策,程序規(guī)范,透明度高,并通過公示、民主評議等全程接受學生監(jiān)督,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得到學生們的普遍認可。
但在資助評選工作的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在“4、學生個人提出申請,填寫并上報材料”和“5、各年級、班級召開座談會,進行民主評議,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建檔”兩個環(huán)節(jié)中,受到“人為因素”影響的弊端還是顯而易見的。如:在“學生個人提出申請,填寫并上報材料”過程中,學生申請時需要提供生源所在地民政部門提供的《家庭經濟困難情況證明》,只要“蓋章有效”就是“有效證明”,這就有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人為因素”影響;而在“各年級、班級召開座談會,進行民主評議,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建檔”環(huán)節(jié)時,有的同學也會礙于面子,給出類似于“這幾位同學都差不多”“XX還行”“XX挺好”等的評價,導致出現(xiàn)申請參評的同學在生活、學習、同學關系、綜合表現(xiàn)等方面都“差不多”的評議結果。這些情況的存在,就比較難以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來區(qū)分同學間的資助層次,從一定意義上來講,不利于資助評選工作的開展和落實。endprint
三 資助評選工作實行量化考核的基本做法及意義
解決好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及教育問題,能夠切實幫助大學生減輕經濟負擔,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yè),緩解社會就業(yè)壓力。事關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切身利益,事關學校和社會的穩(wěn)定,事關高等教育的健康發(fā)展,把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及素質教育工作有效結合開展,是非常有必要的。盡管資助工作與常規(guī)的獎學金評選工作不同,但也可嘗試分為若干指標進行量化考核,這樣既便于操作,又具有說服力和可比性,能夠激勵學生,也能夠克服評選工作中的“人為因素”弊端。從資助工作的開展情況和調研情況來看,在設計資助評選工作量化考核的操作程序和基本做法時,可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量化標準:
一是對貧困生建檔情況的考核(20分),根據學校統(tǒng)一要求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并以分值的形式計入;二是對學習成績與專業(yè)展演的考核(20分),以總平均學分績點或學年學分平均績點的形式計入;三是對參加學生活動或團學工作的考核(20分),以學?;顒拥怯浕蛳嚓P活動材料為準,計分標準可參照獎學金德育分統(tǒng)計要求;四是對參加志愿服務、勤工儉學或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等的考核(30分),以學校記錄或參加相關工作、社會實踐的成果材料為依據;五是對同學民主評議情況的考核(10分),以學生座談會記錄為依據。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資助工作要嚴格按照上級文件精神開展,在具體操作時,首先要以家庭經濟困難建檔情況作為重要依據和評定標準,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參照獎學金評定等設置更為細化的統(tǒng)計分值標準,突出“育人”工作要求。
在資助評選工作中實行量化考核,主要是以“資助育人”為根本出發(fā)點,在開展資助評選工作中,探索建立一套便于操作的可行性量化評選細則,有利于進一步規(guī)范各項資助評選工作,激勵受資助學生,鼓勵學生提高綜合素質與就業(yè)能力,變“資助學生”為“獎勵學生”。其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從資助評選工作的操作程序上來看,量化考核以分值的形式體現(xiàn),統(tǒng)計數(shù)據具有較為客觀的可比性,使得評選工作更為科學與直觀,便于進行比較與開展針對性教育工作,其可操作性也比較強,能夠有效克服在評選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影響,在教育學生方面也更有說服力;另一方面,從資助育人的最終作用上來看,量化考核有利于形成資助育人工作的激勵機制,申請資助同學需通過學習實踐、團學活動、志愿服務、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等多方面的考核,這就要求申請資助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生活動中要努力做到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既有利于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綜合就業(yè)能力,又能夠加強對受資助學生的感恩教育,達到變“資助學生”為“獎勵學生”的目標。
隨著社會經濟和高等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大學生資助體系逐步健全,建立起了以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基金、特別困難家庭學生補助為主體的多元化資助貧困家庭學生的政策體系,確保了經濟困難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使他們能順利完成學業(yè),落實就業(yè)。作為評選工作執(zhí)行人員,要充分認識資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意義,把資助工作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全面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就業(yè)能力,達到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同時,在新時期,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社會環(huán)境變化日新月異,在資助評選工作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受資助學生的感恩教育與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教育,喚醒大學生的感恩情懷,提升大學生的就業(yè)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幫助家庭困難學生成人、成才、成功。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丁陽.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8.
[3]教育部網站資助政策文件資料http://www.ec.js.edu.cn/.
[4]江蘇教育網資助政策文件資料http://www.moe.gov.cn/.endprint